怎么形容赵安此时的气质呢?
夭寿了的感觉。
一帮满洲败类当中混进了一个天杀的忠臣、直臣、良臣!
虽千万人吾往矣!
就这番义正辞严的表述和那两首诗,足以令在场的一众镶黄旗满洲军官脑瓜子作响了。
气势更是雷霆万钧!
我话讲完,谁支持,谁反对!
大义凛然已置生死于度外的赵安都无须再刻意做些什么,就已压的第一参领布彦达赉与第三参领郎图相顾失色,其他佐领们更是吓的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下一个被立威的就是自己。
而此刻,那十九位早就做好准备要捧赵安场的和珅党羽们,内心惊骇与慌乱更是远甚旁人。
好几个脸色煞白。
什么情况?
画风不对啊。
和中堂让他们尽力配合赵副都统,可就赵副都统这幅忠肝为国的架势,叫他们怎么配合?
老老实实配合的话,他们这官还怎么做?
配合好的话,这官它也没法做啊!
真不知这赵副都统怎么想的,走个过场的事,你搞的这么认真干什么。
“带下去!”
这一次,再无人敢出声阻拦赵安的命令。
“嗻!”
戈什哈们利落地将仍在呜咽的明山、额尔赫、巴雅尔等倒霉蛋拖到外面。
嘴硬如明山也不敢有半句屁话嘣出来。
想嘣,他也嘣不出来。
堂内陷入长时间的死寂,所有人都预感到一场席卷整个镶黄旗满洲的腥风血雨即将来临。
姓赵的,不会就这么收手!
区区五个佐领怕是填不了这家伙的胃口。
布彦达赉和郎图不约而同的感到眼皮发跳,直觉告诉他们姓赵的真正目标很有可能是他们。
谁让他们不是和珅的人。
然而,就在众人提心吊胆等待赵安会刮起怎样的暴风雨时,赵安语气却意外地缓和了下来。
“诸位,”
目光扫过面前一个个低垂头颅后,赵安不无深情道:“哈丰阿、明山等人罪证确凿,也纯是咎由自取,本官依法处置乃是维护国法纲纪。
本官也深知在座诸位大多是我大清开国功臣之后,祖上功勋彪炳史册,尔等自身亦是朝廷选拔培养的栋梁之材,或于部院当差,或于京营效力,于国于旗并非全无贡献。”
这番话,听的不少军官偷偷抬起头,眼中皆是惊疑不定神色,不明白赵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过,这堂内紧绷的气氛倒是淡了许多。
“旗务崩坏至此,非一日之寒,也非一人之过。”
赵安的声音由深情变得沉重,“积习难返,风气使然。本官若因清查而将诸位尽数牵连问罪,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令旗务瘫痪,动摇八旗根本。此非皇上所愿,亦非本官整顿之本意。”
嗯?
几乎所有人都抬起头将目光重新落在了已然一脸人畜无害的赵安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