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名口音稍有不同的汉子道:“俺们黄桐县以前可是穷苦着嘞,黄桐县缺水,过去哪怕是不闹灾,地里的庄稼还是长不出多少。
别的地方的什么青黄不接,到了俺们黄桐县,就成了草都没得吃。
今年开春,咱们黄桐县本来又闹饥荒了。这时候新来的县太爷王县令从京城上任来了。
王县令见地里种不出多少粮食,便拿出他从京城带来的洋芋让大家种。
起初大家不信,王县令便亲自带着冉土里去种洋芋。
但第一茬下去,洋芋种却是不够。
王县令年纪轻却是敢作敢为,竟是借贷着请人从京城买回了洋芋种。
所以春的时候,俺们黄桐县近三成的土地都种的洋芋。
没想到入秋收获,一亩洋芋竟然能产出九百多斤。
听京城的洋芋还要高产嘞,但俺们黄桐县的水土不成,也是莫得办法,却已经足够俺们黄桐人不饿肚子了。
可王县令,不饿肚子可不成。
京城的忠武伯爷当初从胡商那里求来洋芋种,不止是要大家伙不饿肚子,还要让大家过好日子嘞。
听忠武伯爷在京城的那个什么东山,带大家种洋芋、养猪养鸡,还教人打铁挖煤。
听东山的农人不止不饿肚子,还能隔三差五吃上肉。
还有那些农人工匠的娃娃,还能去学堂上学!
王县令要带俺们也过这样的好日子,他忠武伯爷写下过一百种洋芋的食谱。
所以他选了里头的洋芋粉,带着大家制作洋芋粉。
俺们做出来的洋芋粉起初也不成,吃着反酸水。
王县令就自己动手不停地改,终于做出了最好的洋芋粉。
他自己带着衙役,运着俺们黄桐县的洋芋粉到周边的县城还有州府去卖。
结果那些城里人可喜欢俺们的洋芋粉,所以俺们黄桐人做洋芋粉就能赚不少嘞。
现在黄桐县自己种的洋芋都不够用了,幸好周边有两个县的县令是王县令的同窗好友,也带着他们县种了洋芋。
所以俺们黄桐县就从他们哪里买洋芋回来做洋芋粉再卖出克!”
陆遥一听大喜,却忍不住问:“你们把别饶洋芋买了做洋芋粉,那别人就不会嫉妒你们,自己去做洋芋粉赚钱?”
汉子笑道:“官人有所不知,人家县里水土好,一亩地洋芋能产出千斤。
而且他们的地也多,种的也多。
所以他们的县令不带他们赚洋芋粉的钱,他们县令却是从京城学了养猪的法子。
现在他们的洋芋除了卖给黄桐县做洋芋粉,便是用来喂猪嘞。
官人若是在俺们这几个县转一转,就会听吃黄桐县的粉条一定要配上正定县和保平县的猪骨头汤,那叫一个香嘞!
可惜胡老澳铺子穷,买不起正定县的猪肉,他们的猪骨头都熬了几个月了,都莫得猪味道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