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这是朝廷与南洋之间的纽带
当李彬听到属下匯报,说那艘熟悉的远望號出现在新斤府河口的时候,顿时惊喜起来,立刻带人前往河口迎接,並很快见到了汪大渊等人。
“汪先生这是从何处而来?自前年南洋一別,我就听说先生准备前往黎洲,如今一晃两年过去了,始终未能再次听到先生和远望號的消息,现在突然就来了,还真是让在下惊喜万分啊。”
新斤府的码头上,只有汪大渊和陈友谅,还有王纵和几名士卒上了岸,张潮则是带著其他人继续待在船上,並时刻保持戒备。
汪大渊见李彬亲自来迎,这才笑著说道,“原来是李站长,我和远望號確实刚从黎洲回来,前年腊月於南洋一別,我先是於次年春季回国,上半年五月下旬受陛下派遣出海,去大洋彼岸寻找黎洲,没想到这一去就是近两年。
“不过赖陛下洪福,吾等幸不辱命,总算找到了陛下所需的那些东西,今岁九月初,我率远望號返航,歷时近两月之久,终於回到南洋。
“其实我们前几天刚刚在吕宋群岛南端的宿务停靠一次,听那里的华人商贾说了些国內的消息,那商贾说如今大明已经收復了漠南、燕云和辽东,南方沿海的福建、两广、琼州也都被收回了,可有这回事?”
李彬闻言当即点了点头肯定道,“確实是这么回事,先生出海的那年,你们五月出发,陛下九月就发动了北伐,不仅成功收回北方半壁江山,就连大都的虏酋和元虏朝廷也被陛下一网成擒,元帝妥雚帖穆儿还被陛下抓回建康,封了个昏徳侯。
“今岁夏初,陛下又发兵南方数省,福建和两广,以及四川行省,也被收回,如今除了西北以及云南一些地方还未收回外,其他故土都被收復的差不多了。
“如今汪先生又带著远望號从黎洲归来,又是大功一件,若是让陛下和朝廷知道,加上今年的多方大捷,这就是双喜临门了,在下可是要先在这里恭贺先生高升了。”
李彬说著便主动拱手贺喜道。
汪大渊却摆了摆手,“这点微末之功不算什么,我也只是跟陛下学了点皮毛,听命行事罢了,贺喜的事先不提,我还听说陛下在福建清理色目人和外藩淫祀,现在连苏禄国的贸易都停了,这又是怎么回事?李站长可否清楚。”
“確有此事。”李彬点点头当即道。
“其实这也怪那些色目人咎由自取,尤其是福建泉州的那些波斯人,这些傢伙不仅跟韃子沆瀣一气,对抗天兵,还妄图割据福建,屠戮汉人,用夷代夏,毁我中华道统,陛下一怒之下,就派大军顺便把他们都杀了,连带福建那些淫祀也一併清理乾净。
“汪先生经常出海,应当知道这南洋及波斯的海贸,以前多是那些泉州的色目人把持,如今这些色目人被清理一空,海贸生意受到打击再正常不过。
“但是这样的局势不会持续多久的,我已经收到了朝廷的消息,陛下要重建海贸,还要打造新的航线,上个月朝廷已经发了公文,这件事最迟明年风季来临之前就要办妥。”
汪大渊闻言有些惊讶,“这么著急?”
“嗯,不急不行啊,陛下是个做大事的人,这想做事就免不了要钱,而海贸的关税又是个大头,前宋时仅广州、泉州两个市舶司的关税,就占朝廷財政总收入的两成,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如今国家初立,朝廷又连续两年南征北战,好不容易收復了那么多土地,现在正是缺钱的时候,因此这海贸的事当然拖不得,陛下一力支持,朝堂诸公自不敢忤逆圣意,这办起来自然就快了。”李彬当即解释道。
“原来如此。”
汪大渊恍然大悟,他总算对如今国內的情况有了个大概的了解,於是当即再次问道。
“我还有一事想要请教,不知广州现在局势如何,我若率远望號去广州停泊,会不会遇到危险?”
李彬闻言一愣,“先生要去广州?”
他左右看看,当即再次说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先生蹈海万里,远来辛苦,何不让大伙上岸休整休整,咱们去岸上慢慢说?”
汪大渊立刻摆手拒绝道,“不必了,我们不会在这里久待,在你这稍作补给,最迟今日就要走,多谢李站长好意。”
李彬顿时惊讶道,“这么著急回去吗?”
“呵呵。”汪大渊敷衍的笑了笑,“这些士卒水手都跟著我出海近两年了,现在已经到了南洋,眼看著就到家门口了,大伙都想家想的不行,李站长也应该知道近乡情更切的道理,我也不好让他们在这里久留啊。”
其实汪大渊的真正理由,是船上那两百多吨,价值上千万两的金银,之前在美洲的时候,他还不用太过担心,那边都是野人,也不知道金银的价值,海上也没什么敌人,土著也造不出大船,可到了西太平洋这边就不一样了,这边邦国林立,南洋海盗又多。
再加上船上还有上千万两金银的財富,一旦消息泄露,遭到有心之人的围攻,仅凭一艘武备稀鬆的远望號,搞不好真的栽在这里,到时候他怎么跟鲁锦交代。
因此他都只带了几个人下船,还让张潮带人留在船上时刻戒备,就怕有人打他们这一船金银的主意,汪大渊自己就更不敢在南洋久留了,要不是为了获取国內的消息,好规划后续的航线,他连新斤府这边都不想来。
“哈哈,近乡情更切嘛,这道理我懂,那不知先生都要什么补给,我先让人给你们准备著,然后咱们再慢慢说?”李彬也不深究,当即说道。
这下不等汪大渊说话,旁边的王纵就咽了下口水问道,“有大米吃吗,我们船上的兄弟都一年多没吃过米了,再不尝尝就忘了米是什么味儿了。”
“哈哈哈哈,那你可算问对人了,我这里別的不多,就稻米管够,新斤府这边热是热了点,但是稻米可是一年三熟啊,今天让你们敞开肚子吃,能吃多少吃多少!”李彬当即爽快的说道。
“誒,还是悠著点,大家快一年没吃米了,一下子吃那么多小心吃坏肚子,咱们接下来还有事做,稳妥为要,还是等回国之后再好好休整吧,今天先掺著土豆玉米吃一些,慢慢適应一下,以免水土不服,水也要烧开了再喝。”汪大渊当即摆手提醒眾人道,言语之中谨慎之意十分明显。
啪一声,王纵一拍脑门,当即反应过来,“唉,看我这脑子,这离家近了反倒变蠢了,嘴一馋就差点忘了正事,还是使君说的是。”
远洋航行最忌讳的就是饮食突然变化,万一整出个水土不服,到时候全船人一起拉肚子,哦嚯,接下来就什么都不用干了
李彬闻言也没说什么,不过他听到汪大渊的话,当即好奇问道,“汪先生,你们真找到那什么土豆和玉米了?”
“当然,不仅找到了,我们这一年来就靠吃这东西活著呢,王大副,一会你去给李站长取些玉米土豆过来。”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