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卧儿军队他们的战术相对简单,都是刀盾手,他举着小圆盾牌,大声呐喊着向前冲,他们希望能够冲进南洋军的队伍之中,然后大砍大杀,他们相信一点,只要一冲进南洋军的队伍之中去,冲垮冲乱对方的队列阵型,他们就可以大砍大杀,从而获得了胜利。
他们只要冲过这二百米的距离,他们就可以冲入南洋军的步兵队列之中,对他们大砍大杀,拿着长长火枪的南洋军士兵,不是他们这些拿着短刀和盾牌士兵的对手。
但是这二百米就是不可跨越的距离,他们根本就无法冲破,难以冲破。
即使是最勇猛的士兵,也扛不住火枪手打上三枪。
莫卧儿刀盾手,他们手持小圆盾和弯刀,然后身上穿的是半身甲,他们的甲可以在一百米外挡住火枪铅弹,但是如果突进了五十米以后被射中,那是当场死去的局面,没有一个人能挡得住三枪。
不过他们拥有数量上的优势,他们凭着数量上的优势和悍不畏的精神,潮水一般涌过来,前面的死了,后面的士兵们毫不犹豫、毫不畏惧,直接的就踏着死去的士兵的尸体,直接的往前冲,他们知道如果他们不冲出去,不为后面的人趟一条路出来,他们就是死路一条,而且出发前长官下了死命令,只要冲进敌人队伍里面去,他们都可以升级为把帝刹利,如果后退的就一律降为首佗罗,所以这些士兵为了为了自己、为了生存,那是不惜任何代价,直接不顾一切的往前冲了。
许多印度士兵都相信,只要冲破了封锁线他们就可以杀死敌人获得胜利,但是这种想法未免天真,他们根本无法通过南洋军的防线。
不过他们硬是凭着人数的优势和不怕死的精神,硬是冲进了三十米内,眼看他们就可以杀入南洋军队列之中,只要能进去,他们就有信心可以冲乱对方的队形,冲乱对方的阵地,然后夺取炮兵阵地,为他们换取一个喘息的机会。
但是正在这个时候,大批的南洋军援兵赶到,赶到火枪手们至少有二千人,他们的赶到,大大的加强了南洋军火力,最终五千名莫卧儿士兵冲了上去,准备冲垮敌人炮兵阵地的,但是最后只有五百多名活着回来,剩下的都躺在了阵地上面,不是死就是伤,看到了这种局面,苏哈姆特他知道,没有用的,他们除了等死没有别的办法。
苏哈姆特从军超过了三十年,被敌人围困也不是一次半次,但是过去那么多次围困中,他都从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杀了出去,并获得了胜利,但是这一次他一点信心都没有,因为敌人实在是太厉害了,敌人的武器跟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敌人可以在射程之外轻轻松松的射杀他们,而他们只能够拼死的冲进去,拿着刀子跟他砍。
南洋军的战术也是完全跟他们不一样的,他们根本就不跟你们对砍,他们一直都是想方设法让自己躲在一百多米之外,然后在一百多米之外射杀敌人。莫卧儿士兵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怎么打?
当他看见几路突围的骑兵们都是剩下一些残兵败将回来,他就更加的悲观了,而且他们派人去打听,也打听不到皇子到底是战死了还是逃了出去的。
苏哈姆特他是叫来几路部队的指挥官,之前的指挥官都死了,现在担任指挥官的都是临时性的,他向他们打听一下皇子的下落,他们也说不出一个所以来,反正他们是一切往外冲,结果就是被对方猛烈的火力打击之下头破血流,虽然三路大军有不少人最终冲破了敌人的防线,逃了一部分人出去,但是有更多的人躺在了地上,永远也回不去了,他们也不敢确定皇子是否就是少数人之之一。
因为当时的情形是太危险了,太残酷了,十个人冲过去,最多只有一个两个活着逃出去的,其他的都是被打死的,而且被南洋军火枪打中枪主躯干的基本就是一个死字,没有什么可救的,在这种兵荒马乱,又枪林弹雨之下,没有人确定皇子是不是成功逃了。
其实他们也可以去检查阵地上的尸体,可以确定皇子是否逃出去了,但是他们的阵地已经是落入了南洋军之手,已经被南洋军所控制,他们也没法使用这一条方法去查证,所以他们现在自己也没有什么把握,也不知道皇子他到底是逃了出去没有。
苏哈姆特他作为一名百战老将,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憋屈,这么无奈的战争,他意识到世界在变了,他们以前熟悉的那一套根本就行不通了,他们来打南洋军基本上也是以卵击石,对方能在万里之外来到这里,基本上从技术上和力量上就优胜于他们。
如果是以往苏哈姆特他一定不会失去信心,他一定会去视察伤员,检查一下损失,然后鼓励士兵们继续作战,但是他现在根本就没有这些心思了,他戎马征战三十年,已经是当爷爷的人了,他现在没有想手下还有多少人?能不能冲出去?能不能活着?他想的是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德里,抱着他的小孙子。
士兵们看见他们的大将军苏哈姆特都没有了信心了,他们也都彻底的心凉了,几万大军在组织了几次反攻都没有获得任何好处的情况下,就停了下来,成为了包围圈中待宰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