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方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重型武器,唯一可以压制叛军进攻的就是十六挺机枪,还不是重机枪。
不过皇城建造之时就考虑到了防御问题,六角堡垒盯死每个位置。上下立体的射击口组成无死角的交叉火力。
第十一近卫队进攻火力非常凶猛,迫击炮,榴弹炮不要钱的撒向城堡的各处,顿时皇城燃起蔽日的硝烟,但是这座皇城,坚固到令修城的设计师都惊讶,105毫米炮弹落在上面,除了响声火焰居然丝毫无损。
冲锋的近卫队被重新伸出的机枪打的鬼哭狼嚎,连连后退。
进攻方人数多,防守方防御工事坚固,如果没有意外,很可能两败俱伤。
指挥11近卫队进攻的是陆军第三轻骑兵装甲旅的勒芒中尉,他刚刚从比利时防线回国,他对堡垒作战并无经验。在2次冒死进攻受挫后,暂时将进攻部队撤下,他向鲁道夫提议调集重炮轰击城堡,鲁道夫考虑后同意这个提议。
恰好柏林重工205毫米榴弹炮下线,这种后来称为“艾玛的围裙“的巨炮,长6米重32吨,炮弹近足有1吨。
在滑膛炮的时代这个口径并不稀奇,王达民曾经在汝州保卫战使用过同样口径的滑膛炮,不过重量一半都不到,炮长更是只有3米。但自从线膛炮出世之后,射击精度越来越高,战争开始向更远处进行,炮管变得越来越长,重量也越来越重,相反口径却是越来越。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以前一炮过后,需要清除残留物,清刷炮膛,重新填药经过这些繁琐的步骤,炮膛早已冷却,但是现在炮弹发射速度越来越快,而增加冷却系统复杂而庞大根本不适合陆战炮,所以只能减炮弹口径。
像华国列装的机关炮的口径就只有47毫米。陆战炮最大口径是305毫米,但是炮长仅4米。装备在战车上的火炮最大的是170毫米,炮长更是不到3米,就像个短烟囱一般,事实上这种战车华国陆军给他起的外号就叫烟囱。
德意志突破了这个限制,但是重量也夸张到极点。从工厂运来到这里使用十辆牵引车,花了2个时才布置完毕。
鲁道夫再次派人劝降守军,称保护那个独裁的屠夫是毫无意义的,你们会成为日耳曼饶罪人。
同时命令“艾玛的围裙”,向皇城试射一炮,只是没有校正过的大炮,打偏了,将炮弹直接打在了皇城南面的朗滋湖里,爆炸引起的浪柱高达20米,巨浪冲向岸边将河边威廉最喜爱的散步走廊冲毁。
由此可见巨炮的威力是如何之大,但是比较华国拉夫号舰炮,还是颇有不如。拉夫号一发炮弹甚至未击中敌舰,只是从舰桥前侧飞过,炮弹的飓风就将舰桥上的防弹玻璃完全压爆。
威廉在皇城最高的双子座塔楼上看着自己每日都要散步的回廊被巨浪冲跨,脸色阴沉。更加难看的是守城的士兵有了动摇,显然爆炸的威力震住了他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