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戴末的财产。
不过,这个小家伙应该不会介意的。
反正,戴末不在家。
看了一会儿留言栏,戴明月继续发话。
初等变换:“直播被屏蔽了一段。”
红衣侯:“真是糟糕!”
孟津之神:“能解决吗?”
殷商北方护法崇侯虎:“我还想看泰山天险那边的大战呢”
殷商二哥:“话说,恶来的试探战术进行得怎么样了?”
孟津之神:“初等变换恶来的攻击小队已经就位了吗?”
恶来大将军:“我的攻击部队,已经就位。”
戴明月没顾得上讨论。
他正忙着把恶来排兵布阵的进展录制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反正,他现在是对直播的存储不敢百分之百相信了。
他决定把录制的资料存在自己的服务器上。
另外,他还把这些资料备份到了远在科研峡谷的服务器集群。
殷商北方护法崇侯虎:“有谁知道上一次谈判,泰山以东支付了多少钱吗?”
朝歌大神戴老板:“据说是在九位数的中间水平。”
恶来大将军:“这得问费总。”
红衣侯:“问费总,是他一手经办。”
吾乃帝辛大帝:“这个我知道。”
天道在商不在周:“应该是在六个亿上下。”
大商第一凶将:“不止。”
殷商北方护法崇侯虎:“我听说接近十亿。”
殷商二爷:“二十亿。”
恶来大将军:“费总说,八亿。”
他们猜的都不对。
在朝歌王宫,费仲总结了上一次泰山以东二十四邦国的付款情况。
“最终达成的共识是八亿赔款。但实际上,直到今天,我们也才收到三个亿。谈判不容易,执行更不容易。”
费仲看向所有人,道:“所以,这一次,恶来大将军必须给那二十四邦国施加更加的压力。”
“放心吧,费总。他们一定会感受到压力的。”恶来自信道。
殷商第一赛车手、御前上将、飞廉:“原来是三亿吗?”
孟津之神:“是谈下了八亿,到手三亿”
一代枭雄、殷商天王、帝乙:“二十四国,真是没有一点契约精神!”
剑若出鞘,必要饮血:“执行力太差”
天道在商不在周:“还是欠揍”
剑若出鞘,必要饮血:“打他们!”
恶来大将军:“收到!”
吾乃帝辛大帝:“这一次,把之前的欠款,也追讨回来!”
殷商第一赛车手、御前上将、飞廉:“是的,这个欠款的口子不能开。”
殷商北方护法崇侯虎:“要把失信的趋势扼杀在摇篮中!”
殷商二爷:“可以派些卧底。”
殷商二哥:“好主意”
天道在商不在周:“就像对付岐周那样”
吾乃帝辛大帝:“这件事,就交给虞名和商伯了”
大商第一凶将:“虞名办事我放心”
吾乃帝辛大帝:“商伯办事我也放心,。”
正如观众们预料的那样。
关于向泰山以东二十四国派遣间谍的计划,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件事,主要是有虞名主持,商伯和阿虎配合。
殷商二爷:“构筑二十四国监控网”
恶来大将军:“这个可以”
殷商第一赛车手、御前上将、飞廉:“不过”
殷商二哥:“不过什么”
一代枭雄、殷商天王、帝乙:“他应该是想说,现在我们的话是不是无效的”
殷商北方护法崇侯虎:“……”
天道在商不在周:“这可真是一个问题”
恶来大将军:“大问题”
戴明月注意到了这一情况,立即采取了行动。
他现在是一边录制无法正常播出的战争进展,一方面稳定观众的情绪。
以往,这就到了要求打赏的时间了。
但是今天,戴明月很稳重。
他认为,需要先坚固观众的信心。
初等变换:“没有关系。大家可以继续讨论费总的这个套路”
剑若出鞘,必要饮血:“真的可以吗”
和姬考长得很像的青铜商伯:“只要不偏题,应该就可以吧”
明月庄园特勤组:“对,大家斗上点心,不要偏离了费仲的套路”
大商第一凶将:“仅仅围绕费总的套路”
殷商第一赛车手、御前上将、飞廉:“那就从谈判代表开始说吧”
朝歌大神戴老板:“殷商的谈判代表是费总”
殷商北方护法崇侯虎:“二十四国呢”
吾乃帝辛大帝:“是人方邦主”
和姬考长得很像的青铜商伯:“准确地说,是以人方邦主为首的二十四国邦主”
殷商第一赛车手、御前上将、飞廉:“是这样的”
殷商二爷:“谈判在哪里进行呢”
明月庄园特勤组:“就在泰山防线和封锁线之间”
剑若出鞘,必要饮血:“两军前沿的中间地带”
殷商二哥:“费仲的方案,应该是早就定了”
天道在商不在周:“当然”
明月庄园特勤组:“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提前做好准备的”
大商第一凶将:“肯定得到了帝辛的首肯”
剑若出鞘,必要饮血:“不过,在两军阵前,真是刺激啊”
殷商二爷:“习惯了”
直播的进度和观众们的讨论保持一致。
费仲已经带着殷商的谈判团队来到了泰山防线之前。
二十四国也派出了自己的谈判队伍。
这样的事情,对于双方都不陌生。
孟津之神:“费仲可算是出尽风头了”
一代枭雄、殷商天王、帝乙:“天子跟前的红人”
殷商第一赛车手、御前上将、飞廉:“有天子撑腰,必须出风头啊”
殷商北方护法崇侯虎:“我看人方邦主有点虚”
和姬考长得很像的青铜商伯:“何止”
剑若出鞘,必要饮血:“哈哈”
恶来大将军:“二十四邦国都很虚”
天道在商不在周:“毕竟有那么多天兵天将在外虎视眈眈”
明月庄园特勤组:“恶来给他们压力了”
红衣侯:“是的”
吾乃帝辛大帝:“看来,殷商这个掠财的套路很好用啊”
剑若出鞘,必要饮血:“屡试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