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约国与同盟国爆发战争之后,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就加紧了对他们两国之间的小国的进犯。
因为两个古老帝国的压迫,小国虽然被吞并,但是内部游击战不断,经常爆发起义。
阿尔巴尼亚虽然在战争爆发后遭到奥斯曼帝国入侵,并且被迅速吞并,但是他们国内依旧有人在顽强抵抗。
英岛联合王国与浪漫法兰西的人与阿尔巴尼亚境内的反抗组织建立了联系,故而这一次选择从这处港口登陆。
另外一层关键也是因为阿尔巴尼亚港夺下后,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一路向北发起进攻。
北部就是被奥匈帝国强行吞下的塞尔维亚,进攻这处新占之地,无论如何奥匈帝国都无法坐视不管,也就达到了战略目标,吸引了奥匈帝国的注意力。
但想要把铁血德意志的军队也吸引过来就很困难了,这不是一次或者几次军事行动就能成功的,必要的政治配合就很关键了。
奥匈帝国内部奥区和匈区的矛盾只是因为战争的缘故而暂时缓和,在双方出兵侵占塞尔维亚之后,就因为利益分配不均的原因,在联合议会上,匈区代表极不配合,应该承担的防线派出的军队数量十不足一,应该缴纳的军费也只是应付似的给了点,这种消极不配合的表现极大的惹怒了奥匈帝国的皇帝约瑟夫,但为了帝国的完整,还是暂时忍让,没有让双方爆发更大的冲突。
然而英岛联合王国和浪漫法兰西的政客们却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几次三番派遣说客进入奥匈帝国,与匈区的实际掌控者波西大公进行联络。
波西继承了卡莱大公的爵位之后一直在匈区秣兵历马,以抵挡奥区的进攻。
但是协约国与同盟国爆发战争让双方走到了一块儿,为了共同的利益,国内的矛盾被转移到了国外。
但是原先说好的分配方式并没有被很好的执行,匈区政府没有得到该得到的利益,也就有了现在出工不出力的表现。
波西深知,自从卡莱大公去世之后,不仅仅自己大公位置坐不稳,还有可能面临奥区的吞并,故而一直战战兢兢。
而英岛联合王国和浪漫法兰西的来客带给了他一点信心。
浪漫法兰西的政客诚恳道:“波西大公,我们非常支持匈区人民获得自己的幸福生活,但是真正的破局方式不能依靠外力,需要整个匈区人民起来反对奥区政府的残酷统治,我们才有能力插手,为你们摇旗呐喊,乃至武力干预。”
英岛联合王国的说客也一本正经道:“正是如此!波西大公,为了支持匈区人民,我们已经在阿尔巴尼亚等国派遣军队登陆,只要你们与我们内外配合,我们很快就能把触手探进奥匈帝国内,到时候奥区政府就再也别想压制匈区政府,你们也就可以获得自由了。”
波西虽然醉心军事建设,但是有一点他还是明白的。
待在奥匈帝国内,匈区才有最大价值,哪怕奥匈帝国腐朽不堪,至少这个帝国的虎皮还可以借用,但一旦分裂奥匈帝国,匈区就将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