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0日,距离洛珞出发前夕,京城西山。
窗外寒风凛冽,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洛珞站在领导面前,一身整洁的深色西装,胸前的国徽微章在灯光下泛着庄重的光泽。
虽然他已经先后主导了两个国家级工程,参与的更是不下五个了,但如此正式的佩戴国徽的场景还真是屈指可数。
再过三天,他将启程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华国历史上第一枚诺贝尔物理学奖。
领导示意他坐下,自己则缓缓踱步到窗前,凝视着远方的山峦,沉默片刻,转过身来,目光如炬。
“洛珞同志,恭喜你,这枚奖,不仅是你的荣誉,更是国家的荣光。”
领导声音沉稳,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若单为领一枚奖牌,哪怕是诺奖,国家也断不会如此兴师动众,他更不会在临行前单独会见诺奖得主,政治属性再强烈,终究不过是个奖项而已,只是……这个人是洛珞就会显得格外不同。
盘古堆的点火成功,伏羲堆的商业化蓝图,尤其是‘龙睛’构型那令人难以置信的q值跃迁潜力——这才是真正搅动世界格局的力量核心。
它们改变的,是能源的根本规则,是国运的基石。
而这一切的关键钥匙,在落落的手中,这才是那些潜藏在阴影中的目光真正觊觎的东西。
所以……
“斯德哥尔摩之行,不是单纯的学术之旅,西方一些人,正虎视眈眈想借机生事。”
洛珞微微颔首,他清楚领导所指——很多国际上的情报机构已将洛珞列为最高优先级目标,企图窃取盘古堆核心参数或小梅的ai架构。
更甚的是,现在的国际舆论对他们并不友好:10月,洛珞获奖前夕,欧美媒体还在炒作某种“威胁论”,质疑盘古核聚变技术的来源。
领导继续道:
“你的安全,组织已安排妥当,之前的行动就是警告,但外交上,你代表的是华国,记住,态度可以强硬一些!”
“强硬?”
洛珞问,声音平静却带着探究。
领导从秘书手中接过一份文件,轻轻放在茶几上:
“看见瑞典那边的颁奖词了吗?‘用数学之美驯服混沌湍流…为聚变之火铺就理性之路’,写得漂亮,但他们都明白,这荣誉的分量,是风洞的验证、是气象模型的提升,归根结底,是你们在黄泽岛点起的那把实实在在的‘火’,烧穿了纸面理论。”
他指的是盘古堆的成功运行,赋予了洛珞湍流理论无法辩驳的实证根基。
“他们问起你的理论如何指向聚变成功,你会怎么说?”
领导看似随意地问,目光却带着考校。
洛珞简单思索了一下:
“太阳的能量也来自混沌的聚变,人类所做的,不过是用方程给它套上理性的缰绳。”
这个回答,既指向他获奖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研究,也巧妙关联了可控核聚变工程的核心挑战:约束狂暴的等离子体。
领导眼中闪过满意,随即看向阴影处:
“说说情况吧。”
秘书向前一步,手里拿着一个薄薄的加密手机,屏幕的光映着他严肃的脸。
他调出一张复杂的航线图投影在墙上:
“专机已经过全面改造,全频段电磁屏蔽,地面到空中无缝衔接,但教授您个人。”
秘书手中递过一个外观普通、仅边缘有细微龙纹浮雕的银质纽扣,递给洛珞:
“请务必随身佩戴这个,任何时候不要离身,紧急防护装置,触发时能定向释放高精度次声波,瞬间瘫痪近距离威胁,给我们争取至少30秒反应时间。”
秘书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
“还有个情况,伏羲堆现在的建造已经到了后期,加上国内电缆的大动作已经愈发难以保密了,现在西方媒体开始集中火力,炒作‘华国能源霸权’,试图制造恐慌和国际压力,这点,恐怕到时候也会有记者借题发挥。”
领导轻哼一声,身体微微靠向沙发背,手指在膝盖上点了点。
“出去一趟,总免不了要面对些杂音,尤其是我们拿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之后。”
他转向洛珞,语气像是在拉家常,却蕴含着力量:
“小洛,记着几件事。”
“第一,技术问题。”领导目光锐利,“比如有人非要纠缠‘龙睛构型’怎么突然就实现了q值跃迁,质疑技术来源。你就大大方方告诉他们,华国的技术突破,每一步都走得正,走得稳。盘古堆的数据就摆在那里,科学规律不会骗人,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是普适的,凭什么只有他们能摸到边?”
他强调的是用科学事实本身回击,而非空洞的口号。
“第二,道德绑架。”
领导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特别是那帮《纽约时报》的笔杆子,可能会翻出我们‘清理太空垃圾’的事,扣帽子说什么‘太空军事化’,别被他们绕进去,你就讲清楚,我们清除的是威胁所有航天器安全的失效卫星,轨道数据、碎片控制效果,都符合国际航天安全准则,洛氏湍流模型预测的精准性反而是最好的证明,这是科学治理,不是霸权。”
“第三”
领导身体前倾,声音更沉也更清晰:
“伏羲堆的事他们如果提了,也不必躲,告诉他们,舟山大乌山岛上的伏羲堆,不是威胁,是礼物,是送给全人类告别能源饥荒的曙光,等它并网发电,一度电的成本比煤电还低三成,让老百姓用上便宜清洁的电,这才是硬道理。”
他说的不是空泛的未来,而是由洛珞亲口向高层承诺过的、基于盘古堆成功后提出的商业化路径和具体目标。
事实上,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即便抛开可控核聚变本身带来的低成本能源,其附加的外交和物质交换价值也是利远大于弊的。
虽然有美俄和欧盟等大把的强国组织,希望能从他们这搞到最根本的技术,或者弯道超车超过他们,但直接放弃,试图以利益交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甚至来“讨好”他们的也是大把存在。
而这一切的目光,此刻将统统汇聚在洛珞的身上。
领导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灯光下拉长,他拍了拍洛珞的肩膀,力道很重,带着托付和信任:
“去吧,让全世界都看看,咱们华国的科学家,是什么风采,十四亿人看着你,等着你带着荣光平安回来。”
他没有提“聚变之火”那样宏大的意象,而是落到了最朴实的期待——平安归来,带着属于他和国家的荣誉。
洛珞握紧了手中的钢笔,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精神一振,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胸前的国徽端正肃穆。
无需更多言语,他对着领导,也像是对着这片土地,郑重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