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淳敬献农家三宝,又上书揭露四王叛逆造反,使得大明很快平定四王谋反,让边关的众军民免受战争之苦。
又有之前上书提高武人和军户的地位,使得大同一带的文武将士,对他十分尊敬,很快让解淳掌控住局势,让他的施政方针顺利进行。
这一幕落在大皇子朱厚照的眼中,心内更是对解淳如此得人心,增添几分羡慕和嫉妒,还略带有几分提防戒备之心。
解淳根本没有料想到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竟会有如此的心机,对朱厚照根本没有一丝提防和戒备,还笑咪咪的欢送走朱厚照和英国公。
在筑堡建墙期间,解淳发现中华民族的普通劳动人民,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他们不计较环境有多么的艰苦险恶。
只要能有一丝生存时机,他们都不会轻易放弃,和甘心低头认输,在穷山恶水中,开辟出一道道梯田,奋斗在严寒和干旱之间,收获自己微薄的收成。
即使到了奴婢气息严重的辫子国,也有许多饥民为了生存,到冰天雪地的关外讨生活,在那里生根立足,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更何况大明弘治年间正处于鼎盛时期,这些新平民又久在边疆生活,根本不惧怕蒙古人的入侵。
即使多年以后,后金政权入侵大明边境,大明边疆的军民们,也和后金入侵者,展开可歌可泣的抗争。
何况此时释奴为民的新平民,平时的生活艰难困苦,想供应儿孙读书致仕谈何容易,想由民入仕极为困难。
现在听到解淳宣布,每个丁壮分地十亩,妇女和儿童分地二亩,虽然都是未开垦过的生地,但有祥瑞伯下发的农具,还有蒙古三族的牛马做为开荒工具。
一个个都信心十足,干劲也十足,解淳引导他们在荒地上放牧,以后逐渐进行圈养羊只,并从解家村无偿赠送农家三宝的种子。
整个新建土堡属地顿时沸腾起来,无论是新平民,还是蒙古三族的俘虏,他们都争先恐后的行动起来。
为了他们的未来生活,和子孙们将来可能读书识字做官吏的美好梦想,他们焕发出自己积聚多年的激情和潜力。
在仅仅一个月内,便完成开荒任务,二个月后,一座雄伟的坚固城堡,峙立在两山之间,配和着两旁陡峭的山峰,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又二个月后,解淳规化好的各处村堡相继建设成功,弘治皇帝闻奏后,亲赐手书所建新城属地为‘归化府’。
由大同总兵官姜汉兼管归化府的防守任务,并赐赏姜汉升了一阶散勋,又赐赏许多金银财物。
并且封赏祥瑞伯解淳为祥瑞候,交割所有军务民情,回转京师另有安置。
大皇子朱厚照也一道返回京城,留下英国公张睿监督边关军情,王守仁官升一级,监管边关民政。……
解淳接到封赏圣旨,回到自己的住处后,顿时面色阴沉如霜,看来弘治皇帝对他已经大起猜疑,这才刚刚出京城几个月,怎么如此之快,又改变主意了。