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四百六十四章 崇祯:这一切,都是你的功劳啊!

第四百六十四章 崇祯:这一切,都是你的功劳啊!

沿途各省官员早已接到严旨,需全力保障圣驾安全,并提供一切所需。

因此此次南巡最终的人数绝对超过了十万!

在最后的这几天里,朱慈烺将监国期间需要处理的日常政务委托给了以薛国观为首的内阁,并特别召见了留守北京的几位重臣,做了最后的交代和叮嘱。

其实需要他特别操心的事情并不多,毕竟如今的大明与几年前的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相比,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辽东局势暂时稳定,肆虐多年的流寇已被基本肃清,推广的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初见成效,加上有计划地从海外购入粮食作为补充和储备,各地的饥荒得到了有效缓解。

放眼望去,帝国呈现出了一种久违的、复苏中的平稳态势。

这也正是他敢于和崇祯进行这次意义深远的南巡的底气所在。

虽然大局已定,诸事安排妥当,但朱慈烺心中仍有一丝隐隐的牵挂,如同窗外柳絮般,轻轻挠动着他的心绪。

这牵挂并非源于对朝政或南巡安全的不放心,毕竟有薛国观、李邦华等重臣留守北京,秦良玉、祖大寿、孙传庭等能臣干将各司其职,辽东、西北局势暂稳,他并无太多忧虑。

这份不放心,是关乎一个地方,一个人。

那便是城西的火器研究院,以及主持其事的毕懋康。

想到毕懋康,朱慈烺的眉头不禁微微蹙起。

前些日子,锦衣卫禀报,说是根据在火器研究院附近暗中护卫的锦衣卫校尉回报,毕懋康近来似乎感染了风寒,咳嗽了好一阵子,虽然依旧每日到研究院视事,但精神气色看上去大不如前。

这个消息,让朱慈烺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毕懋康!这可是他科技强军、实现军事代差优势计划中最为关键、几乎无可替代的核心人物!

这位年近古稀的老臣,不仅精通传统工艺,更难能可贵的是思想开明,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极强,且有着极强的钻研精神和实践能力。

燧发枪的改进、标准化生产流程的建立、乃至如今正在攻关的、划时代的后装线膛枪、也就是步枪项目,无不是在毕懋康的主持和亲自参与下推进的。

他是连接朱慈烺超越时代的见识与大明当下工业基础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

他若有个闪失,整个火器研发的进程很可能陷入停滞,甚至出现断档!

这种损失,是再多金银、再高的官位都无法弥补的。

因此朱慈烺当时就派了数位太医前去诊治,虽然太医们都说没什么大碍,但朱慈烺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不行,临走之前,必须得亲自去看一眼,不然实在难以安心。”

朱慈烺心中暗道。

想到这里,朱慈烺不再犹豫,霍然起身,对侍立在一旁的马宝吩咐道:

“备轿,去火器研究院,轻车简从即可,不必惊动太多人。”

“奴婢遵旨。”

马宝躬身应道,立刻转身出去安排。

约莫半个时辰后,一队并不显眼的青呢轿舆在二十余名便装锦衣卫的护卫下,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城、戒备森严的火器研究院大门外。

研究院的围墙高大厚重,门口有顶盔贯甲的京营士兵持械肃立,气象森严。

研究院内的官员显然提前得到了通传,朱慈烺的轿子刚在院门前落定,研究院沉重的大铁门便“吱呀”一声从里面打开。

只见以毕懋康为首,研究院的几位主要官员、大匠师等十余人,早已穿戴整齐,在门内甬道两侧垂手恭候。

为首的毕懋康,身着绯色孔雀补子官袍,头发胡须已然全白,梳理得一丝不苟,但面容确实比朱慈烺上次见他时清瘦了不少,脸色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意与苍白,不过精神看起来尚可,腰板依旧挺得笔直。

在他身后,众官员则身着青色、绿色官袍,品级不一。

见到朱慈烺迈步走进院门,毕懋康立刻率领众人,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却难掩一丝老迈:

“老臣毕懋康,率火器研究院上下,参见太子殿下千岁!”

按照规矩,臣子见储君,需行跪拜大礼。

但毕懋康只是躬身,并未下跪,而他身后的那些官员,则齐刷刷地跪倒了一片,高呼: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这特殊的待遇并非毕懋康倚老卖老,而是朱慈烺早在一年前见毕懋康年事已高,腿脚不便,便特意下过口谕,让他日后见驾,皆可免行跪拜大礼,以示优容。

这道恩旨,足见朱慈烺对这位国宝级技术专家的敬重与爱护。

与此同时,朱慈烺见状连忙快步上前,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虚抬右手道:

“毕爱卿快快请起,诸位也都平身吧,不必多礼。”

待众人起身后,朱慈烺目光落在毕懋康脸上,关切地说道:

“不日之后,本宫便要和父皇南巡,这一去,怕是少则半年,多则一载,临行之前,心中总有些放不下,便想着再来研究院看看,也来看看毕爱卿和诸位。”

众人闻言,脸上都露出感激之色,纷纷表态:

“殿下放心!研究院一切事务,臣等定当尽心竭力,绝不敢有丝毫懈怠,断不会出任何岔子!”

“有诸位此言,本宫便安心了。”

朱慈烺含笑点头,随即很自然地与毕懋康并肩而行,向研究院内走去,其余官员则恭敬地跟随在后。

研究院内,与几年前初创时的简陋相比早已是天壤之别。

高大的作坊鳞次栉比,里面传来有节奏的金属敲击声和工匠们的吆喝声。

道路以水泥铺就,干净整洁。

各处要害位置都有士兵站岗巡逻,管理井然有序。

空气中弥漫着煤炭、金属和油脂混合的特殊气味。

朱慈烺一边走,一边满意地微微颔首,这里已经初具近代化工业研发机构的雏形了。

他与毕懋康走在最前面,稍稍落后半步,以示对长者的尊重。

随后他侧过头,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担忧问道:

“毕爱卿,本宫听闻前些时日你感染了风寒病了一场?如今身体可大好了?”

毕懋康闻言,花白的眉毛动了动,脸上掠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感动。

他没想到太子日理万机,竟连自己偶感风寒这等小事都记挂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