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新一批物资已经到港,正在装卸。”
戚继光大帐里,中军进来通报收到的最新消息。
“尽快按计划分送各堡寨,押运的时候务必小心,这次有许多火药和朝廷下拨的火器,决不允许有失。”
戚继光放下前方的战报,从中军手里接过军报,快速吩咐道。
其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打仗消耗的不仅仅是弹药,武器的损耗也是极大的。
古代大量使用冷兵器,在经过一场大战过后,许多武器往往都会出现无法修复,至少短期无法修复的致命伤,这个时候就只能更换。
而到了热武器时期也是如此,观众只看到屏幕上永远都打不完的子弹,但是却不知道每到战前枪械必须保养,许多如枪管这样的零件都必须更换,而更有甚者,可能枪械需要完全更换。
其实只要稍微注意就会发现,现代战争中,往前方补充的军火,往往都包括武器弹药就是这个道理。
枪械上一个小小的零件,比如弹夹的卡笋损坏,往往就让枪械无法正常使用。
而古代,受限于材料和铸造技术,火器的损耗也更大,所以明朝在最开始把火器的打造直接分散到各卫所。
但是在全国统一,朝廷制度完善后,火器制造被收归两京,地方上匠户只能简单维修火器。
而两京在工部和内廷的督造下,火器的制造从未停止,不断更换下发的火器,就是这样。
每年各地军营上报毁损的火器,兵部都要及时统计,下拨补充。
所以,戚继光在看清军报上记录的物资清单后,果断下令马上下拨。
真打起来,再让给堡寨上报损毁,然后补充,火器到位时,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先把火器下发到堡寨,损坏了他们直接就可以进行更换,可以让堡寨的防御力量更加强大。
而且,戚继光也不是甘挨打不还手的人,所有堡寨防御坚固的前提下,分清倭寇兵力的虚实,他会选择主动出击,先击垮实力最弱的倭寇,再逐渐完成对其他方向倭寇的反击。
这些,都需要在前线囤积大量的物资,这样大军转移时就可以轻装上阵。
其实,这和美军后世在各地建立海外基地,存储大量物资的道理一样,都是为了就近获得补充,只需要通过空运等最快捷的方式,把人送到位就行了,而不用考虑体积庞大、份量超重等客观问题。
“大帅,这次随行的还有一千神机营官兵,说是训练装备最新式的虎蹲炮,可以快速换弹,和佛朗机炮发射方式类似。”
那中军站在那里并没有接受戚继光命令后马上出去传令,而是提醒道。
“哦,佛朗机炮和虎蹲炮结合?”
戚继光微愣,随后意识到什么。
他对这两种火器都不陌生,虎蹲炮还是他看着九江卫铁炮改造而来,因为他嫌九江卫铁炮笨重,制造麻烦,属于“偷工减料”,只保留炮管那种。
九江卫搞出来的铁炮,一开始他还很惊叹,可是后来才也意识到他们铸造这玩意儿的目的。
八成就是贪了原来火炮的铜料,用更加便宜的铁炮代替。
不过这和他没关系,只要火器好用就行。
好吧,其实受其影响,戚继光之后也把朝廷兵库里堆积的老实铜炮都划拉到自己手上,然后让人铸造虎蹲炮代替。
戚继光来钱的路子很多,早期剿倭获得的奖赏,还有剿倭的缴获,以及其他一些来路,都让戚继光过手的银钱堪称海量。
那时候胡宗宪手里是真有银子,江南半壁的税银,大部都落在他的总督府里。
这些银钱,需要合理的方式在账目上转一圈,也就是支出去才能变成私钱。
而戚继光,无疑就是一个走账的好工具。
战功有,而他要做的就是稍微把戚继光拿走的悬赏涨上两三倍,戚继光二话不说也会签字画押。
所以,胡宗宪很支持戚继光,因为戚继光真的很听话。
这样听话有能干的将领,那个统帅会不喜欢。
而戚继光过手这么多银钱,除了许诺士卒的奖赏外,自己还有许多,除了满足自身需要,那就是送礼。
戚继光的带兵能力,有目共睹,而他的钻营能力,也是这个时期大明朝最顶尖的。
有军功又能钻营,不管是胡宗宪还是张科,亦或者其他人,都是对他器重有加。
至于到最后,他是败在党争上,因为他最后的靠山倒了,而没及时找到新靠山保他。
至于佛朗机炮,这东西的射速给他印象太深,是车营主要的重火力输出工具,不管是车营还是步营,亦或者骑营,各种型号的佛朗机炮都是主要的火器。
现在听说京师把虎蹲炮和佛朗机炮结合,他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
只是,他不明白,虎蹲炮已经足够短小,因为要求能抬动,实现在战场上的快速机动,如果加长了虎蹲炮,虽然射速提高了,可战场上能够发挥的作用也小了,因为移动不方便。
这样的虎蹲炮,他是不会要的。
当然,搬到城墙上作为防御武器,只要不是野战,也可以有。
“传令亲兵队集合,我马上去码头看看。”
戚继光要亲眼看看朝廷捣鼓出来的新式虎蹲炮是个什么玩意儿,到底能不能用。
他不是没考虑过虎蹲炮使用佛朗机炮的发射方式,这样近距离只要虎蹲炮能够打两轮,别看只是多打一炮,可近距离霰弹的扫射,杀伤力会有多大,其实想想都知道。
因为做不到,所以他只能把虎蹲炮当做消耗品,大量铸造,反正这东西难度不大,相比佛朗机炮也便宜许多。
于是,中军大帐传出命令后,很快就有百余名亲兵牵马出现在军帐外。
不多时,戚继光收拾了面前的军报,就大步走出营帐,从亲卫手里接过马缰翻身上马,向着码头疾行而去。
中国地区其实并没有地势优越的良港,只是几个渔村码头。
不过明军在抢滩登陆后,很快就对这里进行扩建。
虽然依旧影响大军和物资的装卸速度,但总算是可以停靠数艘大型福船。
集中人手,一船船装卸货物,进度也还可以。
此时,码头上明军官兵就监督着雇来的倭人劳工从事繁重的搬运工作。
吃得少,活儿干的好,倒是让明军少了许多麻烦。
戚继光到达码头,就看见一箱箱货物已经被搬下船,整齐的码放在码头后的空地上。
经过清理后,这些物资就会被发送到各地营寨储存起来。
看到远处一队神机营将士正席地而坐休息,他当即打马过去。
戚继光在京营呆过两年,所以他甫一出现,带队两名的游击就慌忙起身。
他们的动作,也让其他神机营将士纷纷起身。
戚继光的铁甲在那里放着,明军将官甲胄也是等级分明,这些人自然识的。
“末将王臻(徐翰)参见大帅。”
两人待戚继光近了,齐声大喊道。
“是你们,这就是这次来的一千神机营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