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陛下,之前是西平侯病重,李芳英护送太医前去探视。后来又和沐春沐都督一起自云南返回。”
到这里,李景隆忽然停了下来。
没办法,谁让朱元璋的表情有些玩味呢。
摊上这么一个皇帝,就算是贵为国公,也不得不心对待。
整个大明朝,恐怕就只有沈宝库这个狗东西不知死活了……
当然,朱元璋对李景隆和沈宝库这两个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沈宝库还在外头跪着,而李景隆则是被赐座,坐在了武英殿郑
“九江啊,今廷议的时候,咱看你好像有话要。”
一听这话,李景隆赶紧站起来。
“没事儿,九江你坐,你坐下咱们随意。当年你父文忠在世之时,就经常与咱再武英殿中对坐话。”
虽然有些不敢坐,可是朱元璋这么了,李景隆也只能毕恭毕敬的坐下,声道:“陛下,臣在廷议之时,确实是有些话想。不过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臣有些不好开口。”
“可是关于十三道风寒之事?”
“陛下明鉴,正是此事!”
沈宝库这件事情,就险些被砍了脑袋,可是李景隆这件事情,还能享受着赐座。
不得不,朱元璋对于李景隆,那是和亲儿子也差不多。
“你吧。”朱元璋表情,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的了一句。
“臣以为,朝廷不宜无休止的援助十三道。”
一句话,掷地有声。
当然,李景隆话自然不会像沈宝库那般没有水平。
身为大明曹国公,李景隆要比没有文化的沈宝库有水平的多。
正所谓朝政如八股,李景隆这一句话,就如八股的破题一般,上来便直入主题。
至于承题、起讲、入题等内容,李景隆自然一个不落。
只听李景隆继续道:“陛下,大明十三道,每道皆有布政使司负责统领一道军政事宜。这种统领,并非只是让布政使成为封疆大吏,更是一种责任,一种重于泰山的责任!
布政使,上要对朝廷负责,下要治理所辖百姓。
诚然,各道每年都有赋税上缴国库。可是就算如此,各道也不可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便上报朝廷,请求朝廷的援助。
当然,臣并非各道不应上报朝廷。
……似这种大事,各道自然应该第一时间上报朝廷。但是臣以为,各道除了上报朝廷之外,更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困难,而不应该将自己的难题一股脑的扔给朝廷。”
李景隆林林总总的了许多,从朝廷的角度,从为官的角度,都对十三道的做法进行的阐述。
当然,他的核心只有一点。
十三道布政使,这一次做的过分了,而且是非常的过分。
诚然,李景隆的意思和沈宝库这个狗东西想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可是表达方式却截然不同。
表达方式的不同,自然造成最后的结果不同。
一个挨了一通廷杖,被罚在殿外跪着。
一个被朱元璋交口称赞,还赐座。
这种区别对待,让殿外的沈宝库恨不得高呼:“苍无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