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埃尼走马上任,成为陆军元帅,这件事并没有如霞飞期待地那样在军队中产生大量反对的声音。
可想而知,他僵硬地指挥方式有多么令人厌恶。
加利埃尼在茜茜的配合下成功坐上陆军元帅的位置,这背后的交易自然不简单。
加利埃尼成为陆军元帅的第二天,关于任命乌翎为海军元帅的议题就提交议会审理。
昨日的政府官员在会场被逮捕加拷问的事情已经传开,谁都知道女王以及奥菲莉亚女公爵的想法,没人想要一出门就被带走,于是这个任命就顺利通过了。
当然乌翎被升任海军元帅也不仅仅是名头好听,那名政府官员虽然包藏祸心,但是他的想法却不能说有错,相反,这确实是目前一招极为高超的落子。
数百万军队堆积在西线,后勤压力本就极大,如果德意志增兵,浪漫法兰西与英岛联合王国也必须增兵保证联军数量不落下风。
本就雪上加霜的后勤压力再度翻倍,整个政府立马就会垮掉。
但开辟另一战场的好处就是从南方提供补给,后勤压力就转接到了南方贵族们身上,巴黎政府虽然依旧财政匮乏,但是还能苟延残喘。
而任命乌翎为海军元帅的目的也就在于此。
乌翎整合的海军就是第二战场的主力部队,他们将在地中海作战,并且将南方的军队输送至同盟国后方,以缓解西线战场压力。
同盟国之中,奥斯曼帝国被打的只剩下一口气,但是想要接盘的撒丁王国却着实让协约国成员大跌眼镜。
一个已经奄奄一息地帝国居然能够和战力完整的撒丁王国打得有来有回,双方互有胜负。
但是奥斯曼帝国仿佛小强一般,即便撒丁王国几番动员,出战的士兵数量极多,却愣是没能撕开奥斯曼帝国最后的遮羞布,反而让他们的军队生出一种感觉,列强的实力不过如此。
眼看奥斯曼帝国有回光返照之象,英岛联合王国和浪漫法兰西决定立刻派遣军队突入奥斯曼帝国,迅速将奥斯曼帝国解决,并且沿着奥斯曼帝国北上,对奥匈帝国后方进行攻击,逼迫奥匈帝国军队回防。
奥匈帝国的军队在东线战场占了大头,牵扯住这股力量,等于东线三分之二的军队注意力被吸引到奥匈帝国,西线战场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少。
这个计划在罗曼诺夫共和国拒绝参战之后就迅速被提上议程,英岛联合王国内部达成协议后才与浪漫法兰西联系。
而温莎公爵的管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带着那些商人来找乌翎。
争夺原材料的同时,与乌翎这个最有可能成为海军元帅的浪漫法兰西将领打好关系,对他们瓜分奥斯曼帝国非常有必要。
瓜分奥斯曼帝国?不错!在英岛联合王国眼中,奥斯曼帝国就剩下一口气了,撒丁王国既然这么没用,那么就只能从本土和殖民地派遣军队了!
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调集来的殖民地仆从军已经到达英岛联合王国本土进行集训,就等着联军方面将计划落实就开辟第二战场。
管家和商人不过是探路石,顺便进入奥斯曼帝国境内,选择有价值的战略要地进行占领,造成既定事实,方便以后联军内部瓜分不均出现问题时可以最大化保证英岛联合王国的利益。
就是这么现实!
奥斯曼帝国也就是这么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