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绍芷秋便和褚先生商议,对外边说这套种植麦子的技术是从褚先生这里得来的,如此此类农事以后皆有褚先生着手协办。
而绍芷秋更是省去了许多对其他农作物的试验之苦,褚先生的归来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只是此事现在还不是公开的时候,要等西凉国主到了京城,西凉再也翻不出风浪来了,褚先生才能正式以大周之人的身份路面。
西凉之患解决之后,便是匈奴和高车了。
祁五对于投降过来晋魏离国西凉的百姓都重新做了普查,如今虽然朝局稳定,可为了压制叛乱,祁五还是用了重典,但是对于归顺了大周的人,他还是采取了怀柔的政策。
而大周宣和年见除了开疆扩土之外的第一件大事,几个京城附近的官学正式开始全民招生了。
为了不让人才受限,第一次招生的要求非常之低,只要年长于六岁低于三十岁,皆可报名,只是对于年长于十五岁的学子,升学要求会增加难度。
而为了保证百姓中仍旧有更多的人来务农,即便是六岁所有的孩子,升学的难度也不算太低,得来不易的机会若是都不能珍惜狠命读书,那这书不给他们读了也罢。
绍芷秋和祁五商议的结果便是这样,福利要好,要求要严!而且只要查出一个营私舞弊之人,则九族三代不可进学。
犯官者与学子同罪。
当然这是学问一道的要求,还有许多诸如技艺之流,相对要求就要低很多,但是有一点,想要学艺者至少先读一年书。除非已经在技艺上有了优势,可若是不识字,也还要再去书院读上一年。
虽然没什么人能理解这是为了什么,可绍芷秋仍旧坚持如此。
就连祁五也不过是因为绍芷秋的坚持而坚持的。
进学的百姓数量提高了,进学的环境就相对降低了许多,虽然现在很多权势之家仍旧自己办学或请先生到家中授业,可绍芷秋相信很快官学中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崭露头角,就连太子也被送到了进程的官学当中。
虽不是日日都去,可每隔三日也要去上一回。
不为别的,官学之中便是一个小天下,他需要学习的不仅仅只有那些文韬武略,还有天下民生。
有时候绍芷秋想想都觉得累,几次她都问过祁赢,天下苍生这么重的担子,他还那么小,他当真愿意担起来吗?如果他愿意,如今他是去的就是玩乐的童年,将来是去的,便是作为他自己的自由。
祁赢为此沉默了好几日,等绍芷秋再见到他的时候,他跑来和绍芷秋是这样说的。
“母后,如果没有您教给孩儿的那些新奇的知识,也许我会觉得玩乐更能让孩儿高兴,可是这几日来孩儿每日都尝试着像从前那样玩闹,却发现玩乐已经无法让孩儿高兴起来了。反而学习那些知识,再用他们来改变大周朝的未来,每次一想起来,孩儿就觉得心砰砰的直跳!孩儿就能兴奋的睡不着觉,恨不得再多读一本书!所以孩儿不想玩乐!”
绍芷秋听后十分感慨而又开心,“如果这么做能让我的赢儿快乐,那么赢儿,母后一定会全力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