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设计之初,重装炮车使用的作战轮有六对之多,但是它的通过能力缺陷较大,遇到地形复杂的沼泽或者丘陵,内部的乘员将遭受极大的折磨。
虽然乌翎的重装炮车提供给军方直接使用的数量较少,更多的还是在自己的气动军团中出现,但也有必要为以后的推广做打算。
在参考几款同类产品后,乌翎不得不承认,集思广益之后生产出来的重装炮车得到了很多的优化。
英岛联合王国与铁血德意志的履带式战车将通过性问题做了很好的处理。
雷诺公司的战车在装甲上面做了文章。
铁血德意志对炮火威力也有要求,在与其它几款战车的对轰中,铁血德意志战车的火炮威力更胜一筹。
尤其是英岛联合王国的坦克,几度为铁血德意志的豹式战车刷战绩,仅靠几门不轻不重地机枪作为武器,根本伤不了豹式战车内部的驾驶员。
唯一的一次胜利也是坦克初次登场那恐怖的体型和样貌让铁血德意志的军队没能反应过来,被坦克撵出了好几里地,但回头却发现那个乌龟壳一样的东西追不上他们,战斗也就毫无波澜地结束了。
英岛联合王国自然不会承认己方的坦克花里胡哨毫无作用,在泰晤士报上则是坦克大杀四方,铁血德意志一溃千里,协约国因为英岛联合王国的军队才得以勉强与铁血德意志打个不分胜负,实际上前线的士兵都在抱怨英岛联合王国的气动工程师们神奇的脑回路。
参考了来自各方的方案以及乌翎多次在战争中使用后得出的经验,新款重装炮车正式从图纸变成了现实。
履带式的设计理念自然被用在了新款重装炮车上,高达12对负重轮,让整车的地形通过性大大增加。
360度可旋转炮塔,上下夹角调整幅度在30度的145口径的主炮,炮塔上也加装了多层复合装甲。
入口位置同样放在了炮塔上,在入口处安装了自动机枪,机枪上又加装了环形钢板,保护射手。
重装炮车的四面采用了倾斜装甲,这一点乌翎在设计最初就用上了,实际证明,它的抗炮击能力远胜垂直装甲。
履带位置同样有裙甲护住负重轮,而且在裙甲上增加了外挂金属框,不仅可以载人载物,也可在里面放入沙袋,充当对履带的另一层“装甲”。
外部形象的改变不大,主要是内部的装置更替。
石油反应堆与气动推进炉相结合,同样采用混合动力,更好地保证了它的作战延续性。
内部加装了自动填弹器和辅助瞄准装置,能够让射击的速度和精确度都得到较高的提升。
而且重新布置的重装炮车内部结构更显得合理,空间虽然缩小,但是加装了气动控温系统,保证驾驶员不会因为长时间炮击而感到燥热,设计更加人性化。
现如今因为英岛联合王国的大力宣传,坦克这一词已经成为家喻户晓地重型陆战装备,比起重装炮车、战车等名词更让普通民众记忆犹新。
随着浪漫法兰西内部也开始把战车改叫成坦克,乌翎也没必要为一个名字继续纠结,追随大流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