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勇丽极速解放之后。
整个人顿时稳住了颓势,并且朝着前面不断接近。
好快的速度!
这速度已经接近六秒爆发第二阶段了。
真不敢想象,接近就已经这么快了,实打实的爆发出来得有多恐怖。
而且之前要是这么跑的话。
躯干晃动中的“力链断裂”。
更不要说。
下肢高步频下的“蹬伸不足”。
好在现在都没有这个问题了。
自然是让她的速度区间稳定在了前四。
“韦勇丽这里做得很不错,她还保持在前四上!”
“甚至已经很接近前面的牙买加选手!”
“如果超过去就是第3位!”
“就有机会!”
是的。
杨剑他们说的没错。
如果能拿到第三。
就很有晋级的可能。
前两名是拼不过了。
那是硬实力的绝对差距。
但是这是个第3名。
还是可以冲一冲。
想到自己居然还能和牙买加的选手,争夺一个小q。
这感觉真是奇妙。
别说她奇妙。
牙买加的这人不也同样这感觉吗?
堂堂上帝赐予的最强短跑血统占比。
牙买加人就是天赋异禀的短跑者。
结果连一个亚洲选手。
还是之前不太知名的亚洲选手都压不住。
这不是搞笑吗?
至于陈娟,就和当年的刘祥似的。
国际上已经有很多人给她安上了血统变异。
基因变异。
这种可笑的说法。
反正每一次有这种特例出来的时候。
都会出现这样的说法。
从没停过。
所以,这才说一个陈娟不够。
希望还需要另外一个人能站在决赛的舞台上才行。
你像现在的男子短跑。
就完全没有这个困扰了。
就是因为站上决赛的舞台人数。
足够多。
多到你什么理论,听起来都是可笑。
甚至极速上来这一段,韦勇丽和她几几乎都已经快到了平行线上。
等于是肉眼都要看不出多少差距了。
娜塔莎·莫里森有些微微发慌。
她其实在今年之前,个人最好成绩从来没都没有突破过11秒。
最好也就是去年的11秒06。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半决赛之前,她也从来没有打开过11秒。
虽然他知道自己这个赛季有实力,但是别人不知道。
韦勇丽这边就是铁了心要把她给干掉。
拿走这一组第三的位置。
因为自己的绝对实力不够。
娜塔莎·莫里森会出现慌张也很正常。
她也不是那种经验特别丰富的选手。
甚至因为牙买加队人才济济,得到的一些国际比赛的锻炼机会,甚至远远不如韦勇丽。
这就给了韦勇丽一些机会。
最后的30米,一定要做好。
通常来说,70米是100米比赛的“战术转折点”。
此前的加速与极速阶段,选手以“速度最大化”为核心目标,而进入最后30米,技术模型需完成从“维持速度”到“精准冲刺”的重构。这一阶段的核心逻辑不再是“如何跑得更快”,而是“如何在速度衰减最小化的前提下,让身体在终点线前实现‘有效位移最大化’”。
而之前这个地方就是韦勇丽在国际赛场上最大的弊端。
通常都是前面70米,还跑得不错。
最后有些顶不住。
即便是前面领先的选手,也会在这里把她反杀。
别看在国内的宣传是启动能力快,保持速度的能力强。
但其实她自己知道。
这个特点只是在国内可以存在。
在亚洲可以存在。
放到国际赛场上。
它就不怎么存在。
所以。
一定要攻克这里。
不然的话,她想要在国际大赛上进入世界前八。
难度太大。
几乎只能凭借运气。
凭借实力的话几乎没戏。
韦勇丽当然不止这么一点野心。
超过陈娟她是没想过。
但是一直往前进步,那还是必要的。
不然自己这个二姐做的也太没威严了点。
要是后面那小不点都赶上来了。
那自己以后在二沙岛还怎么混?
毕竟曾经的小不点,现在可都一个个长成了大姑娘。
没多少时间让自己浪费。
那么……
“三维靶向冲刺模型”。
启动。
至于有没有完全掌握,现在不是想这个事的时候,不用的话就没机会了!
因为韦勇丽已经感觉到了这个牙买加选手,她可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这个实力。
别看自己的Pb比她高,但是在这里竟然完全拉不开和她的差距。
这只说明一个事情,要不她前面就是保存实力。
要不然的话。
就是她这个赛季突然进步了不少。
不能再用原本的老眼光去看待。
不管是哪一个。
都逼迫韦勇丽在这里,需要拿出更大的能量去击败对手。
否则的话,败北的就是自己。
在鸟巢上。
没有任何一个运动员不想进入决赛。
不想多跑一场。
扮猪吃老虎?
你也想要我的第三吗?
前提是……
你要有本事能抢走才行。
身体姿态靶向,启动。
通过躯干微前倾、摆臂前送、下肢蹬伸角度调整,将身体重心投影点精准锁定在终点线前50cm处,形成“向终点线的线性牵引”。
能量分配靶向,启动。
将剩余体能集中分配至“最后10米的爆发式蹬伸”,避免过早消耗导致的“冲刺无力”。
神经控制靶向,启动。
通过“视觉锚定”与“肌肉记忆激活”,使神经肌肉系统进入“冲刺专属模式”,确保技术动作在极限疲劳下仍能精准执行。
莫里森也察觉到了不对劲。
按道理自己的赛前预测来看,自己应该现在硬实力比她更强才是。虽然韦勇丽的Pb更高,但那不是在高原上,就是在高原上。
而自己已经能在平原地带。
强开11秒。
而且还能强开不少。
那既然是这样的话。
这场比赛本应该是自己扮猪吃老虎的比赛。
结果这个老虎。
好像怎么都吃不下来。
75米。
莫里森躯干过度前倾。
为了增大步幅,她将躯干前倾角度从25°增大至30°,这一姿态使她的迎风面积进一步增大。
但她寄希望于“大步幅带来的距离优势”弥补风阻的影响。核心肌群激活度飙升至95%,试图维持躯干的稳定性,但过度前倾导致脊柱压力剧增。
腰椎出现轻微的过度前凸,力链传导开始出现“局部中断”。
下肢蹬地的力量无法完全传递至上肢,约12%的能量因躯干晃动而浪费。
反观韦勇丽。
躯干从直立状态转为“微前倾”,前倾角度约10°,这一调整并非为了增大步幅,而是通过重心前移,为下肢蹬伸提供“额外的重力辅助”。
利用身体惯性,减少肌肉主动发力的负荷。核心肌群激活度维持在80%,既保证了力链传导的稳定性,又为呼吸预留了空间。
吸气深度降低但频率加快,确保氧气的持续供给。
80米。
莫里森开始摆臂“大开大合”。
已经有些着急的她。
渐渐控制不住自己的摆臂幅度。
因此他这个摆臂的幅度大,并不是她自己想要的。
完全只是渐渐有些控制不住了而已。
所以这造成的结果就是。
虽然她的摆臂幅度达到全场最大。
前摆时手臂几乎伸直,手掌超过头部高度,后摆时手臂向后下方伸展至身体后侧40cm处。
这种“强力摆臂”虽然能产生一定的推进力,但……摆臂轨迹的横向晃动幅度增大至18°,大量能量用于克服横向阻力。
同时,摆臂与蹬地的节奏错位进一步加剧——摆臂角速度与蹬地角速度的差距达到0.6 rad/s。
身体扭转幅度增大至5cm。
这样做等于是……
每一步都有8%-10%的能量因扭转而消耗。
85米。
韦勇丽这边则是摆臂动作从“前后对称摆动”转为“前送幅度大于后摆”——
前摆时,三角肌前束发力增强,手臂向前上方推送,指尖超过肩部高度,摆臂轨迹与身体前进方向的夹角缩小至3°,进一步降低风阻。
后摆时,手臂自然回收,幅度减小,避免因过度后摆消耗体能。
这种“前送强化”的摆臂模式,不仅能产生微弱的推进力,还能通过上肢的“前送牵引”,带动下肢蹬伸的方向更精准地指向终点线。
都很累。
韦勇丽也很累。
但是她一直记得兰迪说的那句话——
一个人跑到这个位置的时候,只要你全力输出,自然而然都会出现疲惫的情况。
那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在疲惫的状态下,怎么做好技术。
怎么用技术来减少疲惫。
让自己能够达到更大的输出能力。
只要把这一点做好了就够了。
其余的。
不用多想。
“韦勇丽和莫里森纠缠在了一起!她们谁都有可能拿下第三!!!”
杨剑也紧张起来。
要不就没机会,要不就领先幅度大。
像这种纠缠在一起,谁都有机会的时候。
才最让人紧张。
90米。
莫里森下肢“极限蹬伸”。
她看到还无法完全超过去。
越发着急。
毕竟她也是想要进入决赛的啊。
不然扮猪吃老虎,如果老虎没有吃下的话。
那自己就是真的成为了猪了。
不是么。
所以她试图通过“增大蹬地幅度”来提升步幅。
膝关节伸展角度达到180°。
踝关节伸展角度达到178°。
蹬地发力的行程较优化型选手增加25%。
但这种“极限蹬伸”需要肌肉付出巨大的能量代价,股四头肌、腓肠肌的肌电信号幅值达到150μV,远超韦勇丽的120μV。
步幅虽增大,但步频骤降,速度衰减率快速上升至15%。
75米处速度掉了0.1m/s,80米处掉了0.2m/s,85米处更是掉了0.5m/s……
不仅没有缩小,反而隐隐有些压不住的趋势。
她的面部肌肉紧绷,颈部青筋暴起,呼吸节奏完全紊乱,从“两步一吸”变为“一步一吸”,吸气深度不足,下肢肌肉开始出现“缺氧性痉挛前兆”。
显然已接近身体极限。
不过。
这家伙这里倒是强行开启了身体极限。
强烈的欲望,让她爆发出来。
速度竟然维持住了。
95米的时候。
迅速接近了韦勇丽。
几乎都反超了过去。
韦勇丽也察觉到了,立刻采取下肢“弹性缓冲”优化。
把蹬地动作从“强力蹬伸”转为“弹性缓冲蹬伸”。
膝关节伸展角度从175°微调至170°,踝关节伸展角度从178°微调至172°,减少肌肉的最大收缩幅度,降低能量消耗。
同时,摆动腿前摆时,膝关节折叠角度增大至115°,脚掌离地高度降至10cm。
如同“贴地滑翔”。
进一步减少空气阻力。
不过这样……躯干“晃动加剧”。
也在增加。
不过已经到了最大的极限。
接近终点。
没办法了。
继续这样下去,她觉得自己取胜的希望不大。
她开始进行“冲线准备”。
这里做最后一搏。
摆动腿前摆时,膝关节折叠角度减小,脚掌离地高度升高至15cm,为最后一步的“蹬伸冲线”积蓄力量。
同时,上肢摆臂的前送幅度达到最大。
手臂几乎与地面平行。
形成“向前推送”的姿态。
莫里森要笑了。
她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这种出现了波澜,但是还是笑到最后,感觉也挺爽。
毕竟只要达成了目的,那么中间的所有波折都只能成为小插曲。
你只会称赞对手是个伟大的boss。
因为你是最后的赢家,心态不同。
可。
韦勇丽是苏神系。
是苏神系。
最后你没有明显领先你就很难说稳了。
换成和苏神系,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的人,肯定就有这样的体会。
但是莫里森显然这个方面的经验并不丰富,因为以前他的实力并不出色。
很少有机会代表牙买加出来比赛。
这才是让她。
以为自己看到了胜利。
比如正在看比赛的布雷克等人。
就并没有多少笑容。
反而有些严肃。
别人不清楚,他们可是很清楚的。
如果最后不能拉开差距。
就有暴毙的可能。
因为……
人家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最优秀的压线技术啊。
97米处,赛道上的空气骤然沸腾。
牙买加选手娜塔莎·莫里森,凭借最后时刻爆发力,刚刚不久完成了反超。
她的肩膀微微领先韦勇丽半个肩宽,鼻尖已超出对手1厘米,整个身体率先冲向那根白色的终点线。
要赢了!
莫里森已经想象自己进入决赛的样子。
脸上瞬间爆发出狂喜的神色。
她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脚步正一步步逼近胜利,耳边仿佛已响起观众为她欢呼的掌声,眼前似乎已浮现出晋级决赛的画面。
她每一次蹬地都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摆动腿前摆时甚至因用力过猛而微微颤抖,核心的晃动在这一刻竟成了“向前冲的惯性”。
她下意识地抬高了下巴,胸膛微微挺起,仿佛下一秒就要撞线,将胜利牢牢握在手中。
98米,莫里森的领先优势似乎又扩大了一丝,她的嘴角已经扬起胜利的弧度,甚至开始下意识地向观众席挥手,仿佛已经提前宣告了胜利。但她没意识到,身后的韦勇丽,正悄然启动了“压线性命技”——这是她无数次在训练中打磨的“终极武器”,是苏神专门为这种毫厘之争准备的“胜负手段”。
99米。
韦勇丽的身体姿态在瞬间发生了细微却致命的调整。
躯干的“极限前倾”。
她的躯干从原本的15°前倾猛地增大至25°,重心投影点精准地“压”向终点线前10厘米处,整个上半身如同一张被拉满的弓,向莫里森的方向“扑”去。
核心肌群在这一刻爆发出最后的力量,腹横肌与竖脊肌紧绷到极致。
将下肢蹬地的最后一点力量全部传导至上肢。
避免了任何一丝能量浪费。
她的双臂不再是常规的前后摆动,而是以肩关节为轴,向正前方做“爆发式前送”。
三角肌前束与肱二头肌瞬间发力,手臂几乎与地面平行,指尖超过头部高度,整个上肢如同两只向前伸展的翅膀,带动着身体重心向前“飞”出。
这种前送幅度较平时增大了30%,产生的推进力虽微弱,却足以让身体在最后时刻向前“窜”出关键的几厘米。
最后。
她放弃了最后一步的完整蹬伸,转而采用“半步蹬伸”。
膝关节伸展角度从175°减小至165°,踝关节仅做轻微弹伸,目的不是为了提升速度,而是为了让身体重心更快地“压”向终点线。摆动腿前摆时,膝关节刻意折叠。
脚掌离地高度降至10厘米,避免了垂直方向的能量消耗,确保所有力量都用于水平方向的“冲刺压线”。
99.5米。
两人的身体几乎完全重叠。
莫里森能感受到身后韦勇丽的气息越来越近,那种“胜利在望”的兴奋感瞬间被一丝不安取代,但她已没有力气再加速,只能凭借惯性向前冲。
而韦勇丽,此刻正将“压线性命技”发挥到极致——
她的上半身已完全超越了自己的下肢。
重心投影点已越过莫里森的重心。
整个身体如同一只俯冲的猎鹰。
目标只有那根……
终点线。
呼————————
风声过耳。
第一毫无疑问是托里·鲍伊。
10.87,无敌姿态。
凯莉-安·巴普蒂斯特,10.90。
落后一个身位小组第二晋级。
你看看,这就是半决赛的恐怖。
10.90,这个亚洲几乎无法出现的恐怖成绩,在这里仅仅就是个半决赛第二。
找谁说理去。
第三……
是谁呢。
杨剑也在屏气凝神。
想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英文。
娜塔莎·莫里森。
啊。
杨剑一失望。
10.96。
虽然输的不冤枉,可还是不甘心。
明明差不多啊。
但很快后面……
刘祥就提醒道:“还没完,没有直接出第四名。”
杨剑:嗯?
一看。
果然跟在后面的成绩,并没有出现第四的样子,而是没有排名,直接写的名字。
韦勇丽。
10.96。
好!!!
杨剑大喊。
大家重燃希望。
就是这个等待……
太煎熬了一点。
0.9米的传奇风。
果然适合出成绩。
韦勇丽这一枪破11。
比之前任何一次。
都要硬。
就是不知道。
能不能进入决赛当中了。
虽然理论上死亡组第四都有可能。
但最好还是第三位。
毕竟上一组第三恐怖到了10.89。
第三才有机会。
韦勇丽内心都在打鼓。
这种等待。
真是煎熬。
好在还是很快就到了……
判决时刻。
“好了电子眼给出了最终判决。”
“千分位是……”
“莫里斯10.956。”
“韦勇丽10.95……3!!!!!!”
“赢了!!!!!!!”
“千分位赢了吗千分之三秒!!!!!!”
“保住晋级的希望!!!!!!”
虽然罗斯·安·桑托斯等人也有11.07的水平。但今年现在显然没有破十一的水平。
你连陪跑的资格都没有。
倒数第一是小日子第一人福岛千里。
11.32。
从全国第一到……
倒数第一。
就是这么残酷。
袁奇奇梁晓静等人看着,也是一脸紧张。
没想到大赛半决赛这么恐怖。
11.0x的水平。
就是陪跑。
这……
太吓人了点。
只有韦勇丽自己看着。
忍不住露出微笑。
虽然她已经到了身体极限。
浑身都要散架。
可还是忍不住拥抱保住晋级希望的喜悦。
毕竟这一枪。
自己竭尽了全力。
也超越了自己。
这样还不能进入。
也可以给自己一个交代。
“韦勇丽做的足够好了。”
“能不能进入决赛。”
“就看下一组的表现了。”
“如果第三名没有超过10.96。”
“就有很大机会。”
……
结果第三组成绩出来。
达夫纳·斯皮珀斯第一10.82。
维罗妮卡·坎贝尔-布朗第二10.89。
看到这里时候,所有人心都悬在了嗓子眼。
本来以为小逆风。
不会出太好的成绩。
结果。
这一组成绩几乎和第一组相同。
简直是恐怖如斯。
“看起来今年刚刚打开十一秒。”
“都不保险啊。”
“这怕还是历史上第一次吧。”
“起码也是少数几次。”
“就看看第三的成绩是多少了。”
杨剑搓了搓手。
刘祥也坐直了一些。
等待成绩出炉。
半决赛第三组第三名成绩是——
米歇尔-李·阿耶。
10.9……
看到9开头。
也都愣住了。
因为这代表,人家第三位。
也开了11秒。
如果是6字之前。
韦勇丽就丧失了晋级的可能。
甚至这一枪垫底的袁奇奇和梁晓静也都是不在乎自己成绩。
就想着韦勇丽能不能晋级。
10.97。
“10.97!?”
“赢了,韦勇丽赢了0.01!!!!!!!”
“她成功拿到了最后一个小q!!!”
“晋级决赛大名单中!!!”
现场也是雷鸣轰动。
大家都在为自己人进入决赛。
由衷高兴。
韦勇丽看着,听到自己晋级,立刻握拳大吼。
这一幕。
苏神比谁都熟悉。
因为在原本的时间线上。
他。
也是这样……
千分位卡着。
进入决赛中。
所以要说现在谁最懂韦勇丽心情。
那肯定。
还是苏神本苏了。
这种感觉。
很好吧。
所以。
好好享受吧。
苏神看着韦勇丽的样子。
默默笑着说道。
ps:就不分开发了,嘿嘿,一口气发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