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脱网藏身
沈戎安安稳稳在闽东酒店内睡了一觉,养足了精神。
直到日落西山,方才换上自己的衣服离开了闽东酒店。
傍晚时分的重轮镇上,到处可见步履匆匆的行人。他们都朝着镇庙的方向走去,赶着在镇庙关闭之前,把自己一整天的辛苦劳作换成珍贵的神眷。
沈戎混在人群中,这一次他特意留心观察四周,果然发现了诸多警惕审视的目光。
不过这些目光并不是针对沈戎而来,落在他身上之后并未停留太久,便挪向了其他穿着打扮不像是本地人的身上。
在沈戎看来,这些眼睛便是‘神网’的末梢。
所谓的‘神网’,其实就是收集汇总海量信息的一种手段。
而神道命途的‘宿命’,便是基于海量信息之上,针对目标布置的一系列不会被察觉,甚至能让目标误以为是自己鸿运齐天的‘巧合’,或者无法逃避的‘劫难’。
命中注定,在劫难逃。
这便是神道命途通过人为手段赋予这些普通倮虫的命运。
沈戎现在剔除了神道命途,又用过雾禁锁命】隐匿了人道命途。此刻在这些神网末梢的眼中,他已经不再是值得重点关注的目标。
不过仅仅是这种程度,还依旧不能让沈戎满足。
他要的是彻底摆脱‘神网’,让何九鳞,甚至是那位人公王也无法再借此控制自己的一举一动。
闽东酒店所在的位置距离重轮镇镇庙并不算远。
沈戎走了约莫半个小时左右,便遥遥看见了伫立在夕阳余晖之中的庞大建筑群。
不过在见识过九鲤县庙的恢宏与奢靡之后,这种镇一级的庙宇已经无法让沈戎再感觉到任何震撼。
和其他地方的九鲤神庙一样,重轮镇庙的大门前依旧排着两列长队。
左侧是兑换神眷,右侧是求取神赐。
沈戎并未多做停留,直接穿过人群,朝着庙门走去。
庙前的门槛有一寸二分高,代表着一年十二个月,这是整个闽教通行的礼制。
沈戎抬脚跨过门槛的瞬间,体内的混沌命海骤起滔天大雾,朝着正北道方向汹涌扑去。
仅有九位的毛道命途对此根本毫无‘反抗’能力,短短片刻之后,命海的正北道便被雾气彻底掩盖。
这一刻,他体内再无任何一条命途,彻底沦为了一只随地可见,渺小如尘的倮虫。
“神庙即将宵禁,切莫在此停留,速速离开!”
一名身穿闽教黑袍,手持锦鲤灯笼的护道人走了过来,驱赶着庙内的信徒。
“神官大人,我想求见布道公。”
九鲤派镇、村两级庙宇间的差距巨大,重轮镇庙更是镇级中的翘楚。
整座庙宇规模庞大,殿堂众多,除了掌握所有祭祀活动的主祭神官之外,还有不少的九等布道公从旁辅佐。
“布道公什么身份,岂是你一个普通信徒想见就能见的?赶紧走。”
对方上下审视了沈戎一眼,怎么看都只是一只平平无奇的倮虫,没有任何出奇的地方,当即没好气的呵斥了一句。
沈戎脸上笑容不变,上前两步,悄悄将一枚铁命钱塞进对方手中。
“我找布道公有些急事,劳烦大人了。”
见沈戎如此上道,这位护道人也没有多为难他,毕竟现在距离关庙还有一小段时间,白捡的好处不要白不要。
“行吧,但是你要抓紧时间。要是被我发现你私自藏匿在神庙之中,会有什么后果,你应该清楚。”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
沈戎顺着对方的指引,走进一处最靠近大门的小殿。
负责守殿的布道公一看就是个郁郁不得志中年人,对于上门的信徒兴趣缺缺,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盘腿坐在神像下方,自顾自的诵念着《鲤跃九章。
不过他这番冷漠的态度,随着沈戎拿出一枚银命钱后便彻底烟消云散。
“这位信徒,本公一看你就是根骨惊奇、信仰虔诚的好苗子,想不想要正式入教,穿黑袍,持鲤灯,成为九鲤老爷真正的信徒?”
沈戎闻言一笑:“回布道公的话,我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
等到沈戎离开镇庙的时候,他手里已经多了一块全新的教徽彩鳞。
与此同时,在沈戎体内的混沌命海中,笼罩正东道的雾气缓缓散去,原本昏暗的区域泛起了点点明黄微光。
沈戎又一次上道了神道命途,成为了闽教九鲤派的正式教众。
只不过这一次,他不再是一只网中之虫,而是成了一根编织神网的线。
到这一步,沈戎算是彻底脱网,从九鲤老爷何九鳞的眼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九鲤老爷”
沈戎回头仰望那尊屹立在庙宇中央的九鲤雕像,微微一笑:“何九鳞,现在你明我暗,大家来接着玩,慢慢玩!”
鲛珠镇,李家村。
点点金光洒在碧波上,晚风中漂浮着令人口舌生津的饭菜香。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时间,一群正值顽皮年纪的崽子眼巴巴的望着台上的先生,等看到先生点头应允,立刻拎着自己的书包就往舱外跑,轻车熟路绕过船舱内锈蚀的管道和散落的仪器,很快便冲上了甲板。
没有任何意外,村长李三宝早已经等候在了船梯的旁边。
“村长好!”
“唉,你也好。下船的时候慢一点,注意安全!”
每天在这里等着教塾放学,是李村长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
同时也是他自认为此生当中第二开心的时刻。
每当看见这些朝气蓬勃的后生晚辈,跟他们一一打过招呼,李村长就觉得李家村的未来是光明的。
说不定哪一天,这群小仔子中间就能出现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带领李家村提级为李家镇。
到时候,自己守了大半辈子的村庙也能从这艘破船搬到陆地上去,找一块上好的风水宝地,起高楼,建大殿,香火绵延,庇佑一方。
至于那人生当中第一值得开心的事情嘛.
毫无疑问,当然是在李阿婆家蹭饭的时候了。
不过自从沈戎离开李家村后,李村长就再没能吃上一口李阿婆亲自做的饭,这让他感觉十分的惆怅。
“也不知道沈戎那小子现在怎么样了。”
李村长踮着脚慢慢悠悠的爬上船舷,把两条被海水泡得起皱的老腿扔在舷外,放眼眺望着渐渐沉入海平面的夕阳,从怀里拿出一个铁盒,里面装着沈戎送给他的上好烟丝。
捏起一小撮,塞进锅子,然后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