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谨没有再继续问这个话题,而是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
突然有一对情侣,在翻找一本阎真的小说《沧浪之水》,问老高,老高却说自己去找,肯定有。燕宇曾经扫到一眼,所以大概知道具体位置,对那对情侣说:“我知道在哪个位置,我帮你们找。”
燕宇很热心,翻找了一会,就找到了。燕宇突然问那对情侣:“是学医的?”
“你怎么知道?”男孩说。
“肯定是哪位师兄或师姐推荐的。”燕宇笑着说。
他们点头,之后离开了。
秦谨走了过来,对燕宇说:“你看得书,还挺多。”
“我爸爸是教历史的,有不少藏书,我也是近水楼台。”燕宇说,“后来,在大学的时候,我也集中看了不少书。反而走上社会之后,读书的时候越来越少,所以你开那个书吧,是有很大风险的。而且读书模式,也在改变。”
“你思考得东西还挺多,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个日本的短视频,一个僧人非常慢地行走,在快速人流,在生活快节奏中,慢慢行走,很慢很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秦谨说,“我想,当人们的生活节奏快起来的时候,静下心来读书就变得弥足珍贵了。”
“根据经济学原理,如今不是大鱼吃小鱼的社会,而是快鱼吃慢鱼的社会,只有顺势而为,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燕宇说,“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谁做得快,也就是办事效率高,就会获得优势。”
“我想精神世界的追求,就不能讲追名逐利那一套,而是得有坚持,如果纯粹以盈利为目的,那么我们就不会开书吧了。”秦谨似乎看透了很多事情。
“看来你的境界比我高。”燕宇笑着说。
秦谨最后选了两本唐诗三百首,一本宋词选,都是竖排繁体字,《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出版,1957年11月第2版,1980年2月北京第6次印刷,定价1.05元;《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0年9月第1版,1980年9月第1次印刷,定价1.25元;《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2年10月新2版,1982年10月第1次印刷,定价1.30元。
从上边这三本书,你会感觉到很多历史的脉络和振动。比如《唐诗三百首详析》这本书,则是用的1957年的版本,只是重新印刷而已。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特别是80后来说,这几本书的价钱,则是让他们很熟悉,因为在小时候,他们手中拿着的大多数不是毛票,就是钢镚或钢盾(硬币)。在那个生活物资还在需要粮票或各种票的时代,一切似乎变得那么有沉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