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说不说,这些小国就是一群贱骨头,该收拾就得收拾。
班超改国为县的做法很正确,大汉边境,不允许有骑墙派,得彻底将这些小国打服,免得以后影响丝绸之路的正常通行。
班超问道:
“如今我方直系军队太少,我能招揽一批忠于大汉的西域人编入军中吗?”
周易想了想,点头说道:
“可以,不过得让他们对着令牌发誓,接下来,赵煦和郭荣那边会陆续送来一些军械,到时候给你们分一些。”
还不清楚老朱那边缴获的战利品多不多,要是可以,就弄一些明制铠甲和军械过来,给班超的对手上上强度。
当然,要是有弩就更好了,不管秦汉还是唐宋,弩都是华夏的超强武器,秦能一统六国,也跟秦弩密不可分。
现在,有了后世支援的武器装备,大汉的战斗力将会更加强悍。
班超今天过来,就是想要点后世的兵甲武器,一听可以安排,当即拜谢:
“多谢仙长,有了混元宫的支持,老夫相信,五年内,伊犁城定然能建立起来,并成为西域节制中亚的桥头堡。”
建立一座大城不难,难的是要对整个地中海以东地区形成压制,等以后跟罗马人打通关系,伊犁城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枢纽。
周易问起了洛阳的动向:
“你那些信函,还没到洛阳吗?”
班超说道:
“根据脚程来说,如今第一封疏文,应该到关中了,不日便会抵达东都,等收到回信,至少三个月之后了。”
从通讯的角度来说,大汉疆域实在太大了。
不过等电台布置上,这点距离又算不得什么,假如发展得好,甚至还能在地中海的另一端建立通讯站点,通过中继站一路将信号传到洛阳,让朝中大臣随时掌握罗马的情况。
晚上,周易做了水煎包,炒了几道菜,班超吃饱喝足,打算八天后再过来,这样正好能碰到老夫子和明朝的朱元璋,见一见混元宫的新人。
定远侯惦记跟新人见面时,混元宫的新晋香客朱元璋,正在应天府的皇宫里准备礼物:
“人家都比我去得早,朝代也比我靠前,都是我的前辈,这次过去,可不能空手……洪武之剑既然献给了仙长,那其他香客,就一人一把雁翎刀吧。”
明朝时期,雁翎刀成了职业军人以及宫廷侍卫人手一把的宝刀,细长的刀身和宽厚的刀背,让这把刀不管马上还是马下,都有着不俗的杀伤力和破甲能力。
马皇后在一旁跟着出主意:
“莫要全部给刀,仙长那里不是还有女子吗?带过去一些刺绣和丝绸吧,让前辈们知道,华夏传统的男耕女织,咱大明没有丢。”
夫妻俩像走亲戚一样准备礼品时,内侍拿着一封紧急军情,领着李善长宋濂等几位朝臣前来通报:
“陛下,松江府发来军情,海边再次出现倭寇抢掠,至少有千人,请求朝廷调兵平倭。”
此时的大明,主力大军都在北方夺取地盘,卫所制度还没建立起来,老朱想了想说道:
“让他们组织乡勇暂且抵挡,一年之内,大明水师必会踏上东瀛国土,端掉倭寇的老巢,让东瀛成为大明疆域的一部分。”
内侍接着问道:
“若擒下倭寇,该当如何?”
老朱顿时展现出了铁血的一面:
“斩下脑袋,尸首吊在海边做警示,抓多少倭寇就斩多少倭寇,不留俘虏!”
宋濂张了张嘴,躬身说道:
“陛下如此杀心,不利于施行仁义之道。”
朱元璋冷笑一声:
“东瀛被孔夫子列为了种族之仇,你提出对东瀛仁义是何居心?想违背孔圣人的倡导吗?”
宋濂一下子不说话了,最近两天,只要涉及到儒学,朱元璋就会直接搬出孔夫子,还顺手劈死了两个顽冥不灵、倡导感化异族的腐儒。
朝中的文官简直就是如丧考妣,但又无法反驳,毕竟眼睁睁看着雷落下来,说明神仙一直盯着呢……华夏神仙有灵,这可得表现好点儿,不能唱反调。
李善长建议道:
“俘虏营中有不少蒙古铁骑,可组织他们抵御倭寇,戴罪立功。”
老朱再次拒绝了:
“这些人我另有用处。李善长,通知各地知府守备,一个月内,将各自辖区的道路规划出来,以图纸的形式交到朝中,不得有误!”
听说其它世界都在用异族修路,那咱老朱也赶一下这个时髦,看看异族修的路,是不是走得更舒坦一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