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仁”,所以任何求上黄家门的人都不能轻易拒绝,不然人家出门后,向旁人哭诉抱怨黄家的“冷心硬肠”、“一点小小的帮忙都不愿意”、“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黄家不过是沽名钓誉之人”怎么办?
好的名声维护起来困难,但是崩塌却极为轻易。
黄家人为了维护“仁商”这个名号,牺牲不少,花费了不少心血维护的好名声,他们自然是不愿意它轻易就被人毁了去的。
因此,为了维护自家的好名声,黄家人不得不对那些不知底细却忽然上门求助的人笑脸相迎,对那些知道底细、也知道对方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人温和相待,对那些暗地里做了不少缺德事、上门“委婉”要挟的人忍气吞声。而这些人,以前还没有“仁商”名号的黄家人可是敢甩脸子赶客的!
就为了维护一个好名声,黄家人做了不少违心的好事。这些好事,有的会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有的……就一言难尽了。
黄智仁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万文,万家也是经商人家,不过他们不像黄家是世代经商,万家几代以前还是读书人家,从万文的祖父那一辈起,万家人才开始经商的。
万文的祖父从书中找到了一张制作豆腐的古方,他按照那张古方制作出来的豆腐细.嫩.柔.滑,口感极好。那时万家经济拮据,万文的祖父就起了心思,打算经营一家豆腐作坊,卖豆腐贴补家用。没成想豆腐作坊开起来后,生意一日比一日火爆,万家人由此摆脱了拮据的生活,日子慢慢过得滋润了起来。
日子好起来之后,万文的祖父就想把豆腐作坊和古方转卖给黄家人,然后继续带领着万家子孙朝仕途前进。
不过万文的父亲觉得自己在仕途上不会有什么作为,但是他对制作豆腐的古方却很感兴趣,后来万文的父亲钻研古方,发明了几种彩色豆腐出来。彩色豆腐刚开始售卖,就被人抢购一空,而万家的豆腐作坊也因此名声大振。
万文的祖父发现自己儿子的心思不在仕途上,他唉声叹气了一段时间后,干脆由着儿子去,反正“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也不能替儿子操一辈子的心。
万文的祖父放手不管后,万家人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豆腐作坊上去了。
黄智仁的父亲曾经很想要拿到万家的豆腐古方,因此他经常跟万文的父亲往来,想从万文的父亲口中套出古方的信息。不过万文的父亲也精明,他可以跟黄智仁的父亲插科打诨、高谈阔论,但是只要一涉及到豆腐古方,他的嘴就闭上了,黄智仁的父亲努力了许久,都没有得到任何一点有用的信息。
而黄智仁的父亲为了降低万家人的戒备心,每次去万家的时候,都会把当时年纪尚小的黄智仁带过去。而黄智仁去了万家,万家也得找人出来招待黄智仁,于是跟黄智仁年龄相近的万文就被推了出来。
当时年纪都小的黄智仁和万文谁都没察觉到大人们之间的勾心斗角,他们两个平时在家都没有年岁相近又身份平等的玩伴,所以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得十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