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按时吃药,“李医生叮嘱道,“如果再发烧,立刻送来医院。“
“好的,谢谢李医生,“许思远说道。
秦渊付了医药费,又给翠花买了两双鞋——一双给她自己,一双给小梅。翠花拿着崭新的鞋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叔叔......“她想说谢谢,但话到嘴边又不知道怎么表达。
“穿上试试,“秦渊温和地说道。
翠花小心翼翼地穿上鞋,那是一双粉色的运动鞋,虽然只是普通的款式,但对她来说已经是天大的礼物了。
“合适吗?“秦渊问道。
“合适,“翠花点头,眼泪又流了下来,“太合适了。“
她在原地走了几步,感受着鞋子的包裹,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是秦渊见过的最纯真、最开心的笑容。
“谢谢叔叔,谢谢叔叔,“翠花不停地说着。
天已经完全黑了,张师傅开车把两姐妹送回石头沟村。秦渊和许思远也跟着一起去,想看看孩子们的家是什么样的。
从县城到石头沟村,开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越往里走,路越崎岖,最后连像样的路都没有了,只能沿着坑坑洼洼的土路颠簸前行。
“石头沟村是这一带最偏远的村子之一,“张师傅说道,“全村只有三十几户人家,年轻人大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
车灯照亮了前方的黑暗,两边是茂密的树林,偶尔能听到夜鸟的叫声。
终于,前方出现了零星的灯光。
“到了,“张师傅说道。
车子停在村口,秦渊下车环顾四周。这是个典型的山村,几十栋低矮的土房子散落在山坡上,有的房子甚至还是茅草顶。没有路灯,只有几户人家的窗户透出微弱的灯光。
翠花带着他们走向自己的家。那是一栋很小的土房子,墙壁斑驳,屋顶的瓦片有几处已经破损了。
“爹!“翠花推开门,“我回来了!“
屋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黝黑瘦削的中年男人冲了出来。他看起来四十出头,但饱经风霜的脸让他显得更老。
“翠花!你死哪去了!“男人的语气很急,“你知不知道我找了你一整天!“
“爹,对不起,“翠花低下头,“我...我带小梅去看病了。“
“什么?“男人这才注意到被许思远抱着的小梅,脸色变了,“小梅怎么了?“
“她发烧了,“翠花说道,“烧得很厉害,我怕出事,就背着她去镇上。后来遇到了好心的叔叔,他们送我们去县里的医院,现在已经好多了。“
男人这才注意到秦渊一行人。他上下打量着这些城里来的人,眼神中有感激,也有一丝拘谨和戒备。
“是你们......“男人说道,“救了我的两个孩子?“
“石大哥是吧?“秦渊主动伸出手,“我叫秦渊,这位是许医生。我们是来青云县做公益的,正好在路上遇到了翠花,就帮了个忙。“
石大哥犹豫了一下,才伸手和秦渊握了握。他的手粗糙得像树皮,布满了老茧和裂痕。
“谢谢你们,“石大哥声音有些哽咽,“真是...真是太谢谢了。“
“应该的,“秦渊说道,“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帮助像翠花这样的孩子。“
“进屋坐坐吧,“石大哥让开身子,“虽然家里简陋,但也让我尽尽地主之谊。“
秦渊和许思远走进屋里,瞳孔不由得收缩了一下。
屋里实在太简陋了。昏暗的灯光下,能看到整个房子只有一间大通间,被布帘子简单地分隔成两个区域。一边是厨房,一边是卧室兼客厅。地面是泥地,墙壁是土墙,到处都是裂缝。
“厨房“只有一个简易的土灶,旁边堆着些柴火。几个破旧的锅碗瓢盆挂在墙上。“卧室“里只有两张用木板搭起来的床,上面铺着破旧的被子。房间里的“家具“,就是几个用木箱改装的柜子和一张缺了腿的桌子,下面垫着砖头。
整个房间里,找不到一件像样的东西。
“坐,坐,“石大哥尴尬地说道,“条件简陋,别嫌弃。“
秦渊和许思远坐在那张桌子旁边。石大哥想要倒茶,但翻遍了罐子,发现连茶叶都没有,只好烧了些开水。
“真是不好意思,“石大哥搓着手,“家里实在是......“
“石大哥别在意,“秦渊说道,“我们不是来做客的,是来了解情况的。“
“了解情况?“石大哥有些疑惑。
秦渊简单地解释了基金会的情况,以及他们这次来的目的。
“你们...你们是专门来帮助我们的?“石大哥不敢相信,“不要钱的那种?“
“对,“秦渊点头,“不要钱,而且是长期的帮助。“
石大哥沉默了很久,突然“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恩人啊!“他的声音颤抖着,“你们真是我们的恩人啊!“
“快起来,快起来,“秦渊赶紧扶起他,“不用这样。“
“不跪不行啊,“石大哥眼泪流了下来,“你们不知道,我们这些山里人,活得有多难。“
他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他叫石建国,今年四十二岁,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大山里。家里有五口人——他、妻子、翠花、小梅,还有一个三岁的儿子。
“我老婆在县城打零工,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块钱,“石建国说道,“我在山里种地,农忙的时候还去帮人干点活,一年也就挣个几千块。三个孩子,光是吃饭穿衣就把钱都花光了,更别说看病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