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都市 > 我的1995小农庄 > 第九百零一章 果真神奇

第九百零一章 果真神奇

次日上午九点。

阳光透过招待所老式的木格窗棂,在暗红色地毯上投下班驳的光影。

陈凌一家早已起床洗漱完毕。

王素素带着康康乐乐在房间里玩,睿睿和王真真则扒在窗边,好奇地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自行车流和偶尔驶过的黄色出租车。

陈凌换上一件半新的皮衣,显得稳重干练。

他对王素素交代道:“素素,我这就去医院看看情况。你们先在附近转转,买点路上用的零碎东西,别走太远。我尽快回来。”

“嗯,你去吧,路上小心。”

王素素替丈夫理了理衣领,轻声叮嘱。

陈凌点点头,拎起那个装着特制药盒和简单针灸用具的旧药箱,出了招待所,步行前往不远处的市人民医院。

九十年代末的市人民医院,主楼是一栋灰扑扑的五层苏式建筑,墙面爬满了斑驳的痕迹。

院子里停着不少自行车和几辆罕见的桑塔纳、吉普车。

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中药和人群聚集的复杂气味。

挂号厅里人满为患,咳嗽声、孩子的哭闹声、焦急的询问声混杂在一起。

陈凌绕过喧闹的门诊大厅,按照指示牌走向后面的住院部。

刚走到三楼外科病房区的楼梯口,就看见一个穿着藏蓝色中山装、头发花白、戴着黑框眼镜、年纪约莫五十多岁、面容儒雅中带着深深焦虑的老人,正搓着手在走廊里来回踱步。

他身边站着一位同样年纪、穿着深紫色对襟薄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但眼圈通红、脸色憔悴的老妇人。

两人不时望向楼梯方向,神情急切。

陈凌心知这大概就是赵玉宝的那位老友李教授和他的夫人了。

他快走几步上前,客气地询问道:“请问,是李教授和李阿姨吗?我是陈凌,赵玉宝叔叔介绍来的。”

那老夫妇闻声猛地转头,目光齐刷刷落在陈凌身上。

李教授先是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赵玉宝口中“本事极大”的“陈老板”如此年轻。

但他很快反应过来,急忙上前一把握住陈凌的手,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是是是!我就是李翰文!这是内人淑兰。陈医生!可把您盼来了!您比我想象的还要年轻有为啊!”

李母也赶紧凑过来,眼圈更红了,语带哽咽:“陈医生,一路辛苦您了!这么远赶过来,我们……我们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谢您才好!”

“李教授,李阿姨,您二位太客气了,叫我陈凌或者小陈就行。”

陈凌温和地笑了笑,感受到对方手上传来的微颤和冰凉,“咱们别在走廊站着,先看看孩子的情况?”

“对对对!你看我,都急糊涂了!这边请,这边请!”李教授连忙引路,李母也赶紧用袖子擦了擦眼角。

306病房是个单人间,条件在这年头算不错了,但也略显简陋,一张铁架病床,一个床头柜,两把木头椅子。

一个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半躺在病床上,左臂从肩膀到手腕,缠着厚厚的、有些泛黄渗液的纱布。

他脸色苍白,嘴唇干裂,眼神有些黯淡,眉宇间带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痛苦和颓丧。

见到陈凌进来,他挣扎着想坐起来,被李母赶紧按住:“小斌,别动,这就是妈跟你说的陈医生,赵伯伯介绍来的高人。”

“陈医生,这就是我儿子,李斌。”李教授介绍道,声音低沉。

陈凌点点头,走到床边,和声问道:“李斌是吧?感觉怎么样?”

李斌勉强扯出一个笑容,声音有些沙哑:“陈医生好……还行,就是……有点疼,痒得厉害。”

陈凌放下药箱,对李教授夫妇说:“李教授,李阿姨,我需要看看伤口的具体情况,才能判断。”

“应该的,应该的!”李教授连忙示意李母帮忙。

李母小心翼翼,动作轻柔地开始解开李斌胳膊上层层包裹的纱布。

随着纱布一圈圈解开,一股混合着药味和淡淡腐臭的气息在病房里弥漫开来。

当最后一道纱布揭开时,饶是陈凌有所准备,心里也微微抽了一口凉气。

李斌的整条左前臂,几乎看不到一块好皮!

伤口面积很大,深二度到三度烧伤为主,皮肤呈现出一种不健康的暗红色和蜡白色交织的状态。

表面凹凸不平,布满了增生挛缩的、如同蜈蚣脚一般狰狞的瘢痕组织。

将他的手臂皮肤绷得紧紧的,导致肘关节和腕关节都无法完全伸直。

有些地方还在微微渗着淡黄色的组织液,周围皮肤红肿发热,显然是存在感染和炎症反应。

这伤势,比陈凌预想的还要严重一些。

看来当时的滚油泼溅和后续处理不当,造成了很深度的损伤。

“医院给用的都是最好的进口磺胺嘧啶银霜,定期换药,也做过两次清创植皮手术了……”

李教授指着伤口,声音哽咽起来,“可……可这新皮长得太慢,瘢痕挛缩控制不住,感染反反复复。”

“医生说……说目前的医疗条件,能保住胳膊不截肢就算万幸,想要功能恢复、疤痕平整……难啊!”

李母终于忍不住,眼泪“唰”地掉了下来,捂住嘴低泣:“孩子才二十三啊……还没成家立业……以后这胳膊……可怎么办啊……每次换药都疼得一身汗……我这当妈的心都碎了……”

李斌躺在床上,闭着眼,眉头紧锁,显然不愿多看自己手臂一眼,也更不愿见父母如此伤心。

陈凌沉默地看着,心中暗叹。

这年代的医疗水平,对于这种严重的烧伤后期处理,尤其是控制增生性瘢痕和功能恢复,手段确实有限。

他轻轻吐了口气,语气平和但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沉稳,安慰道:“李教授,李阿姨,你们先别太难过。民间奇人异士很多,各有各的法子。”

“我这边呢,确实有个偏方,你们也知道,有点……特别,但对这种久不愈合、腐肉不去的创口,有时候能起到点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顿了顿,看向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希望火苗的李教授夫妇:“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这法子不是万能,能不能成,能成几分,我也不敢打包票。”

“如果你们愿意试试,我就尽力而为。如果觉得不稳妥,也千万别勉强,再想想别的办法,天无绝人之路。”

“我这不行,不代表别人的也不行。”

“试试!我们试!”

李教授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抓住陈凌的手,急切地说,“陈医生,不,陈先生!我们信您!赵老哥的人品和眼光我们绝对信得过!”

“他现在身体能养那么好,也多亏了您!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愿意试!花多少钱我们都愿意!”

李母也连连点头,抹着泪说:“对!陈先生,您尽管放手治!需要什么您尽管开口!我们已经……已经没办法了……”

躺在床上的李斌也睁开眼睛,望向陈凌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恳求。

陈凌见他们态度坚决,便点了点头:“那好。既然你们信我,我就试试。”

“不过,用我这个法子,需要一间相对独立、干净、干燥的房间,最好类似医院的换药室或者处置室,不能有太多闲杂人打扰,也不能有灰尘。”

“毕竟伤口敞开,卫生第一。”

“这个好办!我这就去找院方商量!花钱租一间也行!”李教授立刻起身。

就在这时,病房门被推开。

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眼镜、年纪约四十多岁的中年医生带着两个年轻实习医生走了进来,是李斌的主治医师王副主任。

这就是有钱人的好处了。

到哪里都有好的资源倾泻。

哪怕是在市里等着陈凌,也要把当地最好的医生找来。

即便这些医生并不怎么样。

“李教授,该给李斌换药了……”

王医生话说到一半,看到陈凌和打开的药箱,以及李斌暴露在外的伤口,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这位是?”

李教授连忙介绍:“王主任,这位是陈凌陈医生,是我们请来……会诊的。”

他斟酌了一下用词。

“会诊?”

王副主任打量了一下穿着朴素、药箱老旧的陈凌,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怀疑,“哪个医院的?之前没听说要请外院专家啊?有会诊单吗?”

陈凌平静地回答:“我不是体制内的医生,我媳妇算是民间中医,我则是兽医,懂点偏方。”

“兽医?偏方?”

王副主任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语气带上了几分严肃和不认可。

“李教授,李阿姨,我知道你们着急,但治病救人要讲科学!”

“李斌这伤口感染还没完全控制,瘢痕增生也很活跃,正是关键时期,可不能病急乱投医啊!”

“一些来路不明的偏方,没有经过临床验证,万一引起更严重的感染、过敏,或者含有重金属、激素什么的,后果不堪设想!”

他身后的两个实习医生也交换了一下眼神,显然对“民间偏方”持保留态度。

现在正是崇尚西方的年代。

中医基本没啥活路。

李教授脸色有些不好看,但碍于对方是主治医生,还是尽量客气地说:“王主任,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