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品德,当今的海瑞是全天下读书人都无法逾越的一座大山。
随即,沈念翻开第二封信。
第二封信第一页上,海瑞称他写了一篇时政策,但不知是不是不合时宜,便让沈念过目一番,若沈念觉得可行,可将其交由内阁。
这道时政策的名字叫做:《请裁天下冗官冗职策》。
海瑞称,自嘉靖三十年后,大明逐渐显现出五大积弊,分别是:宗室骄恣,庶官臃肿,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财用大匮。
翻译成白话来讲就是:宗室太横,官职太多,官员太惰,边防太差,朝廷太穷。
但随着高拱与张居正两位首辅的新政措施推进,有四大积弊已有所改进,但“庶官臃肿”仍然未曾得到改善。
即,大明官职冗多,官员冗多的问题非常严重。
紧接着。
海瑞列举了当下朝堂冗官冗职的主要特征。
其一,地方官职太乱,重复设官,一职多官,一事多官,程度严重,新政之后,不减反增。
比如:有州府原设通判一员,如今有州府设通判三员,原设县丞、典吏各一员,如今也增至二员、三员。
比如:两淮、山东有巡抚,但又在徐州添设巡抚都御史,乃是典型的一事多官。
比如:山东德州既有兵备分训,又有民兵佥事,职位混乱,使得地方官衙管理无序,百姓徒增烦扰。
……
其二,武官升授太滥,武官添设严重。
比如:朝廷恩荫大臣勋贵时,经常加厂卫、监局等属官职,徒增消耗。
比如:嘉靖时为抗倭,在狼山、金山增设副总兵、参将把总、巡江巡视等,当下这些武职仍然存在。
……
其三,两京增官加员严重。
南京诸多虚职之上,又设副贰佐杂之官,这些官员无所事事,整日以喝茶听戏为乐。
京师六部工部、礼部,兼官甚多,皆配属官,然属官无所事事,终日少有差遣。
……
其四,京师官举荐太滥,事务繁冗。
举荐太滥,指的是京朝官举荐非进士身份的人担任官职,其中最明显的便是举荐举人入国子监、入六部、入翰林院等。
事务官,主要指的是太医院,嘉靖初年,太医院只有一百一十一员,而今已经增至近四百员。
……
海瑞认为官愈多则民愈扰,裁冗职应重于裁冗官。
此举之目的,不是为朝廷节约开支,而是提高朝堂百官做事的效率。
最后,海瑞还对裁掉的官员去处给了建议。
庸鄙、老疾者罢官为民,有能力者送吏部改用;武职传奉官回原卫,文职传奉官令回原籍闲住;技术官员年六十以上乞休……
沈念许久都没有看到过论述如此精细,每条论述之言后都跟着数条事例,且问题与答案列在一块的时政策了。
先不言内容。
仅海瑞这篇文章的精细与结构完整性,就值得朝堂文武百官学习。
……
沈念看罢这篇时政策后,已来到了午门前。
他下马车后,回到内阁值房,又将此事政策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然后长叹一声。
“唉,难啊!要施行此策,将要砸掉多少官员的饭碗啊!”
海瑞此策,意在裁天下官职。
不但有文职还有武职,不但有地方官还有两京官,甚至还有他没直接说,但定然包含在内的内廷官。
这道《请裁天下冗官冗职策》可谓是一道捅天之策。
若依此执行,恐怕除内阁外,各个衙门的官职与官员都会成为被裁革的对象。
其实,张居正任首辅后,一直在做这种事情。
考成法就是整治吏治之法,就清除了诸多冗官,但张居正的力度较小,一年也就撸下来几百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国库财政支出。
而若依照《请裁天下冗官冗职策》执行,那一年至少能撸下去数千名官员,且海瑞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官府的做事效率。
沈念不得不承认,海瑞这道策的方向是对的。
新政改革,吏治为先。
若此策能顺利执行,对新政绝对是大有裨益的,甚至能极快提高朝廷走向盛世的速度。
但是,此举,无疑于捅破了大明官场的天。
势必得罪无数官员。
若依海瑞之言,当下的科道官数量过多,该裁减,这个马蜂窝,谁捅谁倒霉。
另外,户部也有一些该裁革的冗官。
沈念都有些下不去手。
户部官员们刚完成了全国丈田,而今又为一条鞭法而努力,沈念若告诉某位主事,称朝廷要裁减一名主事,你去吏部等待调遣通知吧,这些人能骂死沈念。
沈念想了想,觉得此事虽然不好办,但还是越早办越好,不然官场越来越臃肿,就更加难以控制了。
当即,沈念决定将这份《请裁天下冗官冗职策》交给张居正。
张居正一直想做这件事,但一直都没有想到具体的策略,而今没准儿是一个契机。
……
午后,内阁值房二楼,五大阁臣齐聚一堂。
殷正茂看完《请裁天下冗官冗职策》后,忍不住道:“海刚峰是要将大明官场的天捅一个窟窿吗?有胆识,有气魄,但是……但是做到太难了!”
王锡爵与申时行看完后,则是有些发愣。
二人同时觉得,内阁要做此事,一群京朝官们能闯进内阁将桌子掀了。
不多时。
临时受召的吏部尚书王国光也来到二楼。
此策若执行,自然是以吏部为主力。
申时行将海瑞之策递到他的手里。
王国光很认真地看了一遍,然后喃喃道:“好,真好!真是太好了!”
他嘴上叫着好,但脸上的表情却如便秘一般。
唰!
王国光拱手道:“五位阁老,我觉得此策甚好,值得施行,不过为了保障此策施行的公平性,我建议从内廷官开始,从六部衙门开始,或者从科道官开始!”
“只要五位阁老能解决这三个地方,接下来其他衙门的冗官冗职任务,吏部定然能够完成!”
不得不说,王国光是个老狐狸,直接将锅甩到了五大阁臣身上。
此话一落。
五大阁臣同时给了他一个大白眼。
殷正茂没好气地说道:“这三个地方最难做到,我是没把握!”
“五位阁老都没把握,我就更没把握了!我认为,此策就是镜中花水中月,根本不可行!”王国光瞪着眼,高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