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第240章 239退房决定宣布喜讯入住新家告别家

第240章 239退房决定宣布喜讯入住新家告别家

阳光明抱着儿子致远,林见月牵着女儿静姝,朝着位于老城区的石库门住宅走去。

回到熟悉的石库门弄堂,刚走进天井,就闻到一股浓郁的令人食指大动的香气从灶间里飘出来。

张秀英正在灶台前忙碌着,锅铲与铁锅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晓雯和红红、阿毛三个孩子则在天井里玩着跳房子的游戏,银铃般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

“爸,妈,我们回来了!”阳光明扬声喊道,洪亮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喜悦。

“爷爷!奶奶!”静姝和致远也奶声奶气地争先恐后地叫着。

张秀英闻声,从灶间探出头来,额上带着细密的汗珠。

正在天井中收拾物品的阳永康,也停下动作,抬头向门口望去。

看到突然间出现的阳光明,老两口脸上都露出了明显的意外和疑惑。

张秀英一边用围裙擦着手,一边走了出来,上下打量着儿子,语气里带着关切和不解:

“光明?你这会儿……应该还没到学校放假的时候吧?怎么这么早就回家了?是……学校有什么事吗?”她下意识地往不好的方面想去,眉头微微蹙起。

阳光明将手里提着的一兜从京都带回来的果脯等特产塞到妈妈手里,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笑容,声音洪亮地说道:“爸,妈,您二老先别猜了,有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你们!”

“啥好消息?看你这满脸喜气,像是捡了金元宝似的。”阳永康也走了过来,虽然语气沉稳,但眼中也流露出好奇。

阳光明没有再卖关子,直接公布了答案,“我通过了学校的严格选拔,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的资格!过几天就要出发,去美国学习深造,时间大概是三年!”

“公派留学?”张秀英一时没反应过来,或者说,这个词离她的日常生活太遥远,她愣了一下。

而阳永康则是浑身一震,脸色立刻变得无比严肃,甚至带上了几分凝重,他向前一步,紧盯着儿子的眼睛:

“怎么回事?去美国?你仔细说说!说清楚!”

在这个年代,出国,尤其是去美国,是一件极其重大,甚至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事情。

于是,阳光明又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如何得到教授赏识,如何经过层层考核,如何最终获得名额,以及出国前培训等情况,向父母详细地耐心地复述了一遍,比之前对林见月说的还要更细致一些。

听完儿子条理清晰的讲述,张秀英和阳永康都愣在了原地,仿佛被施了定身法。

二人脸上的表情经历了从最初的疑惑,到听明白后的极度震惊,再到消化了全部信息后的难以置信的狂喜!

“哎呦!我的老天爷!公派留学!去……去美国!”

张秀英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拔得又高又尖,眼圈几乎是瞬间就红了,泪水在里面打着转,“我家明明……我家明明这是要出国留洋了!这……这真是祖宗保佑,祖坟冒青烟了!真是祖坟冒青烟了啊!”

她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上前一把紧紧抓住阳光明的胳膊,仿佛要通过这种接触来确认,眼前发生的一切不是自己在白日做梦。

阳永康虽然不像妻子那样情绪外露,但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显然也是心情激动。

他连说了几个“好!”字,声音洪亮而有力:

“好!好啊!光明!好小子!你这是给咱们老阳家,争了大光了!这个机会可是太难得了!”

在他的认知里,能被国家选派出去留学,其荣耀程度,甚至比当初考上清华研究生还要高出许多!这是光宗耀祖,是能在族谱上记下一笔的荣耀!

在这个时期的魔都,由于早年海派文化的深远影响,对于能够“出洋”一事,民间普遍抱有极大的推崇和羡慕。

阳光明能获得公派留学的资格,在阳永康和张秀英看来,这不仅仅是儿子个人的成就,更是整个阳氏家族的无上荣光!

“这么大的喜事,必须好好庆祝!必须庆祝!”

张秀英终于从最初的巨大冲击中稍微缓过神来,她激动地搓着手,看着灶间的方向,“我这就出去,再去菜市场买几个硬菜!买条活鱼,再称点排骨!晚上咱们好好吃一顿,一家人热闹热闹!”

她说着就要解围裙,往外走。

这段时间装修新房,虽然阳光明留了钱,但她一贯精打细算,还是贴补进去了不少自己的积蓄,平时家里的开销能省则省,但今天这个日子,她肯定要大大地庆祝一番。

“妈,您别忙活了,听我说。”

阳光明连忙拦住母亲,他知道母亲持家的辛苦,“家里做饭麻烦,又要烧又要洗的。今天中午这顿庆祝饭,我请客!

咱们全家,包括大姐二姐他们,一起下馆子!

就去我们上次去过的那家挺不错的本帮菜馆,我点几个招牌好菜,再要瓶好酒,咱们一家人好好庆祝庆祝,也当是提前暖暖房,庆祝咱们即将乔迁新居!”

张秀英一听,习惯性地又想数落儿子乱钱,觉得在家吃实惠。

但话到了嘴边,看着儿子那张自信沉稳、洋溢着喜悦和成功的脸庞,想到这确实是天大的值得大书特书的喜事,最终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脸上笑开了,连声应道:

“行!行!听你的!今天咱也奢侈一回,沾沾我老儿子的光!下馆子!”

一时间,整个石库门里欢天喜地,如同过年般热闹。

阳光辉和李桂听到楼下不同寻常的动静,也从楼上下来探看究竟。

得知小弟获得了公派留学资格要去美国的消息后,两人也是惊讶得合不拢嘴,随即便是连声的道贺,语气中充满了由衷的羡慕和作为兄嫂的自豪。

趁着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中,阳光明顺势提起了关于搬家和自己决定退还厂里分配住房的事情。

他将自己的考量——林见月上学带孩子不便、长远来看房子迟早要退、主动退还避免闲话等等,又向父母和兄姐解释了一遍。

“新房既然都收拾好了,我看就别等到过年了。趁我还在家,就这几天,咱们抓紧时间搬过去吧。

我也好搭把手,帮忙安顿,这样我出发的时候心里也踏实。”

阳光明继续说道:“我那边厂里分的房子,我打算明天就去厂里找领导,办理退房手续。

以后,见月和静姝、致远,就都跟爸妈您二老,还有大姐二姐一起住了。有你们照应着,我在外面一千个一万个放心。”

听到儿子这么快就又要离家远行,而且一去就是遥远的异国他乡三年之久,张秀英脸上闪过一丝强烈的不舍和担忧,但这份情绪很快就被搬新家、儿子有大出息的巨大喜悦给冲淡了。

对于退房的决定,她和阳永康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表示支持。

“退了好,应该退!”阳永康用力磕了磕手中的烟斗,语气斩钉截铁,“咱们现在有自己的房子了,产权私有,住着踏实,不占公家那点便宜!光明做得对,心思正,眼光也长远!咱们阳家的人,行事就得这么堂堂正正!”

张秀英也立刻附和道:“就是!以后咱们就住自己的大房子!心里踏实!明明你放心,见月和两个孩子交给我们,保证给你照顾得白白胖胖、妥妥帖帖的!

你就安安心心地在国外学习,学一身真本事回来,给国家做贡献!”

她拍着胸脯保证,语气里充满了母亲的担当和豪情。

事情就这么愉快地定了下来。

中午,一大家子人,扶老携幼,热热闹闹地走出了石库门,朝着上次去过的那家口碑不错的本帮菜馆走去。

阳光明这次毫不吝啬,点了满满一桌子硬菜:

油光锃亮的红烧肉、清蒸鲈鱼、醋小排、响油鳝糊、八宝鸭……鸡鸭鱼肉俱全,还要了一瓶价格不菲的茅台酒。

席间,杯盏交错,欢声笑语不断,充满了对阳光明未来的美好祝福和对即将开始的大家庭聚居生活的憧憬。

这顿饭,吃得格外酣畅淋漓。

接下来的几天,阳光明异常忙碌,时间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

他先是回了一趟红星国厂,直接去了厂长办公室,向厂长赵国栋当面汇报了自己获得公派留学资格、不日即将出发的消息。

赵国栋自然又是惊讶又是高兴,用力拍着阳光明的肩膀,连声说“好小子,真给咱们厂争脸!”。

对于阳光明主动提出退还厂里分配住房的决定,赵国栋在稍稍意外之后,也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和支持。

“光明同志,你能这么想,这么做,觉悟很高啊!”

赵国栋感慨地说道:“确实,你这一出国,学成归来肯定会有更重要的岗位,咱们这小庙是留不住你这尊大佛了。

既然家里已经有了新房子,主动把房子退回来,非常好,免得总有人在背后嚼舌根,也省得厂里后续为难,更是给其他同志树立了榜样。

你这是高风亮节!”

退房手续办理得异常顺利。

阳光明在相关文件上签了字,还需等搬完家后,才能正式交还钥匙。

他心中对这个承载了多年记忆的小家,虽然仍有几分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卸下负担后的轻松。

随后几天,便是紧锣密鼓的搬家过程。

这是阳家近期,最大的集体活动。

在阳光辉、阳光耀两家人,以及得到消息后主动赶来帮忙的楚大虎等几位好友的鼎力相助下,石库门老宅里那些用了多年、充满感情的老家具、箱笼杂物,以及阳光明在厂区宿舍那边的必要物品、书籍、衣物等,被一车车地井然有序地运往修缮一新的石库门新房。

整个搬家过程,阳光明特别留意那两箱价值不菲的名贵药材。

他亲自监督搬运,确保它们被稳妥地不受磕碰地安置到了新房那边,仔细地存放客堂间的床下。

将这两箱堪称“家底”的重要物品转移到完全属于自家的私人住宅里,阳光明的心里感觉更加踏实了些。

新购置的石库门住宅经过精心修缮和布置,显得窗明几净,宽敞亮堂。

家具大多简朴,但摆放整齐,处处透露着一种焕然一新的气象。

张秀英如同一位指挥若定的大将军,精神抖擞地指挥着大家安置家具,分配房间,安排物品收纳,忙得脚不沾地,额上沁出细汗,但脸上始终洋溢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仿佛年轻了好几岁。

看着父母、姐姐们和孩子们在新房子里迅速安顿下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对新环境的满意和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的期待,阳光明心中最后一块大石头,终于安然落地。

家的安稳与和谐,是他远行之后,能够心无旁骛地去拼搏的最坚实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

在忙碌搬家的间隙,他也特意抽出半天时间,叫上全家人,去了一家技术很好的照相馆,拍了一张正式的全家福,以及多组照片。

照片上,阳永康和张秀英端坐中间,阳光明、林见月抱着孩子,和阳光辉、阳光耀、阳香兰、阳香梅几家人依次站在后排,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灿烂的笑容。

兄妹几人又单独拍了一张各自小家庭的全家福,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容灿烂。

阳光明还特意和林见月拍了一张双人合影。

照片上,林见月微微依偎在丈夫身边,脸上带着温婉而略显羞涩的笑容,眼中却盛满了浓得化不开的不舍与牵挂。

在阳光明的心中,这几张小小的照片,将是他未来几年在异国他乡孤独奋斗时,最重要的精神慰藉和力量源泉。

他还抽空去拜访了贺领导等几位一直关心、帮助他的长辈和老领导,亲自向他们辞行,并再次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给予的诸多照拂和提携。

至于岳父岳母那边,更不能落下,阳光明带着全家人,专门去看望了一趟。

长辈们听闻他的喜讯,无不感到欣慰,纷纷给予他殷切的嘱托和美好的祝愿。

半个月的假期,在忙碌、喜悦与淡淡的离愁交织中,转眼就过去了一大半。离别的日子,如同一个无法回避的倒计时,越来越近。

家里虽然充满了乔迁新居的喜悦和团聚的温馨,但也无可避免地弥漫开一股淡淡的离愁别绪。

张秀英变着法子给儿子做好吃的,恨不得把他爱吃的所有菜式都在离家前再做一遍,把他未来几年在异国他乡可能缺失的“家的味道”都提前补上。

她常常看着儿子忙碌的背影发呆,然后偷偷抹一下眼角。

林见月则表现得更为沉静和内敛。

她默默地为丈夫整理着远行的行装,将每一件衬衫、每一件外套都迭得整整齐齐,棱角分明。反复检查清单,生怕遗漏了什么必需品。

她将无限的关心与不舍,都细细地填进了每一件衣服的褶皱里,收纳进了行李箱的每一个角落。

终于,到了十二月二十三号。

明天,十二月二十四号,阳光明就要再次提起行囊,踏上返回京都的列车,然后从那里出发,飞向遥远而陌生的美利坚。

晚上,在新家的客堂间里,那张崭新的八仙桌上,摆满了张秀英和林见月联手烹制的一桌格外丰盛的团圆饭。

菜肴很美味,但大家都吃得有些心不在焉。

张秀英不停地给儿子碗里夹菜,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眼眶始终红红的,却强忍着没有让泪水掉下来,只是反复念叨着“多吃点,多吃点”。

阳永康话不多,只是不时地端起酒杯和儿子碰一下,然后反复叮嘱那些已经说过很多遍的话:“在外面……万事自己当心……安全第一……常写信回来……”

饭后,孩子们被哄睡下。

大人们围坐在客堂间里,在昏黄却温暖的灯光下,又是一番细细的琐碎的叮咛。

从那边的天气冷暖,到饮食习惯,再到人际交往……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牵挂。

第二天上午,天井里飘着魔都冬日里常见的尚未散尽的薄雾,空气湿冷。

阳光明提着那个已经整理好的装着家人无尽牵挂的行李箱,站在新家的天井里,准备出发。

“爸,妈,家里……一切就都拜托你们了。”阳光明向着父母,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有些哽咽。

“放心,家里有我们,你不用挂念。”阳永康重重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气沉稳而有力,一如他作为一家之主的担当。

“明明,在外面……一定要好好的啊……记得按时吃饭,天冷了要加衣服,学习别太累着自己……身体最要紧……”张秀英终于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她用手背胡乱地擦着,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阳光明心中酸楚,他上前一步,张开双臂,用力地拥抱了一下母亲日益瘦削的肩膀,感受着那份熟悉的温暖和不舍的颤抖。

然后,他看向站在母亲身旁的林见月。

林见月怀里抱着还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兀自咿呀学语的致远,另一只手紧紧牵着似乎察觉到离别气氛而显得有些安静的静姝。

她眼中泪光闪烁,却努力地在脸上维持着一个温柔的让他安心的微笑:

“路上小心,注意安全。到了那边,人生地不熟,一切从头开始,别着急,慢慢来。安顿下来之后,就赶紧写信回来,报个平安。”

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这最朴实、也最牵挂的叮嘱。

“嗯,我会的。一定第一时间写信回来。家里……辛苦你了。”阳光明看着妻子,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这一句沉甸甸的包含了无限愧疚的话语。

他俯下身,先是在女儿静姝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一个深深的带着父亲胡茬微刺感的吻,柔声说道:

“静姝在家要听妈妈和爷爷奶奶的话,好好学习。”

接着,他又在儿子致远那胖乎乎、带着奶香的脸颊上亲了亲。

然后,他毅然直起身,提起放在脚边的那个沉重的行李箱,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站在门口的亲人们,仿佛要将他们的身影牢牢刻在心底。

转过身,他大步流星地走出了新家那扇厚重的大门,身影迅速融入了魔都清晨尚未完全散尽的迷蒙的薄雾之中,渐行渐远。

他不敢回头。

他怕一回头,看到母亲倚门挥泪的不舍,看到父亲强作镇定的担忧,看到妻子温柔而坚强的微笑,看到儿女懵懂却依恋的眼神……

这些会瞬间击垮他远行的决心,让他迈不动离去的脚步。

家的温暖,如同一条无形的坚韧丝线,无论他走到天涯海角,都将永远牵系着他的心。(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