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从京师回来奔丧的朱颖,看到丈夫一直沉吟在悲伤中,过了热孝期后,便联合陶宛等人劝解夫君出外游览山水,宽解一下郁郁寡欢的心情。
没料想到被解淳一口回绝,他要照顾年老的父亲和六叔,纵使再不开心,也要陪伴在他们身边照看。
但从中他也感受到妻妾和儿女们的关心和担忧,便振作精神恢复以前的生活模式,逝者已经远去,他不能只顾独自沉浸在悲伤之中,影响在世亲人的心情。
念及父母双亲对以前亏待自己的愧疚心情,解淳不想父亲和母亲一样,临到去世之时,还一直惦念不忘。
便和父亲解礼敞开心怀互相哭诉一遍,年事已高的解礼这才放下心结,还像小孩子一样,和大儿子拉勾许下诺言,这事就此过去,谁再提起谁是小狗。
望着父亲如释重负一般,露出一脸纯真的笑容,解淳郑重的和老父亲如同顽童一样发下誓言:“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这些年之中,解氏子弟纷纷各显其能,除解俭已经做到内阁大学士之外,解惜等兄弟和解淳的几个儿子,也各自在大明各地省、府之中,做到一方大吏。
解淳开办的职业学院,培养的子弟和学生,更是在大明朝廷中历任各种各类的官员。
也可以用桃李满天下形容解淳、解胜、吴疾以及王承裕四人,四人被尊称为‘大明宗师’。
已经和大儒名师相同并论,尤其解淳更被大明士民尊称为‘大明祥瑞神仙’,甚至有人为他建立生祠供奉香火。
王恕不仅德高望重,为官之时清廉刚正,不惧权贵和皇帝的淫威,勇于直谏进言,经常受到皇帝斥责,而不改变其立场。
又对三原县的文教做出极大的贡献,还有飞升成仙的传说,被世人尊称为“三原第一文祖”,声名响彻于大明朝廷内外。
唯一令解氏族人不开心,并且极不甘心的事情,便是被他们视为全族叛逆的解和,竟然已经被封为靖南伯,在西南四川之地担任左布政使。
是大明朝廷从二品官职,授于中奉大夫勋位,已经稳居解氏在朝庭官职最高者,是堂堂‘解氏三杰’其中之一。
可是无论解氏族人或大明天下官民,都以解淳为第一人,解俭次之,解和官职最高,却只能稳居第三名。
甚至有人还叫嚣着解和为人卑劣,生性忘恩负义,根本没资格和解淳兄弟同列‘三解’,平常以‘大明二解’称之。
解淳始终不相信,昔日对自己尊崇如父的解和,会如此无情的背叛自己,一直严禁宜川解氏子弟与西安解和一支发生冲突。
用他的话说,毕竟是解氏一族的旁支,自己人内讧争斗,会让旁人笑掉大牙,讽刺讥笑解氏之人没有规矩。
甚至会被有心人乘势挑拨离间,对解氏一族带来极大的隐患和伤害,到时害人害己,后悔已是为时已晚。
解珍解宝兄弟二人也因年纪老迈,早已告老辞官归还故里,不久之后便相继离开人世。
他们临死之前都把他们在宜川的子孙,交由解淳代为管教,勒令子孙一生都要以宜川解氏为宗族,并且与西安解和一支永不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