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928章 迫击炮

第928章 迫击炮

毕竟大家都不傻,人家土著也知道你楚军的枪好,可不会傻乎乎跑出来给你当靶子的,都是偷偷摸摸的靠近打冷枪为主,根本不会跑出来跟你打照面。

这也就是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采用火帽击发机构后,全天候击发率破天荒的达到百分之九十九,只要不是极端特殊的恶劣情况,那么都能顺利击发,除了击发机构的改进外,还改良了枪管的制造工艺,增加了烤蓝工艺,其枪管颜色也从以往燧发枪的明亮变成了黑不溜秋的黑色。

预定管内弹仓就是一大重要改进,但是负责改进的河北武器公司却是直接搞出来了盒式弹仓版本的二五步枪。

不同的是,后世士兵面临的威胁更大,所以进行压制扫射的时候都是只伸枪,身子却是躲在掩体后面。

近卫军实际上就是陆海空齐全的综合性兵种,陆军和海军有的他们都有,陆海军没有的他们还有,只是规模比较小而已。

针对击发率低的问题,大楚帝国经过多年研发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最后搞出来了十三年式燧发枪,通过一系列的改进,尤其是击发机构的改进,把全天候击发率提升到了百分之八十。

楚军在海外地区的部署和作战,其实绝大部分时候也是这种治安作战,逼得楚军不断的搞火炮轻量化,步枪连发,尽可能的提升小规模部队的战斗能力。

这个过程里,军方已经搞出来了十七型后装线膛步枪,因为采用的是纸壳整装子弹,漏气非常严重,测试装备中甚至导致了多名士兵被漏气所伤而失明,一线士兵们对这种步枪非常抵触,一些拟定装备这种步枪的部队甚至拒绝,装备发过去了人家也不用,而是继续用老式的火帽击发枪!

拿着长矛打扫战场和拿着连发步枪打扫战场,区别其实不大……都没啥卵用!

十八型步枪是长度一米二八,重四点五二公斤;十九型步枪是一米二五,重四点四七公斤;二五步枪则是一米二六,重四点四六公斤。(标准步兵版)

长枪管,大口径,这不仅仅让步枪更重,而且后坐力也大。

这玩意,能不能杀敌是个未知数,但是杀伤自己人是肯定的!

二十年式火帽击发枪之后,大楚帝国在数年后,也就是二十八年研发成功了十六型前装线膛步枪,这玩意倒是真正意义上的过渡武器了。

就算材料差一些,但多大点事啊,把炮管造厚一些就行了,顶多重量重一些,但是用是肯定能用的。

一旦有任何意外,近卫军就能够在应天府这个大本营里紧急征召退伍动员兵,一个月内就能够把兵力扩充到现有兵力的三倍以上……简单来说,一个师变成三个师!

而且扩充后的近卫军装备使用的武器也是现役新式武器。

士兵们想要使用这种武器,得有一个比较好的身体才行,不然打几枪这肩膀就得酸痛了。

以往的多次武器更新换代都差不多!

统一战争时期,楚军最开始使用的是元年式火绳枪以及长矛作为单兵武器的,但是军方认为这样优势不大,步兵火力不够,所以搞出来了燧发枪,也就是二年式燧发枪,利用二年式燧发枪开创了线列步兵战术。

采用弹夹装填的话非常的方便快速,如此可以有效的缩短火力间隙的时间,增加持续火力。

承顺三十九年的时候,在继三十四年式七十毫米步兵炮之后,海外地区的一线部队提出来,他们迫切的需要一款能够在复杂地形里快速部署的轻型炮兵火力,火炮必须要轻,成本也要低,因为这玩意需要直接部署到连甚至排级。

火帽的研发成功,意味着拥有了子弹底火技术,所以有了纸壳子弹,而纸壳子弹不好用后,又顺势搞出来了全金属子弹。

这一个过程,也是大楚帝国内部比较常见的武器更新换代的动机和原因,一方面是技术的持续进步能够搞出来更好的武器装备,另外一方面也是军队的持续作战不断根据战场上的变化,提出来更多的武器要求。

陆军里还有相当多一部分的二三线部队还在用老旧的前装线膛步枪甚至火帽击发枪呢。

至于陆军那边要求的小口径连发步枪,虽然更好,但是那不还没搞出来嘛,没搞出来的东西说的再好听也没用啊。

嗯,近卫军八万多兵力里,可不仅仅只有步兵和炮兵等传统兵种,还有相当大规模的骑兵,甚至还有近卫军舰队……所以近卫军里也有水兵的。

陆军那么多人,现在都还没有完成后装线膛步枪的全面换装,哪怕现在开始装备二五步枪了也不可能淘汰十八型步枪的。

陆军方面是想要把全军正规军都完成后装线膛化的,可惜军队规模太大,而军费也有限,同时很多一些看似旧式的步枪,比如后面生产的二十三年式最后改进型的以及十六型前装步枪也没用几年,总不能直接就扔了不是。

再过来就是十八型步枪了,这可以说是一款划时代的产物,研发时间可以追溯到二十年代初,也就是火帽刚研发成功的时候。

不过早期的二年式燧发枪性能上还存在诸多缺陷,一线士兵们对这种燧发枪的低击发率有很多的意见……毕竟只有百分之七十多的全天候击发率不够用,平日天气好还没什么,但是在稍微刮风下点小雨的话,二年式燧发枪的击发率就会急剧下降。

所以这种换装速度看似大,但是依旧要持续很多年。

因为线膛技术成熟之后,后装线膛步枪也就能够搞出来了,所以十六型前装线膛步枪只生产了两年,累计生产了大约十万支,主要装备近卫军后就退居二线。

很多时候,现实发展都和陆军想要的不一样……

其产能攀升的也非常快,等到承顺三十九年的时候,各子型号已经累计生产一百四十万支,不过依旧没能完成陆军的全面换装。

二十年式火帽击发枪,从承顺二十三年开始生产,一直生产到了承顺三十一年足足八年时间,累计量产超过两百万支,一款本身定位于过渡武器的火帽击发枪,硬生生的变成了新一代的主力单兵武器,全面配属陆军各部队以及海军还有近卫军,武装税警等,和之前的二十一年式火帽击发枪,构成了大楚帝国的火帽击发枪时代。

最终搞出来了十八型步枪,一款采用旋转后拉机前段闭锁,发射全金属子弹的单发后装线膛步枪,从三十年研发出原型枪,三十一年小规模生产,三十二年开始大规模批量生产装备,并参与了中南半岛一系列战役,表现的相当出色。

同时使用标准11毫米子弹的时候,也没有发现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整体的枪机乃至枪管等核心结构,其实还是沿用的十八型步枪,变化并不大的,而且通过膛线调整,还解决了十八型步枪枪管容易挂铅的问题。

这说的是和平时期常规产量,平常时候武器的产量其实都不算太大,因为需要维持生产线,军方也不可能一次性拿出太多钱来进行全面换装,军方一年一年给钱采购装备,一年一年的进行换装,像步枪这种动不动就一两百万支的武器装备,换装时间可能会持续十年以上。

近卫军那边对二五步枪很满意,并已经决定用二五步枪全面取代十八型步枪……

听闻湖广武器公司的正在研发中的二四步枪,射速更快……测试中使用八毫米子弹的八发弹匣,经过训练的熟练射手能够在八秒内全部打出去……

顺带一提,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这玩意在陆军之前的定位里其实也是过渡武器……那个时候陆军念念不忘的是前装线膛步枪,并且当初就很乐观的认为前装线膛步枪的技术能够在承顺二十五年左右就成熟,然后顶多二十七年左右就大规模批量装备。

这些战场上的变化以及延伸出来的细节需求,也是促使楚军方面迫切的需要装备连发步枪的缘故,这射速太低,火力薄弱就压制不了零星战斗里的敌人。

给己方争取进行战术调整的时间,顺势撤离或进行追击包围歼灭敌人等。

因为很多时候,除了正面战斗外……很多日常时候的实际小规模战斗里,其实步兵们的射击并没有什么明确目标的……他们不知道,或者看不见敌人。

而生产成本上也没有增加多少,采购价格略有增加,但是增加的不多。

而当代楚军的士兵,则是因为面临的威胁不算大,所以会更加从容的站着或半跪或趴在掩体上,对着大概方位进行瞄准射击……反正你也打不中我!

压制过程里,如果楚军出动的步兵规模比较大,配有步兵炮的话,楚军的步兵还会快速部署70毫米步兵炮,对着敌人方位进行炮轰……

也就是现役装备一万支新步枪的话,就会同步储备两万支新步枪,作为紧急扩充兵力的战备物资。

对于楚国而言,其实迫击炮的技术重点在于炮弹……而不是炮本身!

近卫军一向来都是维持了短时间内紧急扩军的构架以及能力,包括现役指挥结构以及武器装备的储备上,都是按照三倍兵力进行配置的。

尽管这一款步枪使用的还是十一毫米子弹,但是在罗志学看来依旧是一款划时代的可靠武器,足以改变战争形态的好东西。

而一系列的装备乃至实战测试中,效果非常好,至少近卫军那边是非常满意的。

很快,河北武器公司只用了一个月就对天津枪械厂的几条十八型生产线进行改进,并生产出来了第一批次的三千支二五步枪,分别交付给近卫军以及陆军。

二五步枪,不出意外的话估计也能量产上百万甚至更多,和十八型步枪一起对陆军进行全面的更新换代,彻底完成后装线膛化。

其中有一批几百支还被送到了印度战场,交给了当地驻防的一个步兵营进行换装使用,直接进行实战测试。

因为罗志学前世里所看到过的诸多枪械的图片,除了一些老古董没有下凸的弹匣外,其他的都有弹匣,哪怕是二战里的一些改进后的步枪,为了多装子弹也是有下凸的内置弹匣。

这十年过程里,有时候还会出现更新式的步枪进而装备更新式的步枪。

如今陆军需要的是一种重量更轻,机动更好,展开速度更快,有步兵直接携带,装备连排一级,并能够在复杂地形里使用的轻型火炮。

面对这种需求,罗志学就知道,要么是小口径迫击炮,要么枪榴弹,火箭筒其实也行……嗯,别说掷弹筒,那玩意虽然奇奇怪怪的,但本质也是个迫击炮。

只是不管是迫击炮还是枪榴弹乃至火箭筒,想要搞出来都不容易啊……而且搞出来了不算,还得考虑成本问题,包括火炮本身的成本以及后续使用成本。

毕竟这玩意拟定是大规模装备的步兵支援武器,不能太贵的!</div class="contenta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