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是,收天下之才。风九天派人在各国寻访人才,成立“九贤馆”,养了二十多万门客。来的人多,其中有能人,当然也有徒有虚名之辈。只要来了的,他就给一口饭吃,即是为了好名声,也是为了枯竭其他国的人才资源。他的门客想出人头地,必须符合他的原则和天浩国的制度。
七,集中一切力量,打通路网。
天浩国远比天机国大,要让这么大的帝国发展起来,进行有效管理,如果交通不便,一切都是空淡。
路是一个国的血脉,在这方面,风九天下了大力气,可以说是花了血本。
一是,战略投入。为了打通天浩国的交通体系,风九天愿意为此付出任何代价。正因为他确定了这个核心,臣民们才会跟着他一起发疯地干,才会有天浩国无以伦比的交通网。
二是,成立机构。风九天成立了“万通部”,和六部地位相等,下设“千河部”、“千路部”、“千车部”和“千船部”。各州负责交通的官员不由地方管辖,而是由京城直管,以便于集中各方面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协调。
三是,集中人才。其他国没把交通方面的人才当一回事,天浩国却完全不一样。风九天派人到各国去想尽设法聘请水利、道路、车船方面的高手,这种请不是请,简直就是搜刮。只要别国没有这种人才,天浩国就先人一步。因为这是他得天下的重要战术布局之一,他必须做到。与此同时,他大力培养专业人才。风九天给他们的待遇非常优厚,只要修好了渠、路,革新了车、船的技术,他不仅升官还会大加赏赐。就这样,天浩国掌握了交通方面最核心的人才和技术,其他国远远落后。
四是,集中规划。万通部和地方的官员们四处考查,集中各地资料,编写了万通书,详细记录了天浩国水、陆情况。以此为依据,万通部规划了全国最重要的水、陆交通发展战略和详细实施步骤。
五是,分级实施。重要的交通建设由万通部负责,辅助的交通由地方负责。万通部不会同时开建几处重大工程,而是集中全国力量先建好一处,再建造下一处。相应的州、郡、县的官员负责维护、完善。
六是,以水优先。从效率到运量,水路远比陆路重要。千河部的官员们绘制了千河书,书中详细记载了国内所有江、河、湖等天然水源,其中包括河的大小、流速、水量、地势等情况,甚至包括各地水井打多深才有水。根据万通书的规划,根据千河书的数据,官员规划全国水网体系,通过修渠,疏通了全国的水网,打通了全国各大水系。为了保障水路的通畅,千河部还规范了海、江、河、湖的通行规则,确定了各种船只的标准。
七是,打通陆网。以水网为依托,天浩国一直在各地修建官道,水陆并进,打通全国的交通。
八是,研究各国。风九天的战略是得天下,他不可能只盯着本国,在大力修建本国交通的同时,他给各国派人,研究各国的交通情况,特别是针对即将攻打的目标,他更是派人仔细研究。
为了打通全国的水、陆交通,天浩国花费了巨大的人才、财力和物力,从中得到的回报不可估量。
路通,人通,货通,钱通,粮通……天浩国能这样强大、富庶,交通网起到了最基础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