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周瑜能精准地把握时机出现,下次呢?若是自己再次陷入困境,孙坚是否还会出手?
亦或是……会趁机提出更苛刻的条件?未来与东吴的博弈,恐怕会因为这次“倚仗”而平添几分变数。
“绝不能将希望寄托于他人之手!”
顾如秉攥紧了拳头,一股强烈的紧迫感涌上心头。
这次新都保卫战,虽然侥幸惨胜,但也彻底暴露了他目前最大的软肋——兵力!
特别是经过连番血战、堪当大用的精锐部队,折损实在太严重了!
若不是最后关头姜维灵光一闪的突袭,后果不堪设想。
他立刻转身,对紧随其后的鲁肃沉声道。
“子敬,立刻以八百里加急,传令后方各州郡!命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紧急征调所有可用的预备兵员,火速送往益州前线!告诉他们,前线危若累卵,若有延误,军法从事!”
“诺!”
鲁肃深知事态紧急,连忙应下。
顾如秉沉吟片刻,又补充道。
“另外,以我的名义,再给孔明写一封密信。告诉他,益州这边,我已经快撑到极限了!新都城破,兵力枯竭,若曹操卷土重来,后果不堪设想!
让他无论如何,必须尽快解决荆州那边的麻烦,哪怕暂时放弃一些次要地盘,也要尽快抽调主力回援益州!我这边,需要兵力,更需要时间!”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段残破的城墙上,眉头紧锁。
新都城经过连番大战,尤其是那段被轰塌的城墙,想要在短时间内修复如初,根本是痴人说梦。
失去了坚固城防的庇护,仅凭手中这些残兵败将,如何能抵挡曹操下一次可能更加凶猛的进攻?
“必须主动出击,不能坐以待毙!”
一个念头在他脑中闪过。
他想到了还在五城驻守的魏延。
“传令给魏延!”
顾如秉对传令兵吩咐道。
“命他务必确保五城及后方粮道的绝对安全!在此前提下,准许他视情况,分派部份铁浮屠或燕云十八骑,组成精锐的机动小队,不必固守一城一池!
给我想办法渗透到曹操的后方去!袭扰他的粮道,打击他的巡逻队,制造混乱!
总之,不能让曹操安稳地消化绵竹,更不能让他顺畅地调兵遣将!我们要用不断的骚扰,来换取宝贵的喘息和重建时间!”
在顾如秉的构想中,魏延麾下那支兼具重甲冲击与轻骑机动的混合部队,若是运用得当,将成为插入曹操腹地的一把尖刀,足以让曹军后方风声鹤唳,从而牵制其大量的精力。
安排完这些,顾如秉的脑海中又不自觉地浮现出那个年轻而坚毅的面庞——姜维,姜伯约。今日之战,若非他敏锐地洞察到曹军侧翼的破绽,并果断请缨出击,恐怕新都城此刻已然易主。
这份临阵的机变、过人的胆识,以及那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都让顾如秉欣赏不已。
“如此良才,若不能为我所用,实乃一大损失!”
顾如秉心中暗叹。
如今益州与荆州两线作战,麾下大将如张郃、邓艾、钟会等皆已疲于奔命,关羽、张飞等顶尖战力更是需要时刻提防蓬莱可能的反扑,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灵活应变的将领实在太少了!
若有姜维和郭淮这等新生力量能够真心归附,无疑将极大缓解他用人捉襟见肘的压力。
然而,他与姜维有约在先,只有三次出手的机会。
五城之战用去一次,今日新都侧击又用去一次……如今,只剩下最后一次了!
顾如秉缓步走下城墙,朝着临时伤兵营的方向走去。
他知道,姜维和郭淮在方才的突袭中也受了些轻伤,此刻正在那里处理伤口。
远远地,他便看到姜维正坐在一个木箱上,军医正在为他手臂上一道不算太深的刀伤上药。
年轻的将领紧咬着牙,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但眼神却依旧明亮,正与身旁的郭淮低声讨论着方才战斗的细节。
顾如秉挥退了想要通传的亲卫,静静地走了过去。
“伯约,伤势如何?”
顾如秉的声音温和,带着关切。
姜维和郭淮闻声,连忙想要起身行礼,被顾如秉摆手制止了。
“皮外伤,不碍事,劳殿下挂心了。”
姜维恭敬地回答。
顾如秉看着他手臂上那狰狞的伤口,又看了看周围那些或躺或坐、伤痕累累的士卒,长长地叹了口气,语气中充满了真诚的感激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
“今日若非伯约你洞察战机,与郭将军奋不顾身,率青龙校刀手直插敌肋,我新都数万将士,恐怕皆要葬身于此了。
此战,你当居首功!”
姜维连忙谦逊道。
“殿下谬赞了。
此乃末将分内之事,更何况……此乃维与殿下约定之内的第二次出手,分所应当。”
听到“第二次出手”和“约定”这几个字,顾如秉的心微微一动。
他目光深邃地看着姜维,语重心长地说道。
“伯约啊,约定是约定。
但孤欣赏的,是你这份才华,你这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
如今天下崩乱,诸侯割据,百姓流离,正是需要像你这样年轻有为的俊杰挺身而出,匡扶社稷,还天下一个太平的时候。”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低沉,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诚恳。
“孤知你心中有顾虑,或许还对旧主有所念想。但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顺势而为,择明主而事,方不负平生所学。
孤不敢自比古之圣贤,但求贤若渴、扫平奸佞、安定天下之心,天地可鉴!
这最后一次约定之后,孤希望……你能真正留下来,与孤,与这满城期盼安宁的将士百姓,共创一番事业。如何?”
他的话语没有强迫,只有殷切的期望和真诚的邀请,目光灼灼地等待着姜维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