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夏梦提及第二个项目,陈屿点了点头,神色从容。
这件事在他们之前的通信和电话里已有过深入探讨。
夏梦最初的想法,是希望青鸟影业能像它的名字一样,高洁脱俗,专注于拍摄高质量、有深度、能流传后世的文艺片,在这商业喧嚣的香港留下一方艺术净土。
这个想法固然美好,却带着几分理想主义的色彩。
陈屿当时就直言不讳地提醒她,这样绝对是找死,因为情怀不能当饭吃。
不管她愿不愿意,香港电影都即将进入一个资本狂奔、明星制霸、大制作横行的年代。
观众的胃口会被越吊越高,影院排片会越来越向商业大片倾斜。
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青鸟一味执着于阳春白雪的文艺片,无异于逆流划船,不仅事倍功半,更可能被市场的巨浪掀翻。
这条路陈屿上辈子就已经预见到了,更何况重活一次?
那次谈话后,夏梦也思考了很久。她并非不了解市场,只是内心对电影艺术有一份难以割舍的纯粹追求。
但陈屿冷静而残酷的分析,像一盆冷水,浇醒了她。
青鸟不是她一个人的玩票,背后还有她的全部身家,甚至养老金都砸里面了。
最终,夏梦完全认可了陈屿的判断。
两人达成的共识是:在文艺与商业之间寻找一个精妙的平衡点,拍摄一种“高质量的商业片”。
它们拥有商业片吸引观众的娱乐元素和流畅叙事,同时内核又不失人文关怀和艺术质感,做到口碑与票房的双赢。
这个目标颇具挑战,但正是青鸟这类中型公司立足和发展的关键。
话到此处,陈屿也没再客套犹豫。
他坐直了身体,目光扫过夏梦和一旁静静倾听的方育平,开始清晰地剖析眼下香港电影的暗流涌动。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香港的功夫片,在经过几年前的一阵低迷后,现在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卷土重来?”
陈屿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笃定的力量,
“但这次回归,和过去李小龙时代那种强调实战、硬桥硬马、充满民族悲愤感的功夫片完全不同了。
这跟观众的口味有关系,也跟香港的社会发展,时代变迁有关系,这是客观的规律。”
他随手拿起茶几上的几张报纸,比划着说道:
“你们看,前几年洪金宝的《赞先生与找钱华》、《三德和尚与舂米六》,虽然还是讲武术传承,但里面已经加入了大量插科打诨的喜剧元素,让人在紧张的打斗之余能轻松一笑。
再到去年和今年,成龙凭借《醉拳》、《笑拳怪招》异军突起,更是将这种‘功夫+喜剧’的模式发挥到了极致!
他扮演的角色,不再是苦大仇深的英雄,而往往是带点痞气、机灵捣蛋的年轻人,功夫在嬉笑怒骂间施展,充满了市井的鲜活气息。”
陈屿顿了顿,让这些信息在两人脑中沉淀,然后抛出了更进一步的判断:
“这已经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一种明确的类型演变信号。
观众厌倦了纯粹的嘶吼和搏杀,他们需要更轻松、更贴近生活、更有趣的娱乐体验。
所以,功夫喜剧必将成为未来几年功夫片的主流!”
“除此之外,我认为另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即将被填补,那就是——都市片,尤其是其中的动作类型!”
“都市片?”听到这个名字,夏梦和方育平都有些好奇,虽然香港也拍过不少都市类电影,但是这类电影确实还不算主流,更别说跟功夫片相提并论了。
他用手在空中用力一划,仿佛划开了一个新的疆域,
“随着香港经济起飞,城市化进程加快,摩天大楼、繁华街市、霓虹灯下的罪恶与英雄,这些现代元素与动作结合,将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的!
观众会渴望看到发生在他们熟悉都市环境里的冒险故事,这比古装武侠更有代入感和刺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