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历史 > 贞观传说 > 第三百一十一章 死局

第三百一十一章 死局

皇帝的语气越发的冰冷,其中掺杂着浓郁的不满和愤怒。

砰的一声。

李世民重重的敲响桌子:“他们在干什么!放肆!他们是想要造反吗?还是,他们要逼着朕的子民,来造朕的反?”

皇帝是真的怒了。

顿时,所有人齐齐的跪在霖上。

能被皇帝用造反一词来形容,可见此时皇帝心中的怒火到底有多盛,下面那些人做的又是多过分。

“都站起来!”李世民沉声了一句。

这时候,众臣才缓缓的站起身来。

有人在心中暗骂,不满于底下那些饶肆无忌惮,更是暗恨那些不受规矩的百姓。

亦有人眉头紧皱,似乎是要想出解决的办法。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率先站出身来:“陛下,臣请严查地方官吏、商户、士绅。灾情面前,百姓为重。任何人敢于在其中延误灾情,与朝廷作对。严查!严惩!各地,但有流民出现,当地主官夺职问责。粮商闭门不出,朝廷便派出兵马,查抄封门。士绅敢于低价购地,凡有举报统统流放!”

长孙无忌一副杀气腾腾的模样,不禁让在场的其他人有些惊讶。

要知道,这下面的官员,可都是和如今站在这里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啊。

就算是他长孙无忌,也不可能出了朝堂之上,底下就没有心腹人手了吧。

如今的户部尚书裴矩看向长孙无忌,摇了摇头后,缓声开口道:“长孙尚书所言,确也有道理。然而,如今灾情严重。这时候再问责地方官员,将这些人缉拿去职,之后地方该怎么办?何人来主持这些地方的灾情?如今千头万绪,唯有灾情最为紧要。该怎么赈济灾情,解救百姓才是我等为臣者要做的事情!”

裴矩是老臣了,更是从前隋就站在这朝堂之上的人物。

然而,长孙无忌也只是对裴矩稍稍行礼,然后便直接开口道:“那某敢问裴尚书,你户部如今又调集了多少钱粮,各地的灾情又做了怎样的安排?”

裴矩顿时一滞。

这不显然是问了也是白问。

如果户部当真有准备,现如今这些人也不会被皇帝找来了。

李唐建立也才十来年,大半的时间都是在为了统一不断发起征战,各地用兵甚多。去岁,更是让突厥长驱直入到了渭水边。如今的大唐太难了,所有的地方都要用人用钱,但所有的地方都因为前隋的战乱被破坏。

盛世,离如今的大唐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刑部尚书郑善果看了眼上面的皇帝,然后看向长孙无忌:“长孙尚书此言差矣。灾情非是一城一地,也非是一个户部的事情。三省需要统筹、需要调整安排。六部更要通力合作。现在,陛下招我等来此,可不就是为了这件事情。长孙尚书,又何必这般……”

长孙无忌好不畏惧,淡淡的看了郑善果一眼,便直接开口。

“郑尚书,河东道都知兵马使王德厚之死,你们查得怎么样了?”

又是一个问了白问的问题。

然而,郑善果的脸上,却是立马露出了不悦。

道王德厚之死,这个案子。如今的三司可谓是头大不已。

新丰侯送来的火药作坊和骊山营的记录文本,可谓是滴水不露。哪怕是一两火药的产出和使用,都能找得到源头和去处。

可是呢,那王德厚也确实是死在火药上面的。要是就这样单纯的认为,新丰侯袁淼没有问题,那也太过如武断了。

眼角的余光看到了上方的皇帝,郑善果没有看到皇帝有什么不满,便大着胆子开口试探着:“陛下,火药的制造,也只掌握在陛下与新丰侯手上。如今,火药作坊和骊山营确实找不到证据,来证明这件事情是与新丰侯有关的。但是……”

“但是什么?你个郑善果,是不是要,炸死王德厚的火药,是新丰侯自己私下制造的?”站在十六卫大将军里面的程知节冷哼了一声,直接是走到了郑善果面前。

看老程那摩拳擦掌的摸样,大抵是郑善果要是承认了,现场就得有一番争斗发生了。

但是郑善果也不是那等软弱之人,虽然没有开口回答,但也是梗着脖子,目光好不退却,直视着程知节。

老程脸上更是不满不屑,语气轻佻的挑衅着:“怎的,不服是不是!老夫也不欺你,咱们十六卫你随便挑,任何一个人都能给你个老子干趴了!”

“程知节!放肆!”

终于,坐在上面的皇帝出声训斥了。

老程回头看了一眼并没有生气的皇帝,哼哼了一声,然后脸上便是嘿嘿一笑退了回去。

到此时,朝会上又是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郑

灾情焦灼,其中复杂程度太多,一时间朝廷能做的也不可能太多。

而王德厚的死,更是直接陷入了死局之郑

谁也证明不了事情就是新丰侯的,但那王德厚也确实是死在火药上面了。

坐在龙座上的李世民,一时间额头发涨,阵阵疼痛。

手不由的按在太阳穴上,良久之后李世民长出了一口气。看向三省的宰相:“令,山南道、江南道等未受灾情影响之地,调集钱粮运往北方。凡有在其中贪渎者,严惩不怠!御史台马来、王正中出长安,巡视各地官府,一旦发现有情弊,立即问责缉拿犯员。各地世家、士绅有高价售粮、低价购地者,一律缉拿流放金河营地!”

这是文官们的事情,三省的宰相与六部的尚书齐齐领命。

然后李世民将目光转向军方一系,包括老程在内的十六卫大将军们,更是浑身一震。

“灾情便是军情!传令十六卫诸军,严防地方出现流民叛乱。传令边军,务必严防死守驻地。无论灾民亦或外敌,任何人不得越过防线!”

凡有灾情,大抵都是未受灾的地方,去救受灾的地方。这一次的旱灾,基本都是在北方发生的。而南方本就富足,更是粮食充足,调集南方的粮食去救北方,也是应该的事情。

只是这其中另一条讯息,则是派于是马来和王正中,出长安去巡视各地。

倒是有些让人捉摸不透,似乎还暗含着别的意思。

只是皇帝已经做出了安排,众臣也只能是先行领命,然后便各地退下,处理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