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西北边境,平夏城以北,这个偏僻之所,如今成了抵御西夏的最前线,自赵煦亲政开始,大宋边境已经向北开拓了数百里。
第一次平夏城之战后,大宋取得了久违的大胜,赵煦下旨犒劳三军,还将功臣请进开封亲自嘉奖勉励。
这种举动,大大激发了武将们的积极性,再加上西夏方面掌握大权的梁太后人菜瘾大,动不动就集结全国兵力御驾亲征,然后再一波送走。
可以说,整个宋夏战争期间折损的人马加在一起,都没梁太后送的多,前前后后折损了几十万人马,尤其是三次平夏城之战,西夏军的尸体,多得将河道都堵塞了。
如今,边境被推到了平夏城北部上百里的地区,再往北,就是黄河滩了,距离西夏核心地区只有一步之遥。
赵煦御驾亲征的事,早就传到了西夏,而此时的西夏,正处于内乱阶段。
国主李乾顺借辽国使臣之手,用毒药杀了有着大宋军功提款机之称的亲妈梁太后,试图捋顺朝堂亲政,在这之前,李乾顺派出使者前往大宋递交国书求和,结果被赵煦不讲武德的撕了个粉碎,还借口西夏人羞辱大宋,要御驾亲征。
当消息传过来,李乾顺气得杀了使臣的老婆孩子泄愤……他怀疑使臣说了什么过激的话惹恼了赵煦,完全没想到东京那个动不动就咯血的皇帝,突然不咳嗽了。
大宋官家御驾亲征,西夏人本是不信的,但自打赵煦过潼关,御驾一步步接近宋夏边境,西夏人就开始紧张了。
这个时候,李乾顺同父异母的弟弟李察哥站了出来。
李察哥刚满二十,为人勇猛,能开硬弓,箭矢可透重甲,被称为西夏宗族第一猛将,不少西夏人都吹捧他是党项卫霍、夏国韩白……反正怎么猛怎么吹。
在这种吹捧之下,李察哥更加飘飘然,主动请缨要去迎战大宋皇帝,并在西夏宗庙发誓,定要夺回平夏城,并将那里改名平宋城!
在西夏风雨飘摇之际,李察哥的豪言壮语让满朝文武内心大定,李乾顺也感激弟弟的勇担重责,封他为禁军都统领,宗室大臣嵬(wéi)名阿吴为监军,统领西夏禁军迎战赵煦。
嵬名是西夏皇族的姓氏,西夏景宗李元昊和大宋闹翻后,改掉汉人的李姓,然后翻遍史书,从拓跋鲜卑的姓氏中扒拉出来个嵬名做国姓,自诩鲜卑皇族之后……大宋不给咱当爹,咱就找个鲜卑爹,总之,西夏不能没有爹。
不过西夏和大宋的关系反反复复,【嵬名】这个所谓的国姓也起起落落,逐渐就没多少人用了,大家还是更喜欢用李姓来标榜自己的出身。
此时,看着白马银枪的大宋皇帝,嵬名阿吴惊讶的说道:
“不对啊,大宋皇帝体弱不堪,上次使者去东京,说他日夜咯血,活不过五年,如今怎么这般生龙活虎?”
一个孱弱的皇帝和一个强壮的皇帝,应对策略是不一样的。
嵬名阿吴还没来得及跟李察哥商量一番,这位西夏皇弟就嗷的嚎了一嗓子:
“来得好,监军且看我如何斩了大宋皇帝的脑袋,夺回西夏城,饮马渭河畔……”
刚满二十岁的皇弟年轻气盛,根本没心思和嵬名阿吴分析,拎起马槊便率军出击,打算踩着大宋皇帝的尸首成就自己的威名。
什么卫霍、韩白,在我李察哥面前都是土鸡瓦狗!
赵煦见到西夏人居然不防守,反而主动向自己发动了突袭,拿起对讲机问道:
“章楶(jié),用望远镜看看来将是谁,若有分量,我便一雷劈了他,免得此獠逃脱!”
赵煦御驾亲征之前,章惇的堂兄章楶主导着西夏方面的战事,三次平夏城之战证明了章楶的实力,可惜他年近七十,体弱多病,已经多次请求告老还乡,都被赵煦拒绝了。
等打进西夏境内,赵煦会请求周易给章楶强化身体、延长寿命……既然你有本事,那就继续为大宋发光发热吧。
章楶拿起望远镜,在后方认真观察一番,拿起对讲机说道:
“启禀官家,此人乃是西夏宗室第一猛将李察哥,据说智勇双全,素有宗室卫霍、夏国韩白之称,还请陛下回撤,莫要与此獠对峙。”
说完,章楶冲身边的折可适摆摆手,让这位刚刚崭露头角的小将率军向前,免得有个三长两短。
然而赵煦听到介绍,火气当即就上来了:
“霍骠骑乃我二师兄,西夏人居然如此羞辱,看我不斩了他的狗头!”
说完,赵煦将对讲机丢进坐骑的褡裢中,安心迎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