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生人于世,天地有我,抗志高节!人又岂能将自在身心囚于贫贱、卖与富贵、屈从威逼。
但现实面前,又几人能承载此中之志、承担此中之节更不惭不愧为人的一己本心……
何谓天人师?
天本美好如意的寄托,人本天地钟毓之独灵。
可那美好如意,只代代神话,
而独灵之人,亦万类痴愚丑恶的极至吧?
人若有存美好,谨遵本心本性不作诸恶,奉行众善,并于中自净其意,不但堪为世人楷模,假如真有神仙,想必也定会从天而降为之五体投地的吧,可千百年来,世间又几多天地共仰之人呢?
人的美好之心,
人的独灵之性,
人的丈夫意气及为天地立德的壮阔理想,或人皆有存的吧,但又几人于中冰鉴且于中有所成就呢……
佛者觉也,此觉不仅是于诸法本相穷原竞委之明,或更在生命之志的清醒筛择及人生得失的竭力存真吧?
“米熟也未”过程之中的去壳吹糠与人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并由此成就一己人生更生命的至真至正,或也有相通相近的道理吧……
或许,
人只有洞然了万法寂灭之中人无住无得本净的心性,才能将一己小我完完全全融入这不生不灭永恒美妙的世界?
或许,
人只有因之彻底净除了身心里外一切患得患失之杂,才能真正显现并不遗余力去成就人心比天地还要更广阔,比时间还要更久恒的纯正纯净那美好的愿境吧?
而此中丈夫之立,天人师之尊,更成佛之谓那名异实同的自我超拔,或就在真正“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了,因为非此洞彻,便不能有人矢志不移的百折不挠和生命的旷达洒脱非此敞亮,更难有无量的视野,无量的襟怀吧……
仍以释迦摩尼面对比一己生死更重更难的灭国灭族那不可思议的抉择来说,
假若没有其“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的透彻更于中悲天悯人的恢宏信念,至多一国家民族的英雄而已,之中又何来人间丈夫的担当,天地之师的德行及佛之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成就呢?
所以,
人悟与不悟,彻与不彻,更临人临事的态度、担当和境界,还真有一个“米熟也未”的天大问号及天壤之别了吧?
所以,
五祖于人虽从一开始就有所认定,但真要传法且于其实实有寄非常之望时,那“亦未见性”之苛,“米熟也未”之究也顺理成章了吧?
当然,人到底见性也未,米熟也未,不仅在其反躬自问,且也有待进一步的勘验了,五祖那三声杖击暗示今晚三更相见,或也有存之中的分晓吧……</n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