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细说其详。”
李世民显然对此极感兴趣。
“如今禪院的主持,乃是了空禪师。”
长孙无忌的声音压得更低,带著一丝敬意:“了空禪师年岁不详,据说已闭关修禪多年,寻常事务已不多问。但其禪境修为,深不可测,被誉为天下有数的佛门大宗师。他修炼的乃是佛门最高深的闭口禪』,据说已逾三十年未曾开口说话,一旦破关,其声如狮子吼,有降妖伏魔之能。”
李世民眼神微凝:“闭口禪……果然是非常之人。”
“而实际掌管院內大小事务的,乃是了空禪师的师弟,了尽禪师。了尽禪师佛法精深,为人宽厚,善於调和,禪院內外事务,皆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僧俗两界威望极高。”
“此外,禪院有四大护法金刚,皆是了字辈的佼佼者,武功高强,各擅胜场。”
长孙无忌如数家珍:“首座护法不嗔,性情刚直,嫉恶如仇,一手大力金刚掌』刚猛无儔,据说有开碑裂石之威。”
“次座护法不贪,掌禪院戒律,铁面无私,其拈指』功夫已臻化境,於细微处见真功夫。”
“三座护法不痴,精研佛法典籍,智慧通达,看似温和,实则內力深厚,尤其擅长般若掌法』,掌力含而不露,后劲绵长。”
“四座护法不惧,性子最为勇悍激进,负责禪院外围警戒,精通伏魔杖法』,於群战之中,威力无穷。”
“此四人,合称净念四僧』,乃是禪院除了空、了尽之外,最为核心的力量。有他们辅佐,加上这数百武艺精湛的僧兵,以及这固若金汤的禪院本身,净念禪院虽不参与世俗爭斗,但其潜在实力,足以让任何一方势力都不敢轻易招惹。”
李世民默默听著,心中念头飞转。在如今洛阳暗流汹涌的局面下,净念禪院的態度,虽未必能直接决定胜负,但其倾向,无疑能极大地影响人心向背,甚至可能成为打破平衡的关键筹码。
他今夜前来,名为拜访,实为游说。即便不能爭取到禪院的明確支持,至少也要探明其態度,確保他们不会倒向王世充,若能结下一份善缘,那便是意外之喜了。
知客僧了尘引著二人,穿过肃穆的罗汉阵,踏著光滑如镜的白石地面,走向那灯火通明的大雄宝殿。
檀香的气息愈发浓郁,而那隱隱的诵经声,也越发清晰,迴荡在整个禪院的每一片琉璃瓦与铜像之间,似乎连天地间的寒意,都被那沉雄的信仰之力隔绝在外。
李世民整理了一下衣冠,將所有情绪深藏眼底,跟著了尘绕行至铜殿前方。
殿门上方悬掛匾额,以古朴的隶书鐫刻著“大雄宝殿”四字。殿门敞开,內里灯火通明,温暖的气息混合著更浓郁的檀香扑面而来。
“方丈与了空师兄便在殿內相候,二位施主,请。”
了尘在殿门前止步,侧身合十,低眉顺目地说道。
“有劳大师!”
李世民頷首致意,率先迈过高高的门槛,长孙无忌紧隨其后。
一入殿內,景象又是一变。
殿內空间极其开阔,数十根合抱粗的巨柱支撑著穹顶,柱上皆以金粉描绘著精美图案。地面铺著光滑如镜的金砖,映照著殿內数以百计的长明灯与儿臂粗的蜡烛。
正前方,是三尊巨大的鎏金佛像,释迦牟尼佛居中,左右分別为药师佛与阿弥陀佛,宝相庄严,佛像前设著巨大的供桌与蒲团。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並非这三世佛,而是端坐於佛像下方主位蒲团上的两人,以及侍立在他们身后的四名气息沉凝的僧人。
主位左侧,是一位身著金色袈裟,面容清癯,眼神温润如玉的老僧,鬚眉皆白,脸上带著悲悯而平和的笑容,仿佛能包容世间一切烦恼。
此人便是实际掌管禪院事务的了尽禪师。
而主位右侧,则是一位看似年纪更轻,面容如古井无波,身形略显消瘦,穿著一袭简单白色僧衣的僧人。双目微闔,气息若有若无,仿佛与整个大殿乃至殿外的风雪天地都融为一体。若非亲眼所见,几乎感知不到他的存在。
老僧膝上横放著一串看似普通的楠木念珠,双手结著一个玄奥的法印。此人正是净念禪院的主持,修炼闭口禪已逾三十年的了空禪师!虽不言不语,甚至未曾睁眼,却自然而然地成为整个大殿气场的中心,连他身旁的了尽禪师,其光辉也似乎被稍稍掩盖。
侍立在两位高僧身后的四名僧人,年龄均在四五十岁之间,身著褐色僧衣,体格或魁梧或精悍,眼神开闔间精光隱现,气息渊渟岳峙。正是净念禪院威震武林的四大护法金刚——不嗔、不贪、不痴、不惧。
李世民目光扫过殿內眾人,心中凛然。净念禪院的核心人物,几乎尽数在此。这既显示了禪院对他们到来的重视,也未尝不是一种无声的展示实力。
收敛心神,李世民上前几步,在距离主位蒲团约一丈处停下,拱手躬身:
“晚生李世民,携友人长孙无忌,冒昧深夜造访宝剎,搅扰诸位大师清修,还望海涵。”
长孙无忌亦紧隨其后,深深一揖。(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