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新设军机,津门开财
回到乾清宫东暖阁。
朱由校缓缓坐定,伸了伸懒腰。
“呼”
年轻的皇帝长长舒了一口气,抬手揉了揉有些酸胀的太阳穴。
这几日为了大婚典礼,他几乎未曾好好休息过。
尤其是昨夜洞房烛,与皇后张嫣缠绵至三更天才歇下,今晨又早早起身祭拜太庙。
一个字:累!
不过,这倒也是幸福的烦恼。
毕竟这种生活,多少人求而不得。
况且,作为皇帝,这本就是他的责任。
是故,朱由校此刻虽觉疲惫,但想到堆积如山的奏疏,他还是强打起精神。
侍立一旁的司礼监太监魏朝见状,连忙奉上一盏温热的参茶:“陛下,这是尚膳监刚送来的养神茶。”
朱由校接过茶盏,轻啜一口,参茶的苦涩中带着些许甘甜,倒是让昏沉的头脑清醒了几分。
“今日的奏本都送来了?”
“回皇爷,通政司刚呈上来的,共一百四十三封。”
魏朝躬身答道,随即示意小太监将一摞奏疏整齐地码放在御案左侧。
“最上面那几封是辽东的军报,熊经略、孙部堂亲笔所写。”
听到辽东二字,朱由校眸光一凝,立即放下茶盏,取过最上方的奏本。
当他展开熊廷弼那熟悉的笔迹时,连日来的疲惫似乎一扫而空。
他开始批阅奏疏。
烛影摇红,朱笔轻点。
暖阁内静得出奇,只有铜漏的滴答声与朱砂笔在奏疏上划过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
朱由校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提笔疾书,案上的奏疏渐渐分成了三摞:待批的、已阅的、需要召对详议的。
这些奏本内容包罗万象:
辽东军报中,熊廷弼请求增派战马支援;
陕西巡抚上报旱情严重,请求减免赋税;
南直隶御史弹劾漕运衙门贪墨成风;
甚至还有云南土司为争袭爵位而械斗的奏陈
又是当牛马的一天。
就在朱由校批阅奏疏的间隙,他抬眼望向暖阁外。
透过雕窗棂,只见倪元璐与卢象升正伏案疾书,青色的翰林官袍在烛光下显得格外素净。
年轻的皇帝唇角微扬,忽然开口:
“倪卿、卢卿,进来吧。”
声音不轻不重,却让外间的两位翰林同时一怔。
两人对视一眼,连忙搁笔整冠,趋步入内。
“臣倪元璐、卢象升,叩见陛下。”
朱由校看着眼前这对新科才俊。
一个温润如玉却暗藏风骨,一个英气逼人而锋芒内敛。
他特意抬手虚扶,笑着说道:“不必多礼。”
“臣倪元潞卢象升,谢陛下!”
两人起身,眼中都闪烁着受宠若惊之色。
这是莫大的恩宠。
自开科取士以来,能随侍御前、参预机要的翰林本就凤毛麟角。
而像这般被皇帝亲自召入暖阁问对,更是殊遇中的殊遇。
殿角的铜炉升起袅袅青烟,将君臣三人的身影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朕记得”
朱由校随手拿起一份太仆寺关于战马养殖的奏本,轻声问道:“倪卿是绍兴人?卢卿可是常州籍?”
“陛下圣明。”
倪元璐躬身应答,袖中的手指却不自觉蜷缩,皇帝竟对他们的出身了如指掌,让他心中激动万分。
卢象升则是眼中满是狂热。
毫无疑问,当今圣上,就是他的偶像!
年轻的皇帝将奏本往前一推,笑着说道:“江南水乡的才子,应能帮朕一些忙。这些关于军事、盗匪方面的奏疏,你们拿去看,看完之后,拟定批语,给朕一观。”
这个举动让两位翰林呼吸都为之一滞。
倪元璐只觉得喉头发紧,后背瞬间沁出一层细汗。
按制,起居注官不得干预政事,他们每日不过执笔记录帝王言行,连抬头多看一眼奏章都是逾矩。
可眼下皇帝竟让他们参详军国要务!
卢象升眼神闪烁不定,呼吸越发急促。
哪怕经历过琼林宴的荣耀,也没想到皇帝会给予如此殊遇。
批阅奏疏?
这可是连六部堂官都要屏息凝神的要务!
记忆中父亲曾说过,当年严嵩为内阁首辅时,连碰一碰奏本都要先净手焚香。
而现在,他们这些初入仕途的新科进士,竟要代天子批答军机?
“臣等惶恐!”
倪元璐突然跪伏在地,额头几乎触到冰冷的金砖。
他青色官袍的下摆铺展如莲叶,声音却带着几分颤抖:“批阅奏疏乃阁臣之责,臣等微末小臣,安敢行此僭越之事?”
暖阁内熏香的青烟在他周身缭绕,将那张清俊的面容衬得愈发苍白。
朱由校看着倪元潞诚惶诚恐的模样,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朕不是让你们批阅奏疏,而是让你们参谋。”
年轻的皇帝顿了顿,目光在两位翰林之间流转。
“也不是所有奏疏,只是关于军事方面的奏疏而已。“
暖阁内的烛火忽明忽暗,映照在朱由校年轻却已显威严的面容上。
他端起茶盏浅啜一口,继续说道:“朕一日批阅数百份奏疏,纵使精力旺盛如朕,也难免有疲累之时。你们帮朕参谋一二,能省下朕不少心力。”
说到这里,朱由校忽然站起身来,负手而立。
窗外透进的月光与殿内的烛光交织,在他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朕准备在乾清宫设立军机处,专门为朕参谋军事方面的事情,朕看你们就很适合进入军机处。”
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
借着辽东大捷的余威,朱由校决心将这个在后世赫赫有名的机构提前设立。
此刻的军机处还只是个雏形,仅能参谋军事奏疏,但年轻的皇帝心中已有盘算。
这个新设的机构,可以慢慢赋予实权。
之所以要设立军机处,背后自有朱由校深远的政治考量。
朱由校心里明白,自己登基未久,朝中重臣多是先帝留下的老臣,虽忠心可鉴,却难免因循守旧。
而那些真正与自己志同道合、锐意进取的年轻官员,如倪元璐、卢象升之流,却因资历尚浅,难以在短时间内进入权力中枢。
军机处的设立,正是朱由校精心设计的一步妙棋。
这个新设的机构,巧妙地绕过了传统内阁制度的桎梏。
按照惯例,入阁拜相需要经过漫长的资历积累,往往要熬到两鬓斑白才能跻身其中。
但军机处不同,它不拘一格,即便是新科进士亦可任职。
这给了朱由校极大的用人自由,可以随时将那些才华横溢的年轻官员纳入自己的决策圈。
更重要的是,军机处虽名义上只是个参谋机构,实则暗藏玄机。
它设在乾清宫内,与皇帝朝夕相处,参与军国要务的商议。
这种‘位卑权重’的特殊地位,既不会过分刺激朝中老臣的神经,又能让朱由校直接培养自己的班底。
倪元潞还在犹豫,脑海中闪过无数朝堂倾轧的典故。
而卢象升已然撩袍跪地,额头重重叩在金砖上,发出清脆的声响:“陛下如此勤政,令臣等汗颜。臣虽愚钝,愿竭尽驽钝,为陛下分忧!”
这声音在暖阁内回荡,倪元潞见状,也只得深深拜下:“臣谨遵圣命。”
只是那声音里,仍带着几分迟疑。
朱由校满意地颔首,示意魏朝将一摞辽东军报送到两位翰林面前。
倪元潞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卢象升则若有所思似有所悟。
两位翰林当即开始了他们仕途中最特殊的差事:为天子参谋军机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