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步频虽然依旧不是最快的,但他的步幅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极限。
每一次蹬地,他的长腿都能像圆规一样,在赛道上画出一道巨大的弧线,每一步的推进距离都远超身旁的布雷克和鲍威尔。
他的上肢摆动已从“辅助平衡”完全转变为“惯性摆动”,双臂以一种近乎机械的、完美对称的方式前后划动,为身体提供着推进力。
他的目光如炬。
死死锁定着前方。
眼神中没有了追赶时的急切。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掌控一切的自信。
他。
加入了战局。
极速解放!
55米处。
赵昊焕的速度开始呈现出“线性增长”的恐怖态势。
他的步频依旧稳定,但步幅的优势被无限放大。
到了这里。
就是自己的舞台了。
主角。
也该换换了。
只见赵昊焕腿部动作充满了力量与弹性,前腿蹬地时,大腿肌肉与臀部肌肉群协同发力,将地面的反作用力最大化地转化为向前的水平推力。
后腿摆动时,髋部的打开幅度达到了生理极限,大腿高高抬起,小腿自然下垂,如同钟摆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摆动,为下一步蹬地积蓄着巨大的惯性。
这个时候,速度起来了,巨大的身体反而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步幅机器”,每一步都在利用前一步的惯性,将速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他与布雷克、鲍威尔之间的距离,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拉进。
55米。
布雷克的速度也快要达到了个人峰值,他的低重心优势虽在直立状态下减弱,却通过极致的步频弥补了差距。
步频快得惊人,双脚在赛道上高频交替,脚掌与地面的接触时间短得几乎难以捕捉,每一次蹬地都精准落在重心正下方,将力量高效转化为向前动力。
上肢摆动幅度适中,双臂以小幅度、高频率的方式前后划动,肩胛骨的收缩与舒张如同精密齿轮,每一次摆臂都为下肢发力提供稳定支撑。
他能清晰感受到身旁赵昊焕的长腿威胁——对方每一步都比自己远,但他没有慌乱,而是选择加快步频,用“以快补远”的方式,暂时与赵昊焕保持着微弱的并驾态势。
55米。
鲍威尔的速度也达到了新的极速峰值,他的躯干保持着轻微的前倾角度,比布雷克和赵昊焕更具向前的冲劲。
步频稳定在高位,双脚在赛道上快速交替,每一次蹬地都充满了纯粹的爆发力——大腿肌肉剧烈收缩,膝盖完全伸直,将地面反作用力最大化地向前传递。
上肢摆动幅度极大,双臂以大幅度、高频率的方式前后摆动,肩膀微微向前探出,每一次摆臂都仿佛在为身体“助推”,将上半身的力量与下半身的爆发力完美融合。
此时的他,与布雷克、赵昊焕依旧纠缠在一起,三人之间的差距不足一个身位,红色赛道上,“黑、黒、黄”三色身影紧紧交织,谁也不愿率先落后。
可赵昊焕这里,完全进入了状态。
后程天赋开始展现。
都是巨头级。
不存在对方的劣势,可以压住自己的优势。
又不是闪电级。
只见60米处,赵昊焕的红色身影已经完全追上了布雷克。
他的步频与步幅达到了完美的动态平衡,速度也突破了自己的个人峰值。
核心肌群如同钢铁般紧绷,将上半身与下半身牢牢连接,确保力量从腿部到躯干再到手臂的无缝传递。
双臂以近乎机械的完美对称姿态前后划动,摆动幅度与步频精准同步,每一次前摆都能带动身体向前惯性滑行,这是在最大限度减少风阻影响。
砰砰砰砰砰。
他能清晰感受到,双腿的每一次发力都愈发顺畅。
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为“超越”而燃烧。
身边的脚步声已逐渐被自己的节奏甩开。
布雷克这边,步频依旧稳定在高位,速度也没有丝毫下降,反而凭借肌肉的爆发力,让每一次蹬地都更加迅猛。
可以看到,他的腿部动作充满野性力量,前腿蹬地时膝盖完全伸直,大腿肌肉剧烈收缩,仿佛要将赛道踩出痕迹。
后腿摆动时,速度快得形成残影,髋部的打开幅度虽不如赵昊焕,却通过高频摆动,让推进效率丝毫不差。
这里与与赵昊焕的差距几乎还是看不太出来。
但他感觉到自己还是……
大意了。
因为这里就被追上。
后面,自己可占不到多少便宜。
他能听到“鸟巢”观众为赵昊焕发出的呐喊,很干扰心态,可他却没有被打乱节奏。
反而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步频。
试图用频率优势重新拉开差距。
60米处,鲍威尔的步频略微加快,步幅也进一步扩大,通过“步频 步幅”同步提升的方式,维持着极高的速度水平。他的腿部动作依旧充满力量感,前腿蹬地时,脚掌与地面的接触点精准,小腿肌肉瞬间收缩,将力量从地面传递至大腿。
后腿摆动时,速度虽不如布雷克迅猛,却依旧充满爆发力,每一次摆动都能为身体提供稳定的推进力。核心肌群保持着适度紧张,将上半身与下半身牢牢连接,确保力量传递的顺畅。
此时的他,已感受到赵昊焕的步幅优势开始显现,差距被拉开至半个身位。
只能依旧凭借强大的肌肉耐力,紧咬着布雷克的身影,不让自己掉队。
65米。
赵昊焕的领先优势扩大至大半个身位。他的步幅依旧保持极限,步频也没有丝毫下降,反而凭借肌肉的惯性,让每一步的推进都更加轻松。
腿部蹬地的力量虽未增强,却因节奏的流畅性,让推进效率达到了顶峰。
躯干始终保持稳定,没有丝毫晃动,展现强大核心力量和身体控制力。
他的呼吸与步伐完美契合,每一次吸气都为肌肉注入能量,每一次呼气都将疲劳排出体外,整个人如同一道失控的红色刀影,在赛道上飞速前行,将布雷克和鲍威尔的身影……
逐渐拉开。
起码鲍威尔。
是渐渐拉开了。
布雷克开始感受到赵昊焕步幅优势的压力。他的步频依旧保持极致,却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加快频率,都无法缩小与赵昊焕的距离——对方的每一步都能轻松覆盖他一步多的推进距离。
即便是他的腿部动作依旧充满力量,蹬地的爆发力也没有减弱,但步幅的限制让他逐渐被拉开差距。
上肢摆动的节奏依旧稳定,双臂的划动幅度也进一步增大,试图通过上肢力量弥补推进不足,但效果甚微。
该死的大高个!
和尤塞恩一样的讨厌!
别的可以弥补,就是步幅天然的步幅。
实在是没办法解决。
鲍威尔这边……
因为纠结。
没有第一时间提速。
导致他已经失去了第一争夺的先机。
没有想到的是……
老牌巨头鲍威尔。
居然是这一组。
最先掉下去的人。
不,不对。
事实上老鲍不是第一个。
第一个跟不上的是在更加后面的泰森.盖伊。
只是他一直没有跟上,所以没有存在感。
其次才是有些纠结,错过了先机的鲍威尔。
等于是,这两个新巨头,把以前的两个老巨头……
都压了过去。
半决赛变成了新巨头之间谁最强的对话。
不过还是赵昊焕更有优势。
毕竟。
又不是只有你开发这个方面。
人家也会开发。
赵昊焕这几年同样没闲着。
努力这方面。
到了这个地步的运动员。
没有几个会有欠缺。
还是要看悟性技术力以及一点点的运气。
赵昊焕可是完全选对路的人。
这几年布雷克提升。
他也不弱。
不然,怎么对得起这几年的自己。
70米。
赵昊焕的红色身影率先冲过标记点。
领先鲍威尔将近一个身位还有多。
布雷克也领先了半个身位出去。
他的身体姿态依旧保持着完美的流线型,可步频与步幅增幅方面,已接近峰值尾声,所以他成功地在70米这个关键节点,以绝对优势完成了对两位传奇选手的超越。
用长腿优势在“绝对极速区”。
书写了属于高个选手的速度传奇。
80米。
布雷克还在跟。
回过神来。
野兽不愿意服输。
因为这一组都比成了这样,他也想要拿下小组第一。
给决赛争取个好位置。
85米。
布雷克的黑色身影冲过标记点时,已落后赵昊焕将近一个身位。
即便是他的速度依旧保持在极高水平,步频也没有下降,之所以落后,被反超……只是赵昊焕的步幅优势太过明显。
让他在“绝对极速区”遗憾落后。
但他的身体姿态依旧完美,没有丝毫疲劳迹象——
因为他知道,80米之后,速度衰减才会真正到来,那时才是他反击的机会。
可惜。
他想到的地方。
赵昊焕……
也想到了。
如果是几年前。
如果是莫斯科。
还真有可能会被布雷克算出来。
可……
这都2015年了不是吗?
你以为会这么简单吗?
90米。
赵昊焕继续带着速度。
朝着前面冲锋。
根本不管身后的布雷克。
91米,92米,93米,94米,95米……
一直马上要到终点线的时候。
布雷克这才反应。
和赵昊焕硬拼后程。
到了2015年的时候。
已经有些愚蠢了。
如果前面没有建立足够的优势。
后面就没有必要和他再硬拼。
97米,98米,99米……
“赵昊焕保持住优势,马上就要拿下第一了!”
“马上就要以c位的身份进入决赛!”
杨剑也是大喊。
现场十万观众,看到自己人领先,更是大声的加油助威。
布雷克知道自己现在已经迟了。
在极速区和后程与这个东方大个子对抗。
如今即便是这两年没有偷懒,有所提升……
可现实就是。
还是顶不住。
因为你进步了,人家也进步了呀。
四舍五入。
等于这一段对上赵昊焕。
自己这几年就等于是没进步。
赵昊焕看到布雷克在这里松掉了步子。
90米之后,其实他也渐渐的松了。
而且依靠惯性也就足够保住第一。
所以。
其实他放了放,最后10米。
就保持一个潇洒优雅的造型。
冲过了终点线。
压线什么的,半决赛根本没必要。
只要能保住第一就够了。
在半决赛发狠。
赵昊焕觉得完全没必要。
像第2组加特林那样的行为。
多少有些不明智。
没有几个人会这么做。
你看看,鲍威尔,布雷克,盖伊。
不都在这里尽量留手吗?
加特林那种。
太过于另类。
不是,也不属于主流模式。
呼——————
“赵昊焕冲了过去,第一!!!”
“小组第一!!!”
“9.83!!!!”
“逆风0.4米每秒!!!”
“布雷克9.85,紧随其后!!!”
“那这样的话,赵昊焕,两个小时后就将以c位的黄金道次,站在鸟巢的中心。”
“和博尔特苏神一起。”
“站在百米决赛的最中间!!!”
“没有人想到他在这一场竟然可以击败布雷克鲍威尔,以及盖伊!!!”
“赵昊焕如果这样下去,今年他是不是也有可能拿一枚奖牌呢?”
“两个小时后就会揭晓答案,但是我相信现场和电视机面前的观众应该都和我一样……”
杨剑说这里也是发自内心。
“希望比赛马上就开始。”
“一秒都不要拖了。”
百米大赛决赛现场。
黄金道次竟然有两个东方人的身影。
而且还是在主场。
还是在国家体育场鸟巢。
这真是。
提气。
给力。
在这个田径项目的皇冠项目上。
现场十万观众。
没有一个人不感觉与有荣焉。
没有一个人不感觉作为一个中国人。
发自骨子里的……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