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443章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第443章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洛珞的这通电话给张云超带来了不小的惊喜,不仅仅是他本人,大部分国人对于诺贝尔奖确实都有种格外不同的重视,张云超也不例外。

而且诺贝尔奖的政治影响是其他任何奖项都没法替代的,抛开那些华裔,这还是首次有着华国国籍的科学家获得这一奖项,这个荣誉远非其他奖项可以比拟。

洛珞其实也很想要这个奖,因此才着急打电话,是想问问张云超,自己这个时间段是否方便出国。

只不过其实无论他打不打这个电话,张云超都会很快知道这个消息,诺贝尔奖全球公布的时间也仅仅比得主收到通知晚一点而已。

2011年10月4日,斯德哥尔摩时间13:00。

瑞典皇家科学院主会议厅的橡木门准时开启,深蓝色丝绒帷幕下陈列六把高背胡桃木椅,正前方讲台镶嵌诺贝尔头像徽章。

全球百余家媒体镜头聚焦空荡的讲台,现场仅余文件翻页的窸窣与摄像机的电流声。

五位西装革履的评委会成员鱼贯而入,胸牌标注各自姓名与职务,主席索尔伯格手持密封信封居中而立。

当评委会主席索尔伯格缓步走向讲台,展开印有皇家科学院徽章的信封时,后排一位胸前别着五星红旗徽章的中年记者——新华社的赵伟,下意识将手指悬在录音笔的暂停键上,掌心渗出薄汗。

过去四年他追踪报道洛珞的诺奖提名,始终与这座奖杯失之交臂的遗憾,此刻化作喉头的紧绷。

索尔伯格轻触麦克风开关,金属支架折射出阵阵冷光:

“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宣布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归属。”

他拆开双层防伪信封时纸张撕裂声通过扩音器放大十倍,好像是给大家拍照的预告,顿时全场快门声骤如暴雨。

“本年度奖项授予华国科学家洛珞博士。”

哐当!

赵伟膝头撞上折迭椅,金属碰撞声让前排的bbc记者皱眉回头。

但他浑然未觉,只是死死盯着屏幕上突然打出的汉字姓名。

耳机里传来后方编辑室新人颤抖的求证:

“赵老师!是、是我们那个洛神吗?”

此刻索尔伯格的声音通过同声传译系统震动着所有录音设备:

“他创立的洛氏湍流理论,彻底重构了人类对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解的理解。”

镁光灯如雪崩般爆发时,委员会秘书展开羊皮纸补充关键判词:

“此理论经风洞实验与气象模型得到局部验证,而真正的决定性证据——”

秘书停顿的这段时间内,快门声陡然密集:

“来自华国黄泽岛的盘古核聚变装置。”

大屏幕同步切换出两组数据:左侧是《数学年刊》刊登的拓扑手术刚性分解引理,右侧则是盘古堆主控台记录的实时波形——高能激光轰击燃料靶丸第303毫秒,湍流涡旋结构完美贴合理论预测曲线。

索尔伯格扶正眼镜宣读标准程序:

“颁奖典礼将于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

路透社记者汤姆森键盘已敲出标题草稿——《东方数学家以人造太阳破解世纪难题》,发送键在话音落定的同时按下。

评委会秘书的判词落下时,赵伟左手正盲打短信,指甲在键盘刻下“历史突破”四个字。

一滴汗沿着他紧绷的颧骨滑进衬衫领口——三小时前国内编辑部还在争论是否要预留头条版面,此刻总编的回复已疯狂震动他的裤袋:

“所有专栏清空!领导办公室来电要简报!”

路透社记者汤姆森敲击笔记本的脆响惊醒了他。

赵伟突然推开座椅起身,三步并作两步冲向走廊。

在猩红地毯尽头,他对着卫星电话大声喊道:

“不是跟进报道!是改写历史的通告!”

喘息间歇,他瞥见玻璃倒影里自己通红的眼眶,竟比当初在人民大会堂报道奥运会时还要滚烫。

转身奔回会场时,撞见法新社记者举着咖啡杯喃喃“26岁的物理奖得主还是电影导演?”——赵伟脚步微顿,嘴角勾起刀锋般的弧度。

让世界看看新时代的华国,他想着,将镜头对准了评委会身后那面首次为华人科学家升起的瑞典国旗。

……

2011年10月4日,19:08。

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李小萌正端坐在演播室内,背景是熟悉的蓝色导播屏,她面带职业微笑,声音柔和地播报着全国的降温趋势。

观众们正吃着晚饭,客厅里弥漫着热汤的香气,孩子们写作业的沙沙声被电视里的柔和语调所覆盖。

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常。

突然,导播室的信号灯急促闪烁。

李小萌耳边传来一声低语:

“李老师,紧急插播!重大新闻!”

她不动声色地微调了麦克风的位置,眼神微微一凝——作为资深主持人,她知道,这种中断只在历史性时刻发生。

导播屏猛地切到一个醒目的红色边框,中央是硕大的诺贝尔奖章图标,旁边写着一行白字:

“紧急插播:华国科学家首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背景音乐瞬间切换成激昂的进行曲节奏,低沉而庄重。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是北京时间19点08分,我们中断正常节目,为您播报一则震撼人心的新闻。”

李小萌的声音突然拔高,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

她双手紧握稿架,指节发白,脸上泛起了激动的红晕——那是一种源自肺腑的喜悦。

“就在今天瑞典斯德哥尔摩时间的13:00整,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我国杰出数学家洛珞教授荣获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她停顿了一秒,深深吸了口气,眼中闪动着泪光。

导播屏配合着切换到了洛珞的个人照片——一张年轻而沉稳的脸庞,正是他在数学大会上领奖时意气风发的影像。

“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象征着人类智慧最高峰的金字塔奖项。”

李小萌的声音转向沉凝的叙述腔调,仿佛在诵读一部史诗:

“自1895年设立以来,它只授予那些真正改变世界观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居里夫人,他们点亮了人类文明的灯塔,而今,这枚耀眼的勋章终于花落华国!”

她的话里带着不可掩饰的自豪,每一个字都敲打在观众心上。

诺贝尔物理学奖,多么遥远的概念啊:它不光是全球数亿学生心中的圣殿,更是国家科技实力的终极证明。

过去一百多年,我们只能仰望那些西方名字;现在,洛珞教授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这份荣耀的名单上,这是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零的突破,民族的骄傲!

李小萌翻动稿纸,语速加快,声音却依然清晰有力:

“诺贝尔评委会指出,洛珞教授的获奖源于他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领域开创性的贡献,他用精妙的数学理论证明了这一流体动力学基石的解存在性与光滑性,这可不是普通的方程,它是研究湍流现象的核心,像风、水、大气运动全都逃不开它的掌控!评委会强调,洛珞教授的理论已被全球多国实验验证——从法国的风洞到气象模型,它正重塑我们对物理世界的理解。”

这才是洛珞的“厉害”之处:年仅22岁就摘得菲尔兹奖时,他用数学的锋芒证明了自己的天才;如今,27岁的他更用这项诺奖,让世界看到华国科学家无需倚靠工程奇迹,也能以纯理性之美撼动整个物理学界。

评语中称洛珞为“21世纪的数学革命家”,他用方程重构了宇宙的图纸——不是靠蛮力,而是靠头脑中的银河繁星。”

李小萌的语调转向真诚的赞扬,她对着镜头微笑,声音温暖如春风:

“此刻,我满怀激动和敬佩,邀请所有观众和我一起祝贺洛珞教授!这位年轻的华国之子,让我们见证了什么叫风华正茂、国士无双,他用智慧将不可能的难题化为可能的钥匙,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的星辰大海里,华国人不再只是追随者,而是开拓者!这不仅是一枚勋章,更是亿万华人的梦想成真。”

此刻bj一户普通的客厅里,饭菜的余香尚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