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奇才!真乃奇才!”

“沈家出了条真龙啊!”

“此子前途,不可限量!”

傅少平沈墨在一片赞誉声中,依旧神色平静,只是对着祖父和李文山等人躬身一礼:“小子妄作,贻笑大方了。”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沈墨”这个名字,将不再仅仅被视为沈家的天才继承人,而是以其独特的、充满“道韵”的画风,正式登上江南,乃至整个王朝的艺术舞台。

他的丹青叩道之路,以此为契机,掀开了全新的篇章。笔墨通神,或许并非虚言。而他,将沿着这条路,继续探索下去,直至触及那艺术与大道交融的终极奥秘。

退思园雅集一鸣惊人之后,“沈墨”之名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江南文坛。他那幅被李文山盛赞为“意在山水中,心超物象外”的《桃源意境图,被无数文人墨客反复提及、临摹、品评。有人惊叹其笔墨间蕴含的磅礴气韵与空灵意境,誉其为“少年宗师”;也有人质疑其背离传统,过于追求“奇”“险”,难登大雅之堂。

然而,无论外界毁誉如何,傅少平沈墨的心境却并未受到丝毫影响。他依旧每日在沈家书斋中,于完成家族功课之余,继续他那更为深邃的“道韵丹青”探索。

雅集归来后,祖父沈周将他唤至书房,屏退左右,目光复杂地看了他许久。

“墨儿,”沈周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那日之画,祖父看了,心中亦是震撼。你的路……似乎已与沈家传承,有所不同。”

傅少平垂首静立,没有辩解。

沈周长叹一声:“我沈家书画,传承数代,讲究的是法度严谨,意境含蓄。而你之画,气势外放,直抒胸臆,更重‘意’与‘神’,近乎于……道。”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傅少平,“告诉祖父,你可是另有际遇?或是……心中另有所求?”

傅少平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坦然:“回祖父,孙儿并无特殊际遇。只是觉得,笔墨不应仅为状物摹形之工具,更应是抒写心胸、沟通天地之桥梁。孙儿作画时,常感心与笔合,笔与墨融,仿佛并非孙儿在画,而是借孙儿之手,将心中所感、天地之理,自然流淌于纸上。此中乐趣,远超单纯临摹前人。”

他没有提及轮回之秘,只从艺术感悟的角度阐述,却恰好切中了“道法自然”的精髓。

沈周闻言,沉默良久,眼中神色变幻,最终化为一声释然的轻笑:“好一个‘心与笔合,笔与墨融’!看来,是祖父着相了。画道无边,岂能固守一隅?你能有此悟性,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是你的造化,也是我沈家之幸!只是……”他语气转为严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年纪尚轻,锋芒已露,日后更需谨言慎行,潜心修持,莫要辜负了这份天赋,也不要……引火烧身。”

“孙儿谨记祖父教诲!”傅少平郑重行礼。他知道,祖父这番话,既是认可,也是保护。

有了祖父的默许甚至支持,傅少平在艺术探索上更加从容。他开始系统地将自己对“道”的理解,融入不同题材的创作中。

他画山水,不再追求具体的某山某水,而是捕捉山水的“魂魄”——山之厚重仁德,水之灵动智慧,云之变幻无常。他笔下的山川,仿佛拥有呼吸与脉搏,观之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力与和谐。

他画花鸟,也不再局限于形态的逼真,而是表现其生命的状态——梅之傲骨凌霜,兰之幽谷自芳,竹之虚心劲节,菊之隐逸淡泊。他画中的生灵,充满了灵性与人格化的魅力。

他甚至开始尝试创作一些纯粹表达抽象理念的画作,如《阴阳、《轮回、《刹那等,以极简的笔墨,勾勒出蕴含哲思的图式,虽大多数人看得云里雾里,却能在少数有缘人心中引发深深的共鸣。

他的画作,开始形成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道韵丹青。这种风格超越了技法的范畴,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表达与共鸣,画中蕴含的“气”与“意”,往往能直接影响观者的心境。

求画者络绎不绝,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文人雅士,都以能得到一幅“沈墨真迹”为荣。傅少平并未因此而滥作,他惜墨如金,每作一画必心有所感,使得他的作品在市面上愈发珍贵。

名声带来的不仅是追捧,也有麻烦。一些保守派的画坛耆宿公开撰文批评他“离经叛道”、“故弄玄虚”。更有甚者,某些权贵试图以势压人,强索画作。但这些风波,或在沈家的人脉斡旋下,或在傅少平自身超然物外的态度下,皆悄然化解。

傅少平对这一切外界的纷扰置若罔闻。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对丹青与大道的融合探索中。他能感觉到,随着“道韵丹青”的日益精进,他的心神力量似乎也在缓慢增长,与这方天地的联系也愈发紧密。笔墨之间,仿佛真的能牵引一丝微弱的天地之气。

这一世,他虽不修法力,不练神通,却在这方寸宣纸之上,开辟了一条独特的修心悟道之路。

这一日,他应一位潜心向佛的居士所请,绘制一幅《心经意境图。他并未画佛像或寺庙,而是以虚空为境,以笔墨为引,绘制了一片无垠的、仿佛能容纳一切的宁静与空明。画成之时,他心有所感,提笔在画角题下一行小字:

“非色非空,即画即心。”

这八个字,既是他对《心经的理解,也是他对自己“道韵丹青”的总结。

画作送出后不久,那位居士派人送回一份厚礼,并附言称,观此画时,竟心生禅定之感,往日躁动的心绪得以平复,对其修行助益极大。

傅少平闻言,只是淡淡一笑。

他知道,自己的路走对了。丹青之道,亦可通神。(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