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一出,京城震动。
秋丰、秋山、秋莱和秋水他们没动静了。秋韵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却再不敢借机生事,赶紧派人去牢里探望柴正、龚节。
天光皇帝没对卫客交代任何事,卫客却猜到了天光皇帝的心思,他立刻悄悄去见秋莱。秋莱的意思是,只查办柴正、龚节,以后绝不能再牵连其他人。听到秋莱这样说,卫客终于放心了,他立刻回宫,旁敲侧击地问了问天光皇帝,天光皇帝自然恰当地说了说。随后,卫客去见田子风,他稍微一暗示,田子风就知道怎么做了。
柴正、龚节的案子很快被审结,报给天光皇帝。他们的罪名是:柴正身为刑部尚书,知法犯法,借机贪墨龚节身为工部尚书,贪墨修缮皇宫的款项。对于弹劾他们的其他事,案卷里一个字也没有。
天光皇帝很满意,他立刻下旨:一是,柴正和龚节斩监候,查抄柴府、龚府二是,彻查其他尚书和左、右都御史。
田子风和卫客很快查明,那些弹劾的奏折只不过是风言奏事。天光皇帝大怒,斥责了左、右都御史,查办了几名官员,恢复了乐升他们的官职,也就这样了事了。
刑部和工部的位置空出来了,天光皇帝提升石州太守方庄为刑部尚书,任命文书院内阁大学士高德贞为工部尚书,他们和皇子们没有什么来往,他用得放心。
轰轰烈烈的“柴龚案”来得快,去得也快。再没有一个人敢为此言事,唯恐避之不及。
表面的结束,绝不是结束。
反应最快的是秋韵的门客,不少人觉得秋韵要倒台了,有些人立刻离开京城,有些人转而去投靠其他皇子。有的门客没走,他们却再不像以前那样忠心,个个心里盘算着,准备随时转向。
各地的官员有不少是秋韵的人,其中不乏太守,表面上没有任何动静,其实他们已经开始远离秋韵。
秋丰、秋山和秋水绝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他们派人四处联络、拉拢秋韵的人,借机瓦解秋韵的实力,提供自己的实力。他们一动,立刻有人相投。这样一来,他们的府里热闹不已,官员、门客来往不绝。
按道理,应该有很多人去投靠秋莱,事实上却不是这样。不是没有人,而是全被秋莱赶走了。他们都明白了,秋莱看不上他们,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既然如此,他们就只能找其他大树去乘凉。
秋韵自然恨得不行,他却毫无办法,因为他斗不过秋丰、秋山、秋莱和秋水的联盟。他想挑拨,找不到机会,他想结盟,没有人会理他。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隐忍,他却实在忍不下这口恶气。一直冷静、聪明,现在他却像被打昏了头的狐狸,找不到东南西北,恨得连咬人的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