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皇明 > 第240章 内除奸佞,外御强胡

第240章 内除奸佞,外御强胡

第240章 内除奸佞,外御强胡

翌日清晨,乾清宫东暖阁内。

朱红的宫门半开半掩,透进一缕微凉的晨光。

朱由校身着明黄色常服,正伏案批阅奏章,朱笔在宣纸上沙沙作响,时而停顿,时而疾书。

忽然,殿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一名黄门太监躬身趋入,在距离御案三丈处停下,恭敬地叩首道:“启禀陛下,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求见!”

朱由校手中的朱笔微微一顿。

片刻后,他摆了摆手:“让他进来。”

不多时,魏忠贤迈着细碎的步子缓缓入内。

他身着绛紫色蟒袍,腰系玉带,虽已年过半百,却仍保持着恭敬的姿态。

行至御前,他双膝跪地,额头触地:“奴婢魏忠贤,拜见陛下!”

朱由校将手中的奏疏轻轻合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

他目光如炬地注视着跪伏在地的魏忠贤,声音不疾不徐:“所来何事?”

魏忠贤弓着腰快步上前,脸上堆满讨好的笑容,连声音都带着几分刻意压低的兴奋:

“奴婢奉皇上旨意去查京城的粮仓,果然揪出大问题!那些管仓库的官员胆大包天,账面上写着旧太仓有八十三间粮廒,可实际一查,竟然只剩三十一间还堆着粮食”

他边说边从袖中掏出一本蓝布封面的册子,像捧着什么珍宝似的高举过头顶。

司礼监掌印太监魏朝阴沉着脸走过来,他一把抓过册子,对着魏忠贤冷哼一声。

魏忠贤脸上笑容僵了僵,但很快恢复如初。

朱由校冷眼旁观这两个心腹太监的明争暗斗,倒是乐见其成:让这两条恶犬互相撕咬,皇权才能稳坐钓鱼台。

若是他们联合起来,怕就是他这个当皇帝的了。

思索之间,朱由校翻开册子,触目惊心的数字跃然纸上:

京城六大粮仓总共该有四百多间粮廒,可实际盘点下来,竟有超过六成的仓库空空如也!有些粮廒里甚至积着厚厚的灰尘,显然多年未曾启用。

朱由校面色骤然阴沉。

这些消失的粮食,足够十万大军吃上好几年,如今却不知流进了哪些蠹虫的私囊。

更可恨的是,就在上月朝会上,户部侍郎还信誓旦旦保证‘京仓储备充足,可支三年之用’,若真信了这种鬼话,说不定等他将大量的京师粮草调往辽东,京城就要粮荒了。

朱由校冷笑一声,道:“这些蛀虫,当真胆大包天!连国仓粮储都敢贪墨,眼里可还有王法?!”

魏忠贤窥见皇帝怒容,立刻躬身凑近半步,嗓音压得极低却字字狠厉:“陛下明鉴!此等蠹虫蛀空社稷根基,若不连根拔起,只怕后患无穷。依奴婢之见,涉事官员——上至户部主事、下至仓场胥吏,一个都轻饶不得!”

朱由校目光如刀。

“证据确凿之事,朕岂会姑息?传旨锦衣卫,即刻锁拿所有涉案之人!该抄家的抄家,该流放的流放——若有人命官司在身,直接押赴西市问斩!”

“奴婢这就去办!”

魏忠贤躬身退出乾清宫,嘴角的笑意尚未褪去,眼底却已浮起一抹阴冷的算计。

“终于又能抄家了!”

他心中暗喜,脚步却依旧恭敬谨慎。

这些贪官污吏的家产,少说也能抄出几十万两银子。

只要银子进了内帑,陛下自然龙颜大悦。

到那时,他魏忠贤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岂是王体乾那等庸碌之辈能比的?

“若不能替陛下搞钱,咱家这权势从何而来?”

他回头瞥了一眼紧闭的宫门,仿佛已经看到那些官员哭嚎着被押入诏狱的场景,脸上的褶子都因兴奋而舒展开来。

——

暖阁内,朱由校凝视着魏忠贤离去的方向,眼神晦暗不明。

案上的账册摊开着,触目惊心的亏空数字像一把刀,狠狠剜着他的心。

“满朝文武,个个指责朕宠信厂卫、疏远文臣——可朕难道不想重用他们吗?!”

“清查粮仓的旨意下了几个月,他们给朕查出什么了?一堆‘账目清晰’的鬼话!可朕让锦衣卫去查,不过三五日便揪出这等滔天大案!”

朱由校越说越怒,抓起奏折狠狠摔在地上。

纸页纷飞间,他忽然泄了气般跌坐回龙椅,疲惫地闭上眼。

“说到底……这些官员不是不能查,而是不敢查!他们自己屁股底下都不干净,怎会真心为朕办事?”

良久,他长长叹了口气,望向殿外渐沉的暮色。

“只能盼着新科进士们……能带来些新气象了。”

他揉了揉胀痛的太阳穴,忽然觉得这龙椅坐得格外冰凉。

魏朝见皇帝面色阴沉,眼中怒火未消,连忙趋步上前,躬身劝道:“陛下息怒,龙体要紧啊!这些蠹虫固然可恨,但若为此伤了圣躬,反倒遂了他们的愿。”

朱由校闻言,冷笑一声,摆了摆手道:“罢了罢了。”

若是事事都要动怒,朕怕是早就被这些臣子气死了。

想到这里,朱由校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与其被他们气得短命,不如放宽心些,多活几年。

那些老臣再如何嚣张,终究熬不过岁月。等他们一个个归西,朝堂上自然就是朕提拔的新人了。

现在厉害不代表一直厉害。

活得久才是真正的赢家。

人家司马懿早就告诉了朱由校这个道理了。

就在朱由校要继续批阅奏疏的时候,殿外又响起细碎的脚步声。

黄门太监躬身碎步趋入,在御案前三丈处跪下:“启禀皇爷,李太妃在宫门外候见。”

“李太妃?”

朱由校略一沉吟,想起前几日礼部呈上的大婚章程——想必是为这事而来。

“宣。”

年轻的皇帝放下茶盏,整了整明黄色常服的袖口。

不多时,珠帘轻响,李太妃缓步入殿。

“臣妾拜见陛下。”

她身着太妃翟衣,发间金凤步摇随着步伐微微晃动,在晨光中折射出细碎的金芒。

朱由校起身相迎,语气和缓:“太妃不必多礼。”

待宫女搬来绣墩,又温声道:“太妃此来,可是为朕的大婚之事?”

李太妃闻言,身子微微一颤,下意识地并拢双腿。

她低垂着眼帘,纤长的睫毛在烛光下投下一片阴影,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是”

朱由校见她这般情状,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大婚之事,准备得如何了?”

李太妃深吸一口气,强自镇定道:“回禀陛下,一应礼仪、器物皆已备妥,只待陛下择定吉日。”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礼部呈上了三个日子,都是钦天监推算过的黄道吉日。”

朱由校指尖轻叩案几,沉吟片刻:“既如此,就让礼部选定罢。”

殿内一时静默,只闻香炉中檀香燃烧的细微声响。

李太妃忽然抬袖掩唇,轻咳一声:“还有一事.”

“何事?”

朱由校抬眼望去,却见太妃耳根微红,心中顿时升起一丝异样。

“本宫近日在慈宁宫新选了几名宫女,皆是知书达理、品貌端正的。陛下若有闲暇,不妨多来慈宁宫。徽媞那丫头也总念叨着想见陛下。”

这哪是让朕去看徽媞?

李太妃啊李太妃,你这般殷勤,打的什么主意,当朕不知么?

他面上却不显,只淡淡道:“朕知道了。待政务稍缓,自会去慈宁宫探望。”

“妾身在慈宁宫等着陛下”

打发了李太妃之后,朱由校又埋头批阅奏疏。

京城事务繁杂。

清丈田亩、重建水师、清查粮仓、整军练兵.

各项事情都在有序推行。

各项事宜,都在牵扯这他这个皇帝的精力。

然而在千里之外的沈阳,却只有一件事在上演:

那就是战争!

“轰轰轰——!!!”

浑河两岸的地面在震颤,后金军的红夷大炮喷吐着火舌,铁弹裹挟着死亡呼啸而过。

一颗炮弹砸中瓮城角楼,砖石爆裂的瞬间,藏身其后的三名明军哨兵化作漫天血雨。

黑烟如巨蟒般缠绕着城墙,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

焦臭的尸骸、燃烧的桐油、金汁蒸腾的腥臊……

这些气味混合成一种令人窒息的战争气息,连盘旋的乌鸦都不敢俯冲啄食,只在高空发出凄厉的哀鸣。

“咻咻咻——”

建奴的重箭破空声不绝于耳。

“砰砰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