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名声在外,自己若是能够大败李定国的军队,这大明还有谁敢对自己不敬?
一想到自己有机会击败这位“李神将”,朱佑篁就彻夜难眠,心里面就像有老鼠在乱爬一般。
“来人!点齐兵马,我们去追赶李定国的军队!
李定国忙着去云城救援,一定顾不上我们,否则他不会选择绕开泰安城。
我们这时出兵攻打他们,他一定避之不及,甚至不敢回头与我们缠斗。
只要我们能够拖住李定国的军队,让他没法立即赶到云城救援,等到我父皇拿下云城,大军折返,则可将李定国的军队合围,到时候甭管他是李神将还是李蠢将都得乖乖下马受死!”朱佑篁的话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就是想要利用李定国无意与他纠缠这个关键点,踩着李定国的名头上位。
毕竟李定国可不是烂虚名之辈,他们对自己的几斤几两还是有自知之明,平日里自然是能避则避,尽量不去招惹李定国。
可是现在优势在宁王这边,李定国肯定把心思都放在救援云城上,即使他们出击兵败,也不可能被李定国攻破泰安城。
只要泰安城不失,他们兵败也能被解释成出兵延缓李定国进军的方略,怎么看都有很大操作空间。
几名领兵将军也是之前在寿阳城下与朱佑篁“共同进退”的人,心里和朱佑篁打得是同样的主意,都想借此机会混一些军功,好在新皇登基之后,能够封大一些的官儿。
敲定主意后,朱佑篁点了几名爱将,各自领兵五千,出泰安伺机与李定国交战。
朱佑篁的谋划是,即便你李定国本事大,派出去的兵马不是你的对手,但是因为没有一股脑蜂拥而上,即使败了哪一路都不能算损失惨重。
而只要有一支队伍有了斩获,功劳都可以算在他朱佑篁的头上,打得是一手好算盘。
只是李定国用兵稳重,即使知道第一要务是救云城,也不敢对身后的泰安城失去防备,派出去的几支大军想要引诱李定国分兵都没能成功。
眼看李定国的大军便要离开泰安境内,若是他们再没有大的动作,这么好的机会就要白白浪费了,于是几名将领私下里相互约定,联手对李定国的大军发起进攻。
若是一支或两支军队的骚扰,李定国还可以依靠大军将他们吓退,但几支部队一起出动,李定国便不敢不好生应对,这些将军就是要逼迫李定国与他们交手。
哪知道几位将领算盘打得好,奈何李定国还比他们谋划地更深一层。
几位将军合兵追咬李定国的后军,李定国故意引兵败退,诱使那些将军追击。
即使有人觉得不对劲,可是也有那没有取得战功的将军派兵追赶,致使原本松散的联军不得不全部压上,以防不测。
李定国亲自带领军队败退,给义子李雷骏引兵埋伏创造机会。
待得泰安的几支互不统属的军队挤做一团追赶“败兵”时,李雷骏半路杀出,与打“回马枪”的李定国一道把追兵杀得七零八落。
然后以大军掩杀,形成“倒卷珠帘”之势,驱赶败兵进入还没有大乱的追兵军阵,将他们的指挥体系彻底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