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灭门大案
忆苦大会的最后,古宣再次上台,作总结陈词。
“要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敌人是谁,我们的朋友又是谁!”
“我们的敌人很强大,也很凶残,他们盘踞在这个国度身上已经数千年,根深蒂固,盘根错节!”
“他们是门阀,是世家,也是黑帮,是土匪!”
“他们还是披著人皮的狼,是吸血虫,吸著大多数人的血,自己却脑满肠肥!”
“如果我们不起来做斗爭,那么我们的后代子子孙孙,將將世世代代受这样的压迫,永无出头之日。”
……
古宣的话,有一些乃是出自之前“大同会”秘密刊印流传的那几篇文章。
在场的一眾禁军士卒中,有一部分是看过那些文章的。
而今再一次听到这些话,又结合自身与他人的经歷,不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大周王朝內,那些绵延数百上千年的诸多大家族,细想起来,与黑帮、土匪其实並没有太多差异。
族长就是首领,家法就是帮规,成员就是一大家子的血缘结合,人多势眾,荣辱与共,形成强大的力量。
而他们不光生產黑社会,族中读书人也是人才辈出,好多都在朝中做官。
有钱、有人、有权,他们自然暴力垄断了大周境內的诸多资源、行业,形成了事实上的一个个独立小王国。
诸如矿山、漕运、行业等等,各种欺行霸市。
如此一来,普通百姓如何与他们对抗?唯有被压迫、被欺凌的份!
甚至,连王室都沦为了附庸!
司马家族就是这些门阀世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若不是古宣的到来,司马尚的篡位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了。
届时,以司马家族广泛联盟诸多门阀的尿性行为,大周王朝將彻底沦为世族们的乐土、百姓们的地狱!
而这一点,古宣也在总结陈词中,略有阐述。
这样的未来一角,光是想一想,都不禁让禁军士卒们不寒而慄!
也就是在这一刻。
他们才真正地深刻理解了,司马家族若是篡位成功的恐怖,以及那严重的后果!
所谓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会。
又或者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参加这次忆苦大会的禁军士卒们,基本上都是出身寒微,要么也是羽林孤儿,都或多或少地经歷过这世道的苦楚。
也就是通过这一次,他们才突破了听过几篇文章之后的粗浅感想。
而去真正地理解,为什么周王陛下要在军中推广“大同会”,要推动大家去识文断字。
是的,到了这种时刻。
几乎每一位士卒都基本可以想到,推广“大同会”的那个人,正是他们眼前的周王陛下。
儘管这一切显得有些匪夷所思,但这却是事实。
而古宣在讲话中,也提及了一些方法论。
“对抗强大的利益集团,通常需要一个同样或更为强大的组织。”
“我们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我们的头顶上,有三座大山,一曰羯族,一曰门阀世家,一曰犬戎族。”
“这第一个,我已经大约解决了,而后两个,就要靠与大家一起努力了。”
……
事实上。
这忆苦大会的真正组织者与执行者,乃是禁军中的“大同会”核心成员,包括参谋团等。
而举办之初,他们对这种形式的大会,还是充满著疑虑的,甚至怀疑其作用。
但等到这第一次忆苦大会在东园禁军举办成功之后,他们才真正认识到了其厉害之处。
有了成功的经验。
第二次、第三次也自然而然地在南、西、北园禁军中开展了起来。
出於某种考虑,古宣並未参与此后的忆苦大会,而是由核心心腹代替他总结陈词。
或许效果略有降低,但那些道理是相通的。
而另一方面。
朝野之中,还是慢慢发现了禁军中的这些动静。
因即便古宣已经尽力將禁军系统打造为一个独立王国般的存在,但近在京畿,纸还是包不住火。
一时之间,整个朝堂上下,犹如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大朝会上,诸多大臣如不约而同一般,都要求彻查禁军系统,尤其要揪出元凶。
原本说来,他们都代表著不同的门阀派系,彼此间很不对付,而今却罕见地眾口一词起来。
更有一部分极为精明的文臣,表面上是在不冷不热地在附和,实则是在冷眼旁观。
他们都是门阀子弟中的精英人物,早已隱约从禁军系统的变化中,察觉出了什么。
同样的,还有一些身材雄壮的老將,站在群臣之中,同样表面上看起来是在隨声附和,其实眼眸中也是明灭不定。
他们也是诸世家在军队中的代言人,不过这些时日以来,都被古宣以各种手段或是閒置,或是驱离出禁军核心了。
之所以冷眼旁观,是因为他们都敏锐地感觉到,禁军中的这些变化,很有可能就是周王陛下的缘故。
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无论古宣如何想尽办法拖延、搞混朝局等,都难以完全遮掩住的。
能够拖到现在这一刻,已经是他费尽苦心的结果了。
而之所以,这些精明的文臣武將並没有联合起来,朝古宣发难,原因主要是有两个。
第一,儘管有所揣测,但他们还是並不知道古宣真正想要做到那一步,否则若是知道的话,他们会不顾一切地刺杀古宣。
第二,时机未到,他们彼此间也各有矛盾,短时间內难以彻底联手。
而古宣高坐於王座之上,依旧还是摆出一个不知情的样子。
只要一天没有彻底撕破脸皮,他就一天保持这个姿態,为的就是最大可能地拖延时间,给自己的基本盘发育爭取时机。
故此。
他还是如上次一样,明面上同意群臣的要求,下令由兵部、刑部联合组织一个调查团,去“彻查”禁军中的有关人员。
但事实上。
这个所谓的调查团,光是组织人选、经费审批等,都是能拖则拖,能省则省。
且古宣还往里面掺沙子,引导各种爭吵,极儘可能地拖延。
这就是他身为周王陛下的优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