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什么?”
“不过,我也常看到娘在不经意间默然临窗,面有忧色,感叹愧对了外祖父的养育之恩。”
“外祖父一直不肯原谅吗?”慕怡衣有些忧心。虽然爱情和亲情,有时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亲情,又怎会不重要呢?
“后来已经原谅了。”慕君衣脸上有肃穆敬重的神情,“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儿女能幸福。咱爹是个有能力有担当之人,外祖父后来也已认可了。”
这就好。
慕怡衣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
“对了,大哥,当年爹弹的什么曲?让娘怦然心动,抚琴相和?”
慕君衣微笑着,缓缓开口。
只听一阵沙哑的声音,慢慢悠悠响起,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其中的高洁忠贞、恢弘豁达之意,不言而喻。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好一首意向鲜明,意境深邃,结构严谨,想象瑰丽的歌词!”慕怡衣忍不住拍案叫绝,“这是爹曾经泛舟洞庭湖之感吧?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的豪迈豁达境界!”
慕怡衣眼中有泪光闪烁,心里满满的感动敬佩之情。
“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昨日与今夕,全都和谐地融会在一起,真是光明澄澈!怪不得娘会抚琴相和,定是为父亲的这种浩然正气和满腹才华所倾倒吧!若是我,也会这么做。我们的娘,也是个志向高洁之人,所以才会高山流水遇知音,才会心有灵犀一点通!”
“嗯。咱们的父亲,当年只是个织布坊的小学徒,并不富足,却勤勉好学,有如此澄澈豁达的心境,又岂是一些庸碌之人可比?我们的娘,真是慧眼识英雄。”
“正是如此啊。”
注:本章中的词,出自宋代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意思是: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地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地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地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地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今夕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