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都市 > 大国军垦 > 第3191章 给女儿的交代

第3191章 给女儿的交代

一帮人回到王宫,叶雨泽踱步到王宫那扇巨大的落地窗前,目光深沉地望向远方。

窗外,是东非国首都熙熙攘攘的街景,充满活力,却也带着发展中国家特有的混乱与粗糙。

远处,赤道线上空特有的浓厚云层低垂,仿佛承载着这片土地无尽的潜力与沉重的负担。

“缓几个月?”

叶雨泽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他特有的沉稳,“光缓几个月,解决不了根子上的问题。”

“柔柔,眉眉,还有杨大、杨三,你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从混乱到稳定,再到区域性强国,你们用了不到五年,了不起,比我和你杨叔当年折腾军垦城的时候,条件好多了,成绩也大得多。”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定格在叶柔和叶眉脸上,那眼神里不再是父亲的慈爱,而是战略家的锐利。

“但是,一个区域性强国,根基是什么?是稳定的政局,是逐渐完善的法制,但最终,还是要落到实实在在的工业能力和资源掌控力上。”

“你们现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军垦超市的流通网络带来的商业繁荣,以及我们早期打下的一些基础工业。内在的、强劲的造血能力,还远远不够。”

杨革勇在一旁重重地点了点头,接口道:

“你爸说得对。我和他这几个月待着不舒服,不只是气候,是看着这地下埋着那么多宝贝,天上挂着那么大的太阳,风一年到头呼呼地刮,结果你们用的电还不够,很多矿挖出来就是粗矿砂,便宜卖了,再高价买别人加工好的工业品。这亏,吃大了!”

叶雨泽走到巨大的东非国矿产资源图前,手指点在上面:

“看,这里,推测有巨大的高品位铁矿和伴生稀土;这里,铜、钴储量惊人;这里,甚至可能有未探明的大型油气田……”

“还有整个国家充沛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守着金山银山,就不能再端着金饭碗要饭了。”

他的手指重重地敲在地图上:“我们不走了。但不是像以前那样,帮你们打架、平事。这次,我们这两个老家伙,要帮你们把东非国的工业骨架,真正搭起来!把地下的宝藏,变成你们手里实实在在的筹码!”

叶雨泽的话,如同一道惊雷,在王宫里炸响,也瞬间点燃了叶柔、叶眉、杨大、杨三眼中的火焰。

他们不缺闯劲,不缺治理的智慧,但在重工业和顶级资源开发领域,确实需要父辈那跨越数十年的、从无到有打造商业帝国的经验和魄力。

其实,叶风在之前东非的前身,也就是马赛和索国未合并前是做过很多事情的。

特别是新能源方面,加上叶雨泽和杨革勇的油田,战士钢厂,战士汽车分公司。

只不过相对于如今的东非国面积和人口而言,还远远不够。

他们的行动立刻开始。第一站,就是资源勘探。

叶雨泽深知,没有精确的数据,一切规划都是空中楼阁。他一个越洋电话直接打给了儿子叶风。

“小风,东非这边需要最顶尖的资源勘探技术支持。对,让你林浩东和陈思雨团队,把他们的看家本领拿出来。特别是那个‘生命探针’的技术思路,看看能不能用到矿产探测上!我们需要更快、更精准地找到并评估地下的矿藏。”

此时的“洞察者”团队,在“生命探针”大获成功之后,正将这种微电流阻抗频谱分析技术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

接到叶风的指令和叶雨泽的需求,林浩东和陈思雨立刻带领团队飞赴东非。

在疑似富含矿产的广袤区域,传统的勘探队伍需要数月甚至数年进行地质调查、物理勘探和钻探验证。

而林浩东团队带来的,是经过适应性改造的“地质探针”系统。

成千上万个小巧的、类似“生命探针”的传感器被布设在关键节点,它们不是向种子发送微电流,而是向地层深处发送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并分析其反馈的阻抗频谱。

陈思雨解释道:“不同的矿物、岩石结构,对电磁波的响应特征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和AI模型,快速构建地下结构的‘电化学图谱’,大幅缩小高价值靶区的范围。”

与此同时,杨革勇则发挥他“老侦察兵”的本色,亲自带着杨三和一支本地招募的、绝对忠诚的护卫队,深入那些地图上标记的、人迹罕至的潜在矿区。

他凭借几十年来在野外摸爬滚打练就的直觉,结合“地质探针”传回的初步数据,往往能发现一些被仪器忽略的细节——某种特殊的植被分布,岩石风化的独特痕迹,甚至是地下水流向的微妙变化。

“仪器是死的,人是活的。”杨革勇对杨三说,“数据和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最肥的肉!”

果然,在传统勘探报告认为“潜力一般”的某片区域,结合了杨革勇的实地观察和“地质探针”的深度分析数据,AI模型给出了一个惊人的高概率预测:

地下深处可能存在一个储量巨大、品位极高的铜钴矿,并且伴生有珍贵的稀土元素。

矿藏定位只是第一步。如何高效、环保地开采,并将这些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是更大的挑战。

叶雨泽的目光,投向了战士集团的核心力量。

他直接联系了赵烈阳和苏晓蔓。

“烈阳,晓蔓,中亚的摊子稳定了,你们得抽身过来帮个忙。东非这边,需要‘擎天’重卡的最强版本,需要大型矿山机械,更需要你们搭建氢能源体系的经验。”

赵烈阳接到电话,二话不说,立刻协调战士重工,将最新型号的、适应热带矿山环境的巨型电动矿卡、智能挖掘机打包,通过海运火速发往东非。同时,他和苏晓蔓也迅速飞抵。

面对东非国相对薄弱的电网和昂贵的柴油成本,赵烈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

“我们不能走老路。新矿区,必须围绕清洁能源来建设。这里太阳能资源这么好,我们要建大型光伏电站,直接为矿山供电。”

“同时,配套建设绿氢制备工厂,用富余的太阳能电解水制氢,为‘擎天’重卡提供燃料,实现矿区运输的零碳排放。”

这个方案不仅环保,从长远看,经济性也极高。

苏晓蔓则发挥了她的商务才能,迅速与东非国政府(实际上就是叶柔、叶眉她们)敲定了合资框架,并利用她在中亚积累的人脉,引入了部分国际资本和技术,共同推进这个庞大的绿色矿业能源计划。

在矿区建设工地上,巨大的“擎天”重卡轰鸣着运送土石方,智能挖掘机挥舞着钢铁臂膀,与远处正在铺设的光伏板阵列、开始搭建的氢能工厂,构成了一幅充满未来感的壮丽图景。

杨革勇看着这一切,感慨地对叶雨泽说:“老叶,咱们当年开拖拉机垦荒的时候,可想不到有一天,咱闺女儿子能在非洲指挥这些钢铁巨兽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