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历史 > 大汉小吏 > 第572章 换鎧甲,绑罪官,跪北闕,演刘彻!

第572章 换鎧甲,绑罪官,跪北闕,演刘彻!

“单于授首!”刘据激动地喊。

“將军威武!单于授首!”刘彻亦畅快地大喊,他把手伸到刘据的腋下,一下子就將得胜的將军高高地举过头顶,惹来一阵笑。

“上报將军,既斩单于,兵卒战马能否歇一歇?”刘彻仍一本正经地向刘据请道。

“好!全军歇息!而后再追杀左谷蠡王伊稚斜!”刘据將手中的木剑收回了鞘中,拍了拍刘彻的脖子,仿佛在劝勉胯下的战马。

“好!谨遵將令!”刘彻笑道,这才看了一眼身后的內官,荆立刻大步追了过来,將还在兴头上的太子从皇帝肩膀上抱了下来。

“据儿,先歇一歇,喝一口绿豆汤,加了蜂蜜。”刘彻一边將散乱的头髮束起来,一边隨意地指向那张距离皇榻几步远的小案。

平时被皇后管束著不能吃冰饮的刘据欢呼了一声,雀跃著跑向那张小案,他不等荆出手帮忙,便踮起脚尖,从冰鉴中舀绿豆汤。

而后,刘据便抱著那只朱漆碗,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荆则拿著一把缎面的小扇,一边为刘据扇风,一边叮嘱他莫要饮得太急。

刘彻满脸慈祥宠爱地望著刘据,笑著摇了摇头,有一些吃力地坐回皇榻。

荆又快步走了过来,先递上一块浸在冰水里的巾帕,又送来一碗绿豆汤。

刘彻擦去额上的汗,便不甚雅观地箕坐在榻上,小口小口地抿著这种从民间传入宫中的冰饮——用料简单,但却是消暑的佳品。

一时间,这清凉殿安静了下来。

外面的日头又高了,蝉也唱得更欢了,郎卫內官身上的汗也浸透了衣冠。

但是,清凉殿里面却不算炎热,而是保持著最令人舒適的温度一只要不在殿中来回地奔跑跳跃,哪怕正午时分,也难见汗滴。

大殿四周的墙角下摆著一个个如莲叶一般的圆形铜盘,铜盘上摆著去年冬天存在地窖里面的冰块,冰块散著一丝丝冰凉的白气。

殿墙的窗户全都大大地开著,上面掛著的不是纱帘,而是更加透气的水晶珠帘。每有微风吹过,水晶便相互碰撞,叮噹作响。

殿外则建有蜿蜒的沟渠,从渭水引来清澈的流水,带走堆在此处的暑气。

若说盛夏时节的长安城是一个大火炉,那这清凉殿便这座火炉里的仙境。

刘彻看著正在饮汤的刘据,不免感嘆:时间易逝,这竖子竟然这样大了。

——

几年前,刘彻初见此子,只有一臂长,躺在布衾之中,倒像一只小羊羔。

一眨眼,便长到四岁了,而且比其他的稚童长得更快,不仅个子高许多,说话也比寻常稚童流畅。

嗯,不愧是刘氏的血脉,也多亏皇后教得好啊。

既然长大了,便要给他找老师了,刘彻在心中思索著,要为大汉未来的继承人找一个合適的老师。

他首先想到了自己的“老师”董仲舒,学识渊博、品行方正,虽然“天然感应”的说辞到了后来有些狂妄,却仍然是最佳人选。

可惜,董子已经老了啊,这几年一直闭门不出,时不时还传出驾鹤西去的谣言,常惹得群儒震动。

除了董仲舒,孔子十一世孙孔安国也是合適人选,如今就在长安城担任諫大夫,学识不逊於董子,熟读群经,品行为当世称道。

而且,孔安国曾师从大名鼎鼎的伏生,“辈分”极高,让据儿拜他为师,天下儒生定不敢轻视他:这些儒生,为人就是太傲慢。

但是,孔安国精研的是《诗和《书,虽同为儒经,却称不上是显学,不像《春秋·公羊传那般,可以直接用於治国理政。

另外,一桩旧事也让刘彻將孔安国排除了出去。十几年前,鲁恭王扩宅院,毁坏孔宅,得古文《尚书和古文《论语若干卷。

孔安国便將全副身心都置於其上,参考今文《尚书整理出了《古文尚书

五十八卷,而后开舍讲学,算是开创了古文经一派。

这虽然是儒林的盛事,但同样是一门新学,刘彻作为今文经的信徒,对“古文经”一直持有怀疑態度:谁知道里面有没有邪说?

第三个人选,便是司马相如,此人有才气,写赋的本领自是无人可出其右,文名横扫长安,不知多少女子爭相追逐。

先帝不喜赋,所以司马相如並不得志,后来刘彻偶然读到了他献上的《子虚赋《上林赋,相见恨晚,才拔擢其为宫中郎官。

此人不仅有文采,交通郡国、宣扬教化的才华也上佳。

司马相如昔日曾奉詔安抚因唐蒙苛政引起的巴蜀民乱,仅用一篇《喻巴蜀檄便稳定住了蜀地的局面,为朝堂节省了许多军费。

此后,又以中郎將的身份持节出使西南夷,用一篇《难蜀父老宣讲朝廷政策,成功招抚了邛、笮、冉、等部,开通西南夷。

然而,司马相如虽然有才名,在儒经上却无太多造诣,写赋写文终究只是技艺,比不上治经的这大道。

身为治国的皇帝,只需理政,下詔或作书,自然有文士代劳,专於此道,反而是玩物丧志、误入歧途。

况且,司马相如为人很浪荡,曾拋弃对自己有恩的结髮之妻卓文君,在长安闹得沸沸扬扬,实在不堪。

不知为何,想到此处,刘彻的脸有些发烫,他喝了一口冰镇的绿豆汤,才稍稍凉快了下来。

刘策又思索片刻,终於找到了合適的人选:几年之前,刚刚从右內史调任沛郡郡守的石庆。

石庆如今五十岁,还算是壮年,出身名门,其父石奋以“孝谨”闻名,且善於教子,石庆兄弟四人皆出仕为官,都官至两千石。

所以石奋又被世人称为“万石君”!石奋是孝子,又善於教子;那石庆定然也是孝子,教出来的弟子也会孝谨,正合刘彻心意。

石庆不仅以谨慎忠厚而闻名,理政亦有名臣之风,昔日出任齐相时,善於德治,使齐国政通人和,黔首甚至立“石相祠”纪念。

此外,石庆与董子一样,治的是《春秋·公羊传,而且造诣极高,刘彻曾数次与其议论,皆有所得。

不过,石庆也有一缺点,那便是谨慎太过,甚至有些迂腐。

昔日,他曾经担任太僕,常常给刘彻驾车。

一次,刘彻本想问其治下御马共有几何,此子竟用马鞭一一点数后,才回答“六匹”,引来旁人嘲笑。

但是,谨慎一些倒也好,不会把刘据教坏,日后也不至於惹出祸端。

想到此处,刘彻做出了决定,向刘据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