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个话题有些扯远了,甩出我的缰绳,把话题再拽到正路上。
比起我日常经常能见到的那些职业女性、精英女性、女强人,我更加钦佩在全国各地见到的那些平凡生活中的女性。
她们没有昂贵的套装西服,买不起走路咔嗒咔嗒响的红底高跟鞋,谈不了千百万上下的生意,嘴里说不出融资、天使轮、前沿领域这些词汇。可是她们对于生活的态度,才是这个国度中亿万女性的真实声音。
近些年来因为社会的进步,女性能够更自由的发出性别之声,关于女性的纪录片甚至是影视剧作品越来越多,这是个好的现象,所为的不是追求什么女权,是为女性留出一个表达空间来。
可在这样的进步中,或因为慕强心理或因为商业噱头,总归在围绕着女性的相关宣传中,我们能看到的女性代表要么是演员要么是企业老板,这些人确实具有代表性,同时更具有热度。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女性忘记了尊重自身的存在以及所从事职业的多样性。
难道那些勤奋的耕耘在田间地头,或是在生活中勤勤恳恳的女性,不能够代表我们这个群体?难道她们所发出的质朴声音,不是女性的声音么?
去年的时候我带着这个疑问拍摄了一支纪录片,在那支片子里我的镜头跟随着外卖骑手、农民、幼师、保险业务员、护士小吃摊主,拍摄下了她们的一天。
在她们的生活中你很难听到女权这两个字,这些职业不过时女性较多从事职业的冰山一角,但是从中仍旧可窥见世间一二。
当我们握着手机,在微博上洋洋洒洒指点江山,遇到些话题便群情激愤攻击其不尊重、不重视、不在乎女性时要想想,我们所追求的究竟是脸上的光彩和自我感动,还是真的在为我们身边的女性谋求权益。
拍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件事,我本以为时代进步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人人都可以说出些什么,可实际看下来还是我想的太简单和片面了。我们每天刷微博看热搜习以为常,那些为生计奔波劳碌的女性,很多人连微博是什么都不清楚。
她们手里基本都拿着智能机,可是对于她们来说仅有的消遣可能就是看个电视剧,或者偶尔刷刷抖音、快手。她们没时间去微博上指点江山诉说自己如何如何,因为要工作,要为生活发愁。
握着手机在网络上消遣时间的我们是幸运的,至少我们不用为生计发愁,没有忙碌到连时间都不知道。既然如此,在为女性发声时我们能否更加精准一些,不是为了精英女性和光鲜亮丽的职业女性发声,而是为了亿万女性同胞,那些从事着各类工作的女性发声。
如果我们在网络上所做的一切与现实割裂,没能帮助到那些努力自强认真生活的女性,我们谈的就不是女性权益,而是精英女性的特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