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三生石上话前因一
“听灵药谷的老人们说,这座寺庙历史悠久,无人知道何年何月所建。只知原先的规模并不像现在这般大。后来在唐朝代宗时候,这座寺庙改名叫惠林寺,有一部分建筑,原先是已故光禄卿李憕的府第,由其子李源捐献而成为佛寺。不过,如今看来,因年久失修,风吹雨打,也成了断壁残垣,隐于荒草之中了。”
可如今,“惠林寺”三字也已荡然无存了。
兴旺衰败,人间常态啊!
慕君衣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唐朝时期,因安禄山叛变,府邸被陷,但李憕据守府中,不肯降贼,最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杀死。”
“这个李憕还真是个威武不能屈,视死如归的有气节之人。”慕怡衣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是啊。我对李憕,也是敬佩不已。”慕君衣接着说道,“他的儿子李源年少的时候,是一位富家贵族子弟,生活豪奢,交游甚广,嗜好音乐,善于歌唱,在当时有点名气。但是,自从父亲李憕在变乱中死节之后,他体悟到了人生无常,心中非常悲痛愤慨!于是发誓:不做官、不娶亲、不吃肉。还把自己的家捐献了出来,改建了这座惠林寺。并独身居住惠林寺中,修行五十多年,成为一个在家修行的居士。”
“嗯。看来李源见家中遭此变故,看破红尘了。”慕怡衣眼见铁锅里的鸡汤不多了,便又着手添了一些水。
“当时,这个山寺里有个主持叫圆泽禅师。他很会经营寺产,而且通晓音律。与李源成为了知己好友。两人整天相对交谈,总是说个没完,一谈就是一整天,人家亦不知道他们谈些什么。”
“二人志趣相投。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嗯。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要经由湖北乘船从水路溯江而上,进入四川。圆泽要取道陕西的长安与斜谷,经陆路入川。”
“大哥,这么说来,那二人岂不是意见不同?”
“是啊。二人意见不同,争持了半年。李源的心事,圆泽能知道。而圆泽的心事,则李源不知。可是,圆泽又不便讲出来。只是无奈地感叹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最后,只好依照李源的话,向湖北进发。”
“大哥,李源有什么心事?为什么非要坚持己见呢?”慕怡衣好奇地问道。
“因为李源曾经发过誓,决不做官。所以,他早已经断绝了与官场中人来往。他和圆泽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如果取道京都长安的话,恐会遇见官场中人。李源觉得那些官场中人会以为他改变了主意。”
“原来如此啊。”怡衣了然,转而又疑惑地问道,“圆泽禅师不听李源的意见,与之争执了半年之久,他又有什么心事呢?又为何会发出命不由己的感慨?”
“你且听我往下说。”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