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九天办事风格和天浩国的国策有一大特点,那就是集中、集中再集中。针对战略性国策,他会集中一切资源去筹办,以便更快、更好地出效果,从而产生巨大的价值。
六,人才为本。
一是,原则分明。无格局不用,无胸怀不用,无品德不用,无能力不用,这四条原则是天浩国用人的标准。他是“皇帝”,不可能盯着每一个人,只能用能人去用能人。天浩国才能处处是能人,才能唯才是用,人才才能在合适的地方出成绩。
二是,不看出身。谁能提升天浩国的国力,谁能帮风九天得天下,他就给名给利,不分哪国之才,不看背景出身。只要是人才,只要做出成绩,天浩国都会重用,而且有明确、有效的制度规定和保障。
三是,以情义留人,以名利安人。如果只有名利,这不过是做生意,风九天要的是和他志同道合的人,心中有大爱,想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只以情义相交,这也难以留住人才,只要是人才,只要做出成绩,他就给名给官给钱,让这些人才愿意全力为天浩国出力。
四是,设立机构。天浩国有“千才府”,地位和六部相等,专门负责教育,培育人才。
五是,普及教育。天浩国各州、郡、县、镇都设有官办的学府,所有孩子免费入学。童生考试后,各家自行安排孩子是否继续就读,其后费用自理。
六是,知识健全。官办学府里教的知识很全面,除了圣贤之理外,还有农、商等方面的知识。
七是,优选老师。官办学府的老师基本都是当地有名望的文人、商人、工匠等等,他们拿俸禄或者资助,负责教导学生各方面的知识。
八是,科举选才。天浩国的科考和其他国不一样,考试包含的门类非常多,农业、商业等等都有涉及。考试分为两个类别:一是专业性考试,二是综合性考试。专业性考试选拔的是有关农、商业等专业性领域的官员,是为了选用专业性的人才。综合性考试是为了选拔管理性人才,负责治理地方。一肚子大道理的读书人在天浩国不可能当得了官,连科考这一关都过不了。
九是,学习治理。就算考取了进士,也不能立刻当官,要到各郡、县协助地方官治理两到三年,有了相关治理经验,才能被委任相应官职。
十是,官员考核。人、田、粮、税、渠、案……天浩国地方官要受到各方面的考核,考核优良者提升,不良者淘汰。
十一是,专业吏员。在天浩国,吏员和官员一样拿俸禄,级别不同,待遇不同。吏员不需要参加科举,他们都是农、商方面的专业人士,也就是民间高手,负责协助官员管理、提升当地的农、商水平。
十二是,最高学府。所有即将提升的官员、吏员,都要到京城的国子监学习半年或一年,考评合格后才能赴任,以此提升管理、专业能力。
十三是,公平选官。风九天是“皇帝”,他有权力任命官员,在刚回国的时候,他要开创事业,用人不拘一格,必须破格重用人才,到了现在,他极少用这种权力,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科举上,尽量让科举的制度规范、有效、合理,以此来选拨官员。只有这样,风九天才有人可用,而且是有大量的人才可用,才能从中选择出杰出的人才。这种方式的确可能会流失一些人才,甚至是顶级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国的人才体系有效。如果极品人才是一百分的话,一百个精英每人七十分,其效果也要强得多。等一个极品,不如培养一群精英,这才是治国之道。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在精英中培养出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