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游体 > 体坛之重开的苏神 > 2276章 半决赛开枪!噩梦在自己这里画下句号就好

2276章 半决赛开枪!噩梦在自己这里画下句号就好

次日比赛开始进入高潮。

国家体育场“鸟巢”的灯光聚焦于110米栏赛道。

塑胶跑道在光影下泛着冷峻的光泽。

随着男子110米栏半决赛第一组的登场指令响起,全场观众的热情再度被点燃。

8道顶尖跨栏好手依次亮相,而其中一道熟悉的红色身影,让数万名中国观众瞬间沸腾,他便是中国跨栏名将谢文君。

天朝体育台。

“有请第一组选手!”杨剑解说员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赛场,8道身影依次从运动员通道走出,瞬间成为全场视线的核心。

率先登场的是第3道的俄罗斯名将谢尔盖·舒本科夫,这位1990年出生的顶尖选手身着蓝色紧身战衣,胸前的俄罗斯国旗标识格外醒目。他身高很高,肌肉线条流畅而充满爆发力,俄罗斯战斗超人的外号,让他成为小组头号热门。舒本科夫双手叉腰,缓缓踱步至赛道旁,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前方的栏架,偶尔抬手活动肩颈,举手投足间透着舍我其谁的自信,仿佛小组第一已是囊中之物。

第五道汉斯尔·帕奇门特这位牙买加选手身着黄色赛服,1990年出生的他正值竞技巅峰,轻松13.10秒的赛季成绩让他具备冲击小组前三的实力。

他反复活动着脚踝与膝盖,神情严肃地调试跑鞋,显然对这场半决赛极为重视,每一个热身动作都透着全力以赴的专注。

第4道的法国选手加菲尔德·达里恩身着红色赛服,1987年出生的他经验丰富,13.25秒的赛季成绩是他跻身决赛的底气。

他走到栏架旁,弯腰感受着栏高,随后进行了几次小幅度的跨栏模拟,动作舒展而规范,展现出老将的沉稳与从容。

进入决赛。

就是他的最终夙愿。

毕竟金牌和银牌还有铜牌只有三块。

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摸到,最有可能性的就是拼进决赛。

拿到一枚奖状。

那样就算不错了。

起码荣誉栏上可以写着进入过大赛决赛一栏。

第7道的巴巴多斯选手谢恩·布拉斯瓦伊特、第8道的巴西选手乔·维托·德·奥利维拉以及第2道的塞库·卡巴也纷纷亮相,各自展开针对性热身。

有的专注于腿部拉伸,充分激活髋部与大腿后侧肌肉;有的反复练习起跑蹬地动作,打磨启动节奏;还有的进行摆臂与跨栏协同训练,确保技术动作的连贯性。

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们身着各具特色的赛服,在赛道上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竞争氛围愈发浓烈。

当第6道的谢文君登场时,“鸟巢”的欢呼声瞬间提升了一个分贝。

这位1990年出生的中国名将身着红色紧身战衣,胸前的“china”字样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黑色短裤搭配白色跑鞋,1.90左右米的身高让他在亚洲跨栏选手中极具优势——修长的四肢不仅能让他拥有更大的跨栏步幅,更能在栏间跑阶段快速衔接节奏。

只不过这种身高在外国运动员这边就显得只是中等水平。

因为跨栏和短跑不一样,跨栏的整体身高要求会更高一些,你别看世界纪录保持者他的身高比较矮,但人家报的身高也挺高的。

这是因为太矮了,你对于跨栏就是有天然劣势。

不过谢文俊的身材比例还算不错。

毕竟是优中选优上来。

也不会对比这些黑人逊色太多。

黑人里面也分不同的生理条件拥有者,顶级的自然比不了,但良好和优秀还是能达标。

作为中国跨栏的中坚力量,谢文君继承了孙海瓶一派的技术精髓,以“栏间节奏稳、冲刺爆发力强”著称,此次家门口作战,他承载着无数中国观众的期待。

谢文君登场时没有刻意迎合观众的欢呼,只是双手自然下垂,步伐沉稳有力地走向第6道赛道。他的脸上带着从容的微笑,眼神中没有丝毫紧张与浮躁,只有对比赛的专注与笃定。走到赛道旁,他先是绕着栏架慢跑半圈,活动开全身关节,随后开始进行针对性热身,先是进行10次大幅度弓步压腿,充分舒展髋部和大腿后侧肌肉。

这是跨栏选手的核心发力部位,直接影响跨栏步的舒展度与蹬地效率。

随后进行5组摆臂抗阻训练,双臂拉动弹力带前后摆动,强化肩部和背部肌肉力量,确保栏间跑与跨栏时摆臂能为身体平衡提供充足助力。

“谢文君的赛前热身做的还是很不错的,我们可以看到他每一组之间都在充分的利用。”刘祥作为曾经的世界项目顶尖,自然是很有专业性。

“比如这个热身的核心环节,谢文君聚焦于跨栏技术的打磨。他站在起跑区与第一个栏架之间,反复进行“起跑-第一栏”的衔接模拟:屈膝、蹬地、摆臂、抬腿,每一个动作都紧凑而规范,腿部抬起时膝盖高度精准,跨栏瞬间身体重心控制平稳,栏间落地时脚掌缓冲流畅,没有丝毫多余动作。再比如他的跨栏步幅舒展却不拖沓,栏间跑的步频稳定,显然是在适应赛道条件,寻找最佳的技术节奏。”

比赛之间的解说用语刘祥当然是远远不如杨剑但是说起这些专业的东西。

他就要比后者精通许多。

“谢文君的优势在于栏间节奏的把控,他的跨栏动作连贯流畅,停顿感很少,这能让他在10个栏架之间保持速度的连贯性。”

“而且1.90米的身高让他的跨栏步覆盖范围更大,栏间跑的步数更少,能有效节省时间。此次他的目标是突破半决赛,跻身小组前三,顺利晋级决赛当中。”

刘祥说着说着,其实还是很激动,毕竟是他的主要项目。

曾几何时,他其实也想着自己能够参加这场家门口的比赛。

但是好像鸟巢这个主场。

和他有些犯冲。

越是想要做到的事情。

越是频频出现变故。

求而不得。

此时的谢文君已走到起跑器旁,他弯腰感受着赛道的弹性,随后与教练低声交流了几句,调整起跑器的角度与间距。

由于跨栏项目对起跑与第一栏的衔接要求极高,他的起跑器设置经过反复校准,确保能在启动后快速进入跨栏节奏,避免因步点偏差影响技术动作。他的目光始终锁定前方的栏架,眼神愈发锐利,全身肌肉逐渐进入“中度紧绷”状态。

既保持了灵活性,又为即将到来的爆发积蓄着力量。

赛道旁的观众们纷纷举起五星红旗,“谢文君加油”的呼喊声整齐而有力,回荡在“鸟巢”上空。

大家都知道,跨栏项目不仅考验速度与力量,更考验技术与节奏的精准把控,而谢文君正是凭借着稳定的技术发挥,在众多强手中占据一席之地。

几位年轻的跨栏爱好者举着“文骏冲线,晋级决赛”的灯牌,荧光在夜色中闪烁,为他加油鼓劲。

其他选手也已完成热身,纷纷回到各自的赛道。舒本科夫依旧保持着自信的姿态,双手叉腰站在起跑区,偶尔抬眼望向终点线,仿佛已经提前锁定了胜利。

帕皮隆则坐在赛道旁,闭目养神,试图通过呼吸调整平复情绪。

达里恩则与教练进行最后的技术沟通,指尖在赛道上比划着跨栏的步点与节奏。

8位选手全部就位,“鸟巢”的欢呼声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极致的期待与紧张。

灯光聚焦在110米栏赛道上。

10个栏架如同10座等待征服的堡垒。

见证着即将到来的速度与技术的较量。

谢文君站在第6道,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坚定地锁定前方,红色身影在一众选手之中格外醒目。

他已做好万全准备,等待着发令枪的响起,用实力冲击小组前三,向着决赛名额发起冲击。

孙海瓶也在旁边看着。

对于他来说刘祥是上天赐予的宝藏。

但谢文君也是上天赐予自己的礼物。

因为他完全没有想到在前者退役之后,自己还能够这么快的找到一名能够冲击大赛决赛,甚至是奖牌的选手。

这已经是很厚待自己。

不然的话。

下一个能够冲击决赛的选手,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还能不能看到。

虽然这些年都说110米跨栏是我们的传统强项。

但只有他这个一路上跟过来的功勋教练才知道。

哪里来的什么强项?

只有这个项目,曾经有着世界上最强的天才。

不然即便是回头来看看第2人。

大石。

那也不过是在亚洲称霸的水平。

国际比赛,最多就是竭力杀进决赛。

再想往上走已经很难了。

而且状态是很难保持住的。

这个方面。

谢文君因为基础打得扎实,早早就在二沙岛训练,身体素质和传统的那些短跨运动员是完全不一样的。

用拉尔夫.曼他的话来说就是——

你们中国队拥有两批队员。

一批就在这里。

一批就在外面。

在里面的身体素质绝对不会比欧美运动员要差。

在外面的。

绝对比不过欧美运动员。

说的很直白。

但其实孙海瓶他自己也很认可这段话。

所以你可以看到,其余队伍培养的那些人,根本就没有机会冲到这一步。

甚至想达标都是很困难的事情。

这么对比之下。

谢文君。

已经算是老天垂怜了。

不过。

即便是他执教过战神级别的运动员。

现在也一直在带谢文君。

那么当然也希望谢文君能够跑出好成绩。

和他在莫斯科上创造的奇迹一样。

因为家门口的战斗。

你能够拿下奖牌。

才是大家瞩目的事情。

虽然大家都认为你是不可能拿到金牌。

可。

既然大家的期望降低。

那么奖牌。

就是大家的希望。

如果达到了,绝对对于谢文君的未来有极大的裨益。

未来各种体制内的道路也会安排好。

属于是给上面长脸,自己也长脸。

如果发挥不好的话。

当年给刘祥那句话很有可能会同样用在谢文君身上——

如果在鸟巢跑不好的话。

之前的荣誉和成绩。

可能都没有多少意义。

这话当然有些刺耳。

但是站在现实意义的角度上来说,不管是对于上层,还是对于运动员本身。

都有着一定道理。

在这里跑出来一次成绩。

胜过在其余的大赛上跑出十次成绩。

因为在这里就是最强的印象流的构筑。

除非以后拿到金牌。

不然的话,这一块奖牌就是大家对于你退役之后回忆起来的绝大部分记忆。

“set。”

“谢文君加油!”

“大家帮他一起加油!”

刘祥搓了搓手。

在这里看着解说,似乎比他自己比半决赛还要紧张。

当然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对于他来说。

对于曾经的刘祥来说。

的的确确半决赛就是热身。

只是为了争取更好的决赛位置而已。

自然是不会紧张的。

这一点上和谢文君是完全不一样。

虽然现在的绝对高手减少了,加上梅里特又不在状态,但是整体的高手数量又在上涨。

谢文君想要脱颖而出并不容易。

半决赛就得跑出一枪不错的成绩才行,但是又要节约体能,不要冲的太快,毕竟现在已经改成了类似于百米比赛的,一天之内两枪。

那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大意。

还要考虑一个体能分配的问题。

刘祥所以也会有些紧张。

因为他也不知道谢文君现在体能分配的怎么样。

电子的指令穿透“鸟巢”的喧嚣。

将全场数万名观众的呼吸瞬间攥紧。

8道顶尖跨栏好手迅速锚定各自赛道,第6道的谢文君身着炽热的红色战衣,1.90米的挺拔身躯缓缓俯身,胸前“china”的字样在灯光下如火焰般跳动。

他指尖轻触赛道,目光死死锁定前方7.32米处的第一个栏架,全身肌肉进入“蓄势待发”的紧绷状态——

这场较量的核心,从一开始就注定聚焦于他标志性的“七步上栏”技术。

如果这里发挥不好的话,那么就是满盘皆输。

半决赛可没有预赛那么高的容错率。

他也不是刘祥。

所以要拼一下这一枪。

不说全力以赴。

也得全神贯注。

作为中国跨栏继刘翔之后的核心力量,谢文君耗费数年打磨的七步上栏技术,早已成为他突破瓶颈的关键武器。

此刻,他精准调整起跑器间距:

前脚距起跑线42厘米,后脚与前脚拉开35厘米,这一经过千锤百炼的设定,正是为七步上栏量身定制。

能让他在启动后,以最紧凑的步频完成七步衔接,精准踩中第一个栏架的起跨点。

他的上肢保持支撑姿态,肘部夹角锁定在90°黄金区间,肩带肌群适度收紧,既保证发力灵活性,又能为七步加速提供稳定的上肢牵引。

核心肌群如钢索般紧绷,腹横肌与竖脊肌形成刚性支撑,避免上栏时身体重心偏移,为七步节奏的连贯性筑牢基础。

身旁赛道的强手们同样严阵以待:第3道的俄罗斯名将谢尔盖·舒本科夫采用传统八步上栏,身体重心压得极低,蓝色战衣紧绷着流畅的肌肉线条,似乎想凭借绝对速度抢占先机。

第5道的牙买加选手汉斯尔·帕奇门特反复活动脚踝,黄色赛服在灯光下格外扎眼,他的八步上栏节奏沉稳,此刻只需要稳住节奏就行。

至于第4道的法国选手加菲尔德·达里恩、第7道的巴巴多斯选手谢恩·布拉斯瓦伊特等也纷纷调整姿态,八步上栏的传统技术动作整齐划一,与谢文君的七步上栏形成鲜明对比,赛道上弥漫着剑拔弩张的竞争气息。

数秒后。

谢文君的臀部缓缓抬起,后脚蹬地肌肉群同步收紧,脚掌紧紧贴合起跑器踏板,如同被压缩到极致的弹簧。

他的上半身保持40°前倾,目光依旧锁定第一个栏架,呼吸刻意放缓,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听枪-蹬地-七步衔接”的闭环上。

此时的“鸟巢”陷入极致寂静,数万名观众屏住呼吸,握紧拳头,等待着那道红色身影用七步上栏撕开赛道。

嘭——————

“比赛开始!”

刘祥也明显有些压不准时间,但还是跟着说道:“比赛开始了。”

发令枪响的瞬间,谢文君的蹬地爆发力瞬间爆发。

后脚蹬离起跑器的刹那,髋、膝、踝三关节同步伸展,产生强大的地面反作用力,同时曲臂前摆带动上半身向前俯冲,七步上栏的节奏即刻启动。

他的起跑反应时达到0.138秒,虽略逊于舒本科夫的0.132秒,但七步上栏的技术优势从第一步就开始显现。

第一步步长精准落在1.45米,随后每一步步长以5厘米的幅度稳步递增,步频保持,既快又稳,没有丝毫拖沓。

相较于八步上栏选手需要在启动后刻意调整步频来衔接上栏,谢文君的七步上栏更显紧凑高效。前两步他快速建立加速节奏,双腿如小马达般交替,上肢曲臂摆臂与腿部动作形成1:1协同配比,力量传导流畅无阻。

第三步开始,他的身体重心逐渐前移,为上栏做准备,步长进一步扩大。

却依旧保持步频稳定。

没有出现八步上栏常见的“节奏卡顿”;第五步时,他已逼近第一个栏架前3米处,目光始终锁定栏架顶端,核心肌群进一步收紧,确保身体姿态稳定。

第六步,蹬地力量明显加大,脚踝弹性势能快速积蓄。

第七步,也是最关键的起跨步,他的后脚精准踩在距栏架1.2米的起跨点,蹬地瞬间将积蓄的爆发力全部释放。

身体如积蓄已久的弓弦。

弹弓一射。

快速般向栏架跃去。

整个七步衔接过程,谢文君的动作如精密仪器般精准,没有丝毫多余晃动。从蹬地启动到起跨上栏,七步节奏一气呵成,比传统八步上栏少一步的优势,让他在第一个栏架前就抢占了0.02秒的微弱优势。

当他的身体腾空而起,双腿交替跨过栏架时,红色身影在空中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栏间过栏高度控制在10厘米以内,既避免了过高过栏浪费时间,又防止了擦栏风险,完美诠释了七步上栏“紧凑、高效、精准”的核心要义。

反观舒本科夫,虽然起跑反应更快,但八步上栏的节奏相对拖沓,第八步起跨时才勉强追上谢文君的上栏节奏,蓝色身影腾空过栏时,身体姿态略显僵硬,过栏高度达到15厘米,额外消耗了部分能量。

帕皮隆的八步上栏则中规中矩,步频虽稳,但步长不足,导致上栏瞬间落后谢文君半个身位。

第一个栏架过后,谢文君的红色身影已占据微弱领先,七步上栏带来的启动优势,让他在赛道上率先建立起节奏掌控权。

“启动不错,在第一位集团!”

第二栏的较量,谢文君将七步上栏的后续优势进一步放大。

栏间跑阶段,他延续了紧凑的步频,以三步衔接完成栏间过渡。

这与他七步上栏的节奏形成完美契合,步频保持在每秒4.2步,步长稳定在1.8米,每一步都踩在精准的节奏点上。

他的上肢摆臂依旧保持曲臂姿态,肘部贴近躯干,摆臂轨迹与身体前进方向完全一致,风阻系数降至最低。

下肢蹬地时,髋部转动幅度精准,大腿前摆与摆臂形成协同发力,肌肉收缩与放松的交替效率极高,几乎没有无用功消耗。

过栏瞬间,他的身体重心控制极为出色,躯干前倾角度保持在35°,双腿交替流畅,落地时脚掌缓冲迅捷,瞬间将落地冲击力转化为推进力,没有丝毫停顿感。

不过舒本科夫也不弱。

今年他的实力和稳定度似乎是比几年前更好。

此时已进入状态,八步上栏后的栏间跑步长达到1.9米,试图凭借步幅优势缩小差距,但栏间三步的节奏略显仓促,落地时身体晃动明显,浪费了部分速度。

帕皮隆则在栏间跑中出现步点偏差,不得不微调步频,导致速度进一步下滑。第二栏过后,谢文君的领先优势扩大至0.05秒,红色身影在赛道上愈发醒目,七步上栏带来的“早期节奏优势”,让他始终牢牢掌控着比赛主动权。

第三栏,赛道格局逐渐清晰。

谢文君的七步上栏技术已完全进入“自动化”状态,栏间跑的三步衔接愈发流畅,身体姿态舒展而从容。他的核心肌群始终保持刚性,避免了栏间跑时的身体晃动,让每一次蹬地的力量都能精准作用于推进方向。

髋部灵活性极强,过栏时髋部转动幅度达到40°,比舒本科夫多出5°,这让他的大腿前摆更充分,过栏动作更舒展,进一步节省了时间。

过栏后,他的落地缓冲时间仅为0.1秒,远低于舒本科夫的0.12秒,这一细微差距在高强度的跨栏比赛中,逐渐累积成明显优势。

舒本科夫不愿就此落后,开始刻意提升栏间跑步频,试图缩短栏间时间,但八步上栏的技术惯性让他难以快速调整,步频提升的同时,步长明显缩短,整体速度不升反降。

帕皮隆则彻底被拉开差距,栏间跑节奏混乱,过栏时出现轻微擦栏,速度进一步下滑。第三栏过后,谢文君已领先舒本科夫一个身位,红色身影如一道闪电,在赛道上快速推进,七步上栏带来的“节奏碾压”,让他在前三栏就建立起稳固的领先优势。

“前几个栏表现不错呀,目前稳住了局面!”

“应该是在第一,表现不错,阿君!”刘祥也同样有些激动。

解说的感觉和自己比赛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更有一种代入别人比赛的感受。

砰砰砰

第四栏。

谢文君的表现依旧稳定。他的七步上栏技术不仅体现在启动阶段,更贯穿于全程的节奏把控中。

每一次过栏的起跨点、过栏高度、落地缓冲,都保持着高度一致的标准动作,这种稳定性正是七步上栏技术打磨到极致的体现。

他的呼吸依旧均匀,胸腔扩张幅度平稳,没有出现急促喘息的迹象,显然七步上栏带来的高效发力模式,让他的体能消耗相对更小。

过栏瞬间,他的目光始终锁定前方栏架,眼神专注而坚定,没有丝毫松懈。

舒本科夫此时也已经渐渐进入了自己的状态,虽然面部因用力而微微扭曲,颈部青筋凸起,可栏间跑的步频愈发提高,接近谢文君的水平,但因为节奏问题,步长不足的短板依旧明显,始终无法缩小与谢文君的差距。

法国选手达里恩则凭借丰富的经验,稳步提升节奏,与帕皮隆形成第二梯队,但与谢文君、舒本科夫的差距已扩大至一个半身位。

第四栏过后,谢文君的速度达到峰值,红色身影在赛道上如行云流水般前进,七步上栏带来的优势,已让他成为赛道上不可撼动的领先者。

第五栏,谢文君的七步上栏后续效应彻底爆发。

栏间跑阶段,他的步频与步长达到完美平衡,步频稳定在每秒4.1步,步长保持在1.85米,两者的完美结合让他的速度持续维持在高位。

过栏时,他的身体腾空高度依旧控制在最佳范围,双腿交替如剪刀般流畅,落地时脚掌蹬地瞬间发力,将落地能量高效转化为推进力,形成“过栏-落地-加速”的良性循环。

此时的他,脸上没有丝毫疲惫感,肌肉线条虽紧绷却透着一种“收放自如”的松弛感,显然还未完全用尽实力。

可不仅仅只是他的第五栏过得不错。

其余人也挺好。

尤其是俄罗斯选手和牙买加选手这边。

第五栏过,赛道格局迎来关键转折。

俄罗斯名将舒本科夫终于彻底进入最佳竞技状态,八步上栏的技术惯性被完全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酣畅淋漓的加速冲刺。他前期略显僵硬的身体姿态彻底舒展,髋部转动幅度从40°提升至45°,栏间跑步频猛地飙升至每秒4.3步,步长也同步扩大至1.9米,远超之前的1.8米。

蓝色身影如按下加速键般迅猛向前,与谢文君的差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

牙买加选手汉斯勒同样完成了状态爆发,他摆脱了前几栏的节奏拖沓,八步上栏的衔接愈发流畅,栏间跑三步的步频稳定在每秒4.2步,步长保持1.85米的高效区间。

过栏时,他的身体腾空高度精准控制在12厘米,落地缓冲时间缩短至0.11秒,每一次蹬地都带着强劲的爆发力,黄色身影紧紧咬住前方,与舒本科夫形成“双雄追赶”的态势,原本被拉开的差距快速缩减,逐渐逼近谢文君的红色身影。

谢文君虽仍占据领先,但舒本科夫与帕皮隆的强势反扑已形成压力。舒本科夫凭借更具力量感的蹬地发力,栏间推进力提升明显,每一次过栏后都能瞬间衔接加速,没有丝毫停顿。

牙买加人则靠着稳定的节奏把控,一步步缩小与前方的距离,三人之间的差距从一个半身位快速压缩至半个身位,赛道上形成“红、蓝、黄”三道身影齐头并进的紧张格局。

法国选手加菲尔德·达里恩被这股冲刺浪潮甩开,虽依旧保持稳定节奏,但已无力参与第一梯队的竞争。

巴巴多斯选手谢恩·布拉斯瓦伊特及其他选手则彻底落入下风,只能目送前三甲的争夺进入白热化。

布拉斯瓦伊特看起来状态就没有调整的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