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都市 > 外科教父 > 第1257章 从零到一

第1257章 从零到一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刘阳第一个吼了出来,一把抱住身边的何子健,用力拍打着他的后背。何子健也忘了平日的矜持,眼镜后面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反手抱住刘阳,大声笑着。

楚晓晓捂住嘴,眼眶瞬间红了,泪水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多少个日夜的奋战,多少次失败的沮丧,在这一刻,都化为了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她看向杨平,眼中充满了感激和崇拜。

王超和蒋季同也用力地挥舞着拳头,和其他年轻的研究员们一起,尽情地欢呼、呐喊。实验室里,纸张被抛向空中,椅子被撞开,人们相拥在一起,释放着积压了太久的压力和激情。

这是从零到一的突破!是在被封锁的绝境中,硬生生用智慧和汗水,开辟出一条全新道路的胜利。他们不仅仅做出了一个效果卓越的候选分子,更重要的是,他们验证了这条全新研发路径的可行性、高效性和巨大潜力!

杨平看着眼前这群欣喜若狂的伙伴,脸上终于露出了清晰而温暖的笑容。他没有阻止大家的狂欢,他知道,这一刻的释放,对他们至关重要。他静静地走到实验台前,拿起那张打印着X-2分子最终验证数据的报告,仔细地看着上面的每一个数字。

良久,等大家的情绪稍稍平复,杨平才走到实验室中央,清了清嗓子。

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充满了激动、期待,还有无比的信服。

杨平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我们成功了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X-2分子是黎明前的第一缕光。”

“它证明了我们道路的正确,这并非来自偶然的运气,而是我们这套自主研发生态系统逻辑推理、迭代优化的必然结果,这是我们方法论的成功!”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张兴奋的面孔:“但是,这仅仅是开始。X-2分子还需要经过临床前动物实验的考验,需要最终在人体临床试验中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打造的这套系统,也需要在更广阔的生物医药领域,去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我们证明了这条路能走通,接下来,我们要把这条路,拓宽成一条引领未来的康庄大道!”

杨平的话语,如同一剂强心针,将大家的喜悦之情,迅速转化为更坚定的信念和前进的动力。

“何子健,立刻整理所有X-2分子的体外数据,准备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申报的初步资料。”

“王超,传感器继续优化,朝着更便携、更高通量的方向迭代,我们要把它变成平台的标准配置,将数据交给锐行医疗,用于他们开发此类商业设备。”

“楚晓晓,AI模型封版,但总结训练经验,形成标准化操作程序(SOP),为下一个靶点做准备。”

“刘阳,启动X-2分子的工艺放大研究,目标是满足临床一期试验的样品需求。”

“蒋季同,立即与动物实验中心对接,启动X-2分子的临床前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

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整个团队如同精密的齿轮,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实验室的工作重心转向了为“X-2”进入临床前研究做准备。数据的整理、材料的撰写、与合作方的沟通……每一项工作都繁琐而严谨,但团队士气高昂,效率惊人。

六个人推动了这个庞大的实验,这得益于全新的路径和南都医大AI的参与。

与此同时,杨平在系统空间中,开启了新的实验:基于‘X-2’的成功经验与数据,优化平台,并将目标扩展至肿瘤免疫治疗(如PD-1/PD-L1抑制剂增效)、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寻找新的候选分子。

现实世界中,“X-2”的动物实验如期展开。从小鼠到大鼠,再到非人灵长类动物,初步的报告不断传回:

“‘X-2’在小鼠模型中显示出极强的佐剂效果,显着提升疫苗免疫原性!”

“长期毒性试验未观察到显着异常!”

“在灵长类动物中,与现有佐剂对比,优势明显!”

一个个好消息,如同一个个坚实的台阶,铺设在“X-2”通往临床应用的道路上。

一天下午,蒋季同面色凝重地敲开了杨平办公室的门。

“杨教授,收到一些风声。”蒋季同将一份简单的简报放在杨平桌上,“国际上有学者在学术圈和一些行业会议上,开始质疑完全脱离他们技术平台研发出的生物药的可控性和可靠性。同时,有迹象表明,他们可能在知识产权方面,对我们进行狙击。”

杨平拿起简报,快速浏览了一遍,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是必然的。”他放下简报,“我们另辟赛道,动了别人的奶酪,他们不可能无动于衷。技术上的封锁的同时,就会用舆论、用规则来打压,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那我们……”蒋季同有些担忧。

“不必紧张。”杨平转过身,目光锐利而沉稳,“第一,‘X-2’所有的设计、数据,都源于我们自主的平台,知识产权清晰,经得起检验,他们估计到现在还没能力理解我们的技术细节。第二,真正的底气来自于数据和疗效,‘X-2’的动物实验数据就是我们的护城河。第三,也是最重要的……”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不是在孤军奋战,锐行联盟聚合的不仅仅是技术和人才,还有国内最顶尖的法规、知识产权和临床资源。他们会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们不担心这些事情,要将所有的注意力投入到实验,明白吗?”

蒋季同点点头,觉得杨教授说得有道理,大家各自守住自己的岗位,做自己擅长得事情。

杨平立刻与黄佳才进行了沟通。黄佳才早就掌握了这些信息,他已经着急联盟的主要负责人,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议上,他没有隐瞒面临的潜在挑战,而是将其视为一次让自主体系接受更严峻考验的机会。

“这是一场我们必须打赢的仗。”黄佳才在会议的最后说,“这不仅关乎‘X-2’一个产品的命运,更关乎我们这条新路径能否被承认,能否立足。我们要用最严谨的数据、最透明的流程、最坚定的态度,迎接任何挑战。”

他部署了应对策略:由联盟的知识产权专家团队,对“X-2”及相关平台技术进行全面的FTO(自由实施)分析,构筑坚固的专利壁垒;由法规事务团队,提前与国家药监局等部门沟通,展示自主研发路径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由公关团队,准备必要的材料,适时向外界传递正确的声音。

真正的创新,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它需要突破技术的壁垒,更需要打破思想的禁锢和旧有利益格局的围剿。

“X-2”是一颗种子,而打造的自主研发生态系统是孕育种子的土壤。现在,种子已经破土而出,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接下来,它需要迎接风雨的洗礼,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杨平这边也稳步推进,他叮嘱何子健:“子健,准备一下‘X-2’项目阶段性的详细报告,尤其是平台自主设计、迭代优化的完整逻辑链和数据链。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这不是偶然,这是科学的必然。”

夜色渐深,杨平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他正在起草一份更为宏大的计划书,内容涉及基于现有成功经验,建立一个开放、协同、自我演进的“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工场”的构想。这个工场,将不仅仅服务于他自己的实验室,而是向国内所有有志于源头创新的科研团队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工具、算法、算力和方法论支持。

杨平并不满足于一两个课题的成功,或者一两款新药,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生态,打造一个不依赖于任何外部、充满活力的创新源头。

窗外,繁星点点,与实验室和办公室里的灯火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