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记得少林寺正式开拍还要等到年后,这会正在集训呢。
张鑫炎见陈屿如此通情达理,脸色也缓和下来,又闲聊了几句,便匆匆告辞,继续忙他的《少林寺》去了。
.................
送走张鑫炎,陈屿又在傅奇和石慧的陪同下,在长城片场里转了一圈。
他熟稔地与遇到的“扫地僧”鲍方老先生打招呼,老先生依旧仙风道骨,微笑着颔首回应。
遇到了正在化妆间准备录节目的鲍起静,小姑娘见到陈屿很是惊喜,叽叽喳喳地说起最近的工作,还说自己在丽的遇到个有意思的年轻人,他和戚美珍是朋友,好像叫周星池来着。
之后还碰到了气质温婉的刘雪华,她正安静地看着剧本,见到陈屿,也礼貌地微笑致意。
与这些长城电影的同事们一一寒暄过后,陈屿这才辞别傅奇夫妇,动身前往此行的真正目的地——青鸟影业。
对于陈屿而言,长城、凤凰、新联这三家“长城系”公司,与夏梦新创立的青鸟影业,其实界限并不那么分明。
夏梦本人就是长城曾经的台柱子,人脉根基深厚,这次自立门户成立青鸟,长城系的老朋友们在资源、人脉上都给予了诸多支持。
几家公司的演员、导演、幕后人员也时常流动合作,共同构成了香港左派电影阵营的中坚力量。
因此,陈屿在这些公司之间走动,感觉如同在自家后院串门,并无多少隔阂。
青鸟影业的办公室设在附近一间写字楼里,规模不大,但装修得精致而富有艺术气息,与长城片厂的怀旧感不同,这里更显现代和雅致。陈屿在前台通报后,很快被引了进去。
夏梦的办公室宽敞明亮,巨大的落地窗外是郁郁葱葱的街景。
她今天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蓝色西装套裙,发髻高挽,气质雍容华贵。
岁月似乎格外厚待这位昔日的长城大公主。
见到陈屿,她放下手中的文件,脸上露出明媚而亲切的笑容。
“阿屿,一路辛苦啦!气色不错,看来BJ的水土很养人。”夏梦起身相迎,言语间透着熟稔与关怀。
“梦姨,你召唤我岂敢不来?”陈屿笑着回应,目光却落在办公室里的另一个人身上。
那是一个约莫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戴着黑框眼镜,穿着朴素的白衬衫和卡其裤,身材瘦削,面容带着几分书卷气的沉静,甚至有些腼腆。
他安静地坐在一旁的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杯茶,见到陈屿进来,连忙站起身,微微点头示意。
“来,阿屿,我给你介绍一下。”夏梦热情地拉着陈屿过去,“这位是《父子情》的导演,方育平。别看他年轻,可是很有想法和才华的。”
陈屿点点头,心中了然。
错不了,确实是这家伙。
在香港电影史上,若论文艺片领域的成就与地位,许多人会立刻想到后来凭借独特影像风格和个人标签蜚声国际的王家卫。
但真正了解香港电影脉络的人都知道,方育平才是那个时期潜藏在浪潮之下,真正将镜头对准香港社会现实、关注普通人心灵、并且极其擅长讲故事的文艺片巨匠。
只是他的作品往往更内敛、更纪实,商业气息淡薄,导致其名声不如后来的“墨镜王”那么响亮。
相比之下,墨镜王和陈大导是一个路数的,两人都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像感觉和氛围营造能力,是顶级的摄影师和艺术家。
但在叙事结构上,两兄弟常常显得支离破碎,情节推进依赖情绪和状态,需要观众具备极高的“领悟”能力和观影耐心,故事本身往往七零八落。
总之一句话,学不得。
但方育平不同,他扎根生活,观察入微,拥有将平凡故事讲得丝丝入扣、动人心弦的本事,是真正的叙事高手。
“方导,久仰大名!”陈屿主动伸出手。
方育平似乎没料到陈屿如此了解他的作品,而且评价如此切中要害,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惊讶和感动,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握了握陈屿的手:“陈生过奖了,您写的《神州第一刀》才真是大气磅礴,令人惊叹。”
夏梦看着两人互相欣赏,眼中露出欣慰之色:“好了,你们都是青年才俊,以后有的是机会交流。阿屿,坐。”
她示意陈屿在沙发上坐下,亲自给他倒了杯茶。
“这次急着叫你过来,确实有事。”夏梦收敛了笑容,正色道,
“《父子情》方导这边已经拍完,这部电影我们会择机上映,这一次我们要好好说说第二个项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